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防治病毒的药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防治病毒的药剂!
杀病毒药剂:
毒氟磷、盐酸吗啉胍、盐酸吗啉胍铜、三氮唑核苷、香菇多糖、壳寡糖类药物、宁南霉素、次氯异溴尿酸、病毒B即20%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水剂、抗病威即嘧啶核苷类抗生素。

濮阳一家专利配方:盐酸吗啉胍+葡聚烯糖。

病毒钝化剂分类:
多糖类、蛋白类、核酸类、金属离子、有机酸类,都可以诱导寄主产生系统抗病性。

毒氟磷与其他抗病毒成分对比
药剂机理内

备注
毒氟磷内外兼治、诱导抗
性、内源调节、预防
兼治疗


最新研发的抗病毒专利产
品,持效期长,约10-15天
盐酸吗啉胍体外钝化、有一定治
疗作用


曾在医药上广泛使用
(ABOB),但已逐渐淘汰转为
农用
三氮唑核苷同上较

同上(医用名称:病毒唑)已取消农用登记
香菇多糖、壳寡糖类药物诱导抗性、仅作为前
期预防使用
无易分解,持效期约7天左右
宁南霉素体外钝化、前期预防无抗病毒专利产品,局部地区已出现抗药性,持效期4-5天
激素类药物(赤霉素、芸苔素、吲哚乙酸、三十烷醇等) 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
水平,使其生长迅
速、长势旺盛等

治标不治本,但可作为辅助
治疗的手段
毒氟磷的化学名为N-[2-(4-甲基苯并噻唑基)]-2-氨基-2-氟代苯基-O,O-二乙基膦酸酯,
分子式:C19H22FN2O3PS 分子量408.43 。

结构式为
毒氟磷的分子结构:
毒氟磷是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毒新化合物,目前专利权归属于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毒氟磷最早由贵州大学教育部绿色农药与农业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精细化工研究开发中心在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贵州工业攻关课题等项目支持下,通过将绵羊体内的一种化合物--α氨基磷酸酯作为先导,最终研究开发出一种生物源抗病毒药剂--毒氟磷。

抗病毒的生物化合物。

毒氟磷相关项目经国家科技成果鉴定,毒氟磷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与其相关制剂产品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亦于2012年荣获国家四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30%毒氟磷可湿性粉剂农药登记证亦于2013年7月在水稻黑条矮缩病、番茄病毒病领域扩作成功。

作用机理
毒氟磷抗烟草病毒病的作用靶点尚不完全清楚,但毒氟磷可通过激活烟草水杨酸信号传导通路,提高信号分子水杨酸的含量,从而促进下游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通过诱导作物水杨酸、PAL、SOD防御酶活性而获得抗病毒能力,24小时钝化病毒,48小时消融病毒;通过聚集TMV粒子减少病毒对寄主的入侵。

同时刺激根部生长,作物健壮长势好。

毒氟磷五大特点:
1)主动防御。

毒氟磷通过激活水杨酸信号分子,进而激活下游PAL、POD、SOD等植物防御因子,提高作物总体系统抗病性,最终使病毒无法增殖。

2)内吸治疗。

毒氟磷具有较强的内吸作用,通过作物叶片的吸收可迅速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破坏病毒外壳,使病毒固定而无法继续增殖,有效阻止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3)促进生长。

毒氟磷可通过调节植物内源生长因子,促进根部生长,恢复叶部功能,降低产量损失。

4)无交互抗性。

毒氟磷为全世界首次人工合成的新化合物,作用机理独特,属国家专利产品,系统防护无抗性。

5)安全环保。

毒氟磷是以绵羊瘤胃中的氨基磷酸酯类化合物为先导仿生合成的化合物,对作物高度安全,对蜜蜂、家蚕、鱼、鸟等非靶标生物高度安全。

毒氟磷防治对象:
辣椒、黄瓜、番茄、烟草、水稻、小麦、玉米、白菜、土豆、胡萝卜花叶病毒病。

对花叶、坏死、条斑型、簇生病毒病都有很好的效果。

其它方法:
病毒疫苗。

通过喷施弱病毒制剂,使植物有抗性而不受病毒侵染。

干扰侵染病毒活性,使其无法繁殖。

什么是疫苗?
凡具有抗原性接种于机体可产生特异的自动免疫力,可抵御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的制剂,称为疫苗。

疫苗的分类:目前分四大类
习惯上,人们将由减毒的或灭活的病原微生物制得的、具有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病原微生物的特异抗体或细胞免疫的生物制品统称为疫苗。

不过,从具体的概念上讲,由细菌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细菌性疫苗(菌苗),而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制成的生物制品称为疫苗。

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

1、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强的病原微生物经培养,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灭活后,再经纯化制成。

灭活疫苗使用的毒种一般是强毒株,但使用减毒的弱毒株也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如用萨宾(Sabin)减毒株生产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已失去对机体的感染力,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力,抵抗野毒株的感染。

灭活疫苗免疫效果良好,在2~8℃下一般可保存一年以上,没有毒力返祖的风险;但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一般需要加入佐剂,且需多次、大剂量注射,并缺乏自然感染的局部免疫保护。

