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专科诊疗方案

强直性脊柱炎 (大偻)诊疗方案

一、定义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的全身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脊柱和外周关节,以及眼、心、肺等多器官。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青年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5:1。16岁以前发病的强直性脊柱炎者称儿童强直性脊柱炎。强直性脊柱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古人称之为“龟背风”、“竹节风”、“尪痹”、“骨痹”、“肾痹”等。199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医病症治法术语》将其归属于“脊痹”,焦树德教授将其成为“大偻”。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痹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痹症的辨证分型及《实用中医风湿病学》中大偻的证候特点。

凡症见腰骶、胯疼痛,僵直不舒,继而沿脊柱由下而上渐及胸椎、颈椎(少数可见由上而下者),或见生理弯度消失、僵硬如柱,俯仰不能;或见腰弯、背突、颈重、肩随,形体赢:或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等临床表现,甚还可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之征象,均可诊为大偻。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纽约标准。(1)临床标准

①腰痛、僵直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②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③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5cm)。

(2)放射学标准

双侧骶髂关节炎≥2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3--4级。

(3)分级

①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至少1项临床标准;

②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具备任何临床标准(应除外其他原因所致骶髂关节炎)。

(二)证候诊断

1.肾虚督寒,风寒侵袭证

腰骶、脊背、颈项、臀酸痛重着,僵硬不舒,伴僵硬,转侧、屈伸不利,遇寒或劳累加重,得温痛减,甚则腰脊僵直或后凸变形,行走坐卧不能,或见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质谈,苔薄白或腻,脉多沉迟或细弱。

2.肾虚督热,湿瘀互结证

腰骶、脊背、臀酸痛,沉重、僵硬不适,夜间尤甚,晨僵明显,或伴膝、踝等关节红肿热疼,脊柱强直变形。发热,口苦,小便黄,大便干。苔黄腻,脉沉滑、弦滑或涩。

3.肾虚督空,肝肾不足证

腰骶、髋、脊背、颈项酸痛或足跟隐痛,痛势绵绵。伴见四肢酸软乏力,肌肉萎缩,双目干涩,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或四肢不温,尿频便溏,遗精阳痿。舌质红,苔白,脉沉细。

三、检查

(一)普通常规检查

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血钙磷,血离子,乙肝六项(经济条件差者可只查HbsAg),心电图,胸部正侧位相,腹部B 超等。

(二)免疫学检查

血沉,C反应蛋白、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ANA+ENA 七项等。

(三)专项检查

HLA-B27(若既往曾查HLA-B27为阴性时,可查HLA-AB分型,但

此为自费项目)、骶髂关节CT、双髋关节CT、腰椎+股骨骨密度、腰椎正侧位相。

若腰椎+股骨骨密度为骨密度低或骨质疏松,需进一步查血BALP、CICP、CTX,血清骨钙素、降钙素,血iPTH,尿Dpd,尿Ca、尿Cr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

(一)辩证分型治疗---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制剂)1.肾虚督寒,风寒侵袭证

治法:益肾强督,祛寒除湿

方药:益肾强督I号方加减

狗脊25-40克、熟地15-20克、制附片9-12克、鹿角霜9-12克、骨碎补15-20克、杜仲15-20克、桂枝9-15克、白芍9-15克、知母9-15克、独活9-12克、羌活9-15克、续断15-20克、防风9-12克、威灵仙9-15克、川牛膝9-15克、炙山甲6-15克

加减:寒甚痛重不移者,加制川乌3克、制草乌3克,仙灵脾9-15克,七厘散1/3管随汤药冲服;畏寒重并伴脊背冷痛不舒者加炙麻黄3-9克,加干姜5-9克;关节沉痛僵重伴肿胀、舌苔白厚腻者,去熟地,加生苡米30-40克、炒白芥子3-6克;久病关节僵直不能行走或腰脊坚硬如石者,可加透骨草10-15克、伸筋草15-30克、泽兰15-20克;膝、踝、足跟、足趾及上肢肩、肘等关节疼痛、肿胀,邪痹肢节者,加青风藤15-30克、海风藤15-20克、鸡血藤15-30克、石楠藤15-20克;心烦易怒、胸锁关节、胸肋关节疼痛,或有腹股沟处、臀部深处疼痛,或有双目干涩疼痛,邪及肝肺者,加香附9-12克、苏梗9-12克、姜黄9-12克、枳壳9-12克;大便溏稀者可去或减少川牛膝用量,加白术9-12克,并以焦、炒为宜,加补骨脂9-15克;关节肿痛兼有积液,活动受限甚者可加茯苓15-30克、猪苓15-30克、泽兰10-15克、泽泻15-20克、车前子(包煎)10-15克。

中成药(制剂):。

2.肾虚督热,湿瘀互结证

治法:益肾强督、清热除湿、活血通络。

方药:益肾强督II号方加减

狗脊20-30克、苍术9-12克、炒黄柏9-12克、牛膝9-15克、苡米20-40克、忍冬藤20-30克、桑枝20-30克、络石藤15-30克、白蔻仁6-10克、藿香9-12克、防风9-12克、防己9-12克、萆薢9-12克、泽泻9-15克、桑寄生15-30克、炙山甲6-9克

加减:后潮热明显者,加青蒿9-12克、炙鳖甲15-30克、银柴胡9-12克、胡黄连6-9克、地骨皮9-12克;咽干、咽痛明显者,加元参9-15克、知母10-15克、板兰根9-15克;关节红肿疼痛、僵硬、屈伸不利者,加白僵蚕9-12克、生石膏20克、赤芍10-15克、络石藤20-30克、知母10-15克、炒黄柏6-10克;膝、踝、足跟、足趾及上肢肩、肘等关节疼痛、肿胀,邪痹肢节者,加青风藤15-30克、秦艽15-20克、豨莶草10-15克。

中成药(制剂):。

3.肾虚督空,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填精壮督

方药:益肾强督III号加减

狗脊15-30克、鹿角霜15-25克、仙灵脾15-25克、牛膝25-30克、威灵仙15-20克、没药15-20克、土鳖虫15-20克、补骨脂15-20克、川断15-20克。

加减:腰痛,夜间明显,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者,加鸡血藤15克、三七10克、露蜂房10克,以活血通络止疼;双目干涩或消瘦,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盗汗重者,加丹皮15克、青蒿15克、地骨皮12克、玄参15克,以滋阴凉血、清热除蒸;遗精阳痿者,加肉苁蓉15克、锁阳12克,以补肾阳、益精血;纳差、脘痞者,加木香12克、砂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