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肌梗死预防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外散步、医疗体操(太极拳)、
气功、家务活动、园艺活动。
活动强度为40-50%最大心率。
Ⅱ期康复运动监测
一般不需监测
Holter监测
门诊随访
Ⅲ期康复目标
巩固第Ⅱ期康复治疗成果
控制危险因素 改善、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 功能
恢复发病前生活和工作状态
Ⅲ期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个体化:应根据各人的年龄、性别、心理状况、 疾病、患病前状况、爱好制定 循序渐进:这是根据生理学规律提出的
运动强度
心率增加 20 次
心率增加达最大储备 心率增加达最大心率 心率增加达最大心率 心率 70%,感到有点 75-85%。 60-90%。 疲乏。 20-60 分 30-60 分 15-60 分
运动时间
5-20 分
运动方式
室内活动踏车上二层 踏车散步自行车体操 楼
步行自行车慢跑体操 同左 耐力运动
冠心病心肌梗塞康复及二级预防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研究室
秦学文
WHO心脏康复定义
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 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 动总合,从而使病人通过自己的 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 正常位置,并能自主生活。
心脏康复既是一个新概念, 也是一个新事物,它20世纪30 年代诞生于西方国家,至今已 六十余年历史。80年代确立了 心脏康复的功绩。
运动系统:体力活动能力下降,肌力下降,关节挛缩 呼吸系统:肺通气减少,肺不张,肺炎 消化系统:食欲减低,便秘 血液系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心理压力加大,抑郁症发生
体力运动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有利影响
促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减轻体重和调整血脂 维持和增强活动能力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 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河北省人民医院1984年MI3周康复医疗程序(2)
病日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康复内容 步行 100 米,每天 2 次 上下一层楼梯,每天 2 次 步行 200 米,每天 2 次 踏车 50 w,下午步行 250 米 上下两层楼梯,每天 2 次,步行 30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35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40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45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500 米,每天 2 次,上下两层楼梯 踏车 100 w
http://www.dxbzxw.com/ http://kmdxb.jzcool.com/ http://www.moobeye.com/ http://www.39kmdxb.com/
O Connor报告(Circulation 1989,80:234)
4554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效果,随访3年 康复组 对照组 20% 27% 康复组比对照组降低25%
危险分级以确定监护强度 确定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选择和评估治疗方法 评价心室功能、心律失常
评价功能储备:确定安全的运动极限;制定运 动处方;确定活动力的丧失
危险分层或康复治疗效果评估时,可以 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运动负荷
采用病人症状或体征来控制试验终点 40岁以下采用>85%的APMHR和7MET作为标 准
冠心病心肌梗塞康复目的
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
面都达到理想状态
减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减少再次心梗或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
卧床对早期心梗病人的有利影响
基础代谢减低
减轻心脏压力,减轻心脏负荷
降低交感神经活动
减少和防止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减少和避免心脏破裂
长期卧床对心梗病人的不利影响
恢复。
Ⅰ期康复治疗内容
卫生知识教育,心理治疗,床上、 床边和床下活动,个人生活自理, 步行训练等 训练监护:心电监测、血压监测 活动强度:不应出现任何症状, 心率增加10-20次/分
Ⅱ期康复目标
逐渐恢复一般日常活动(轻家务劳
动、日常娱乐活动)
运动能力达4-6METs
Ⅱ期康复治疗内容
,
心血管死亡率 致死性心梗
Oldridge等研究(JAMA 1988,260:945)
心肌梗塞病人4347例
康复治疗开始:最早第8周,最晚第36周
运动训练持续时间:6-48个月 康复效果:康复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平 均低于对照组 康复效果:与参加康复治疗时间长短有关
心脏康复的功绩在于开展对 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冠心病的初 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 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脏康复是 一个多学科、多门类、多形式的 综合性医学保健模式。
二级预防—增加体育活动
60%成年人不从事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减少与年龄呈相关 体力活动减少与经济收入和教育程度
呈逆相关
有一项研究表明,3106例健康 人和649例有心血管症状的人进行活 动平板试验,结果显示:
◆25%体力最强的人平均心率112次分 ◆25%体力最差的人平均心率156次分 ◆体力最差的人中心血管死亡率比最强 的人高8.5倍
目的:明确冠心病心梗病 人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危险因素干预
n=145 TC ↓↓(22%)
单纯药物治疗
n=155 ↓
HDL-C
↑(12%)
—
BMW
↓↓(40%)
↓
生活质量
改善(20%)
—
心血管事件
16%(↓45%)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9.3%
血管内径减小
轻
明显
二级预防--吸烟干预
吸烟是发生Ap和MI的确定因素,可 以增加再次心梗或死亡的危险。研究表明
学习适应过程 运动效应
持之以恒 兴趣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对应关系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药物名称 药物剂量 用法 每天剂量 治疗天数 治疗总量 注意事项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训练安排 每天运动量 训练频率 运动总量 注意事项