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及类毒素制剂。

2、减毒活疫苗、
是采用人工定向变异的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高度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的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接种后,在机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可使机体发生类似隐性感染或轻度感染的反应,但不产生临床症状,免疫效果强而持久,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用量较小,除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外,尚能产生局部免疫保护。

但减毒活疫苗须在低温条件下保存及运输,有效期相对较短,存在毒力返祖的风险。

3、亚单位疫苗。

在大分子抗原携带的多种特异性的抗原决定簇中,只有少量抗原部位对保护性免疫应答起重要作用。

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使天然蛋白质分离,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结构,筛选出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

亚单位疫苗仅有几种主要表面蛋白质,因而能消除许多无关抗原诱发的抗体,从而减少疫苗的副反应和疫苗引起的相关疾病。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伤寒Vi多糖疫苗是比较早的亚单位疫苗,该类疫苗减少了全菌疫苗使用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此外,流感裂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安全性已在国内外的广泛应用中得到了肯定。

亚单位疫苗的不足之处是免疫原性较低,需与佐剂合用才能产生好的免疫效果,所以,若全菌(病毒)疫苗不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仍应以全菌(病毒)疫苗为首选。

4、基因工程疫苗。

是使用DNA重组生物技术,把病原体外壳蛋白质中能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遗传物质定向插入细菌、酵母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充分表达,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能制出不含感染性物质的亚单位疫苗、稳定的以活病毒为载体的减毒疫苗以及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多价疫苗。

这是继第一代传统疫苗之后的第二代疫苗,具有安全、有效、免疫应答长久、联合免疫易于实现等优点。

目前我校开展的甲、乙肝疫苗即为基因疫苗。

疫苗有很多种:
针对细菌感染的有细菌的蛋白(人工合成)或者死菌。

或者减毒细菌(比如卡介苗)都不是病毒。

针对病毒的有人工合成蛋白(不是病毒),或者化学处理过的病毒(减毒疫苗,还是病毒)。

有的是有活性的病毒,但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人体。

比如军队进行呼吸道病毒免疫时,口服疫苗。

植物病毒病防治药剂概述
前言
近期,内蒙葫芦病毒病大爆发,而常用防治植物病毒病的化学药剂有哪些?
病毒病简介
植物病毒病,素有“植物癌症”之称,由植物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

植物病毒粒体或病毒核酸在植物细胞间转移速度很慢,而在维管束中则可随植物的营养流动方向而迅速转移,使植物周身发病。

近几年来,蔬菜病毒病发展呈上升趋势,几乎所有蔬菜都有病毒病,而且一种蔬菜常常被几种病毒复合侵染,一旦发病,轻者减产三至五成,重者绝产。

药品简介
1)盐酸吗啉胍
该剂是一种广谱、低毒的病毒防治剂。

稀释后的药液被喷施到植物叶面后,可通过水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抑制或破坏病毒核酸和脂蛋白的形成,阻止病毒的复制过程,起到防治作用。

它可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病毒病。

2)盐酸吗啉胍·铜
具有触杀作用,而内吸性较弱。

其通过植物叶片的水、气孔进入植物体内或附着于叶片表面起到破坏和抑制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它主要用于粮食、油菜、烟叶、果树和瓜菜等作物病毒病的防治。

3)抗病威
嘧啶核苷类抗生素。

选用草木植物中的病害、菌类灭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素、多种微量元素及其他200余种化合物科学配置而成。

它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属纯天然制剂,且无毒无副作用。

抗病威对由病毒引起的花叶病、卷叶病和植株生长缓慢或节间缩短、矮化、黄化、小叶、卷叶、扭曲和顶枯等畸形症状病害及由真菌引起的灰霉病、霜霉病、枯萎病、黄萎病和腐烂病等病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是防治植物病毒病害和调理植物生长的纯天然植物制剂。

4)病毒克星
其他名称有病毒B、20%苦参碱·硫磺·氧化钙水剂。

其为从纯中草药提取到的有效活性成分中添加多种活性矿物质获得的一种新型植物抗病毒制剂。

病毒克星对众多作物的多种病毒病有效,并对一些真菌病害亦有效,同时还能给植物提供所需的钙,刺激植物生长和防治蔬菜、瓜果的生理性裂果病。

其具有低毒、无污染、低残留、高效、持效期长,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

5)氨基寡糖素
其能阻碍病毒粒子互相结合,破坏病菌的细胞壁,阻碍病菌饱子发芽和病菌的生长;它还具有细胞活化作用,有助于受害植株的恢复,促根壮苗,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6)葡聚烯糖
一种新型的植物诱导剂。

它可以释放一种信号,刺激诱导作物体产生抗性;作为作物生长调节剂,还能促进作物细胞活化、刺激生长。

葡聚烯糖对作物病原菌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一方面它可以直接吸附在病菌细胞表面,形成一层高分子物质的阻隔膜,阻止营养物质向细胞内运输;另一方面渗透进入病菌细胞体内,直接扰乱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7)菇类蛋白多糖。

菇类蛋白多糖为预防型抗病毒生物制剂。

它通过钝化病毒活性,能有效地破坏植物病毒基因和病毒细胞,抑制病毒复制。

它对由TMV和CMV等引起的病毒病害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宜在病毒病发生前施用,可
使作物不感染病毒。

该剂含有丰富的蛋白多糖、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物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对植物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