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作
心肌梗塞康复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应以下午为宜 不应在寒冷或高温季节进行 康复活动后不宜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沐浴 避免饱餐、咖啡和浓茶后康复活动 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人生观
心肌梗塞二级预防
临床上已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发生 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无冠心病患者的57倍,因此二级预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 预防高危病人的心脏事件复发和心脏死
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可以采
取间断性运动和连续性运动。
运动强度
达到靶强度,即:必须达到一定训练 阈值水平,才能产生充分的心血管训练效
应,这种阈值称靶强度。靶强度主要根据
心电运动试验中出现缺血症状、心电图异
常、血压异常或达到最大运动时心率代谢
当量来计算。
运动强度预计方式
年龄预计方式:靶心率(次分)=170-年龄 心率储备方式:靶心率=心率储备×(50-85%)+静息心率
河北省人民医院1984年MI3周康复医疗程序(1)
病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康复内容 卧床休息 擦脸、被动运动,每次 5 分钟 坐位洗漱、进餐,床上便溺 床上静坐,每天 2 次,每次 5 分钟 床上静坐,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钟 就餐时坐椅,30 分钟 床旁立位,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钟 床旁站立,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钟 床边走动 步行 50 米,每天 2 次 上午卧位踏车 25w,下午步行 100 米
2、CABG术后戒烟是一个重要预测低危险
死亡和再次心脏干预治疗的重要因素。
3、术后持续吸烟者有一个相对高的死亡 危险性(RR1.68)。
吸烟增加冠心病危险性的可能机制
HDL-C降低(吸烟者可降低12%)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和侧枝循环量储备减少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
下降6mmHg,而冠心病事件减少14%。
高血压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机制
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心脏负荷增加 血管张力小
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不可调整的易患因素 家族史、年龄、性别
其他易患因素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纤维蛋白
激活剂抑制剂、高半胱氨酸、
乙醇、应激、A型性格
抗血小板制剂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624 878 406*4 1565 2257 771 309 668
300 900 972 990 1000 972 1500 1500
亡。
二级预防内容
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 药物处理
血运重建
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
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吸 烟、糖尿病、酗酒、家族史。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积极 的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改善冠心 病心肌梗塞预后。
SCRIP临床试验
美国斯坦佛大学发表(Circulation 1994,89:975)
多学科:心血管内科 外科 理疗科
多门类:营养医学 运动医学 药物学 心理学 伦理学 多形式:保健组织多样性
医疗单位组织康复程序
社区性组织康复程序 家庭形式康复程序
现代心脏康复包括
医学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心理康复
医学康复是应用临床医学方法为康复服 务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在改善功能或为以后
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
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及作用机制分类 一、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
1.抑制环氧化酶:阿司匹林、二氟柳
2.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Picotamine
二、增加血小板中CAMP
1.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双密达莫 2.兴奋环腺苷酶:Iloprost
三、血小板膜ADP受体阻滞剂
噻氯吡啶、氯吡格雷
四、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
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事件的机制
增高HDL-C
减轻胰岛素抵抗 减轻体重
降低血压
二级预防—糖尿病干预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增加的机制
※ ※ ※ ※ 血脂代谢异常 血压高 肥胖 胰岛素抵抗
二级预防—高血压干预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直接相关 临床试验:一项包括37000例高血压患者 的降压治疗表明,治疗组血压比对照组
LVEF≤30%
安静或运动诱发复杂心律失常 运动时SBP下降2KPa 心原性猝死复苏者 心梗并发CHF、心原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 重度冠心病或运动诱发严重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康复评估方法和应用
心电图、心电监测 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试验 超声心动图 核素心肌显像
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运动试验目的
※ MI存活者中继续吸烟者发生再 梗和死亡的危险是戒烟者的二倍 ※ CABG者继续吸烟者预期病死率 是手术后戒烟者的2-6倍
戒烟对CABG病人长期结果
对1041例CABG患者进行随访,手术时
间为1971-1980年,其中985例(95%)平均 随访时间20年(13-26年)。
结论
1、术前是否吸烟不增加术后死亡危险。
※心率储备为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差值,即:年龄预计最
大心率-静息心率
代谢当量方式:运动试验最大METs的40-85%作为训练强 度
运动时间及频率
指每次运动训练时间和每周训练的次数
时间:10-60分钟 频率:3次/周
FIT
美国运动医学院制定的MI康复活动
项目 I期 II 期 III 期 健康人 康复时期 运动次数 住院期 2-3 次/日 出院至 3 个月 1-2 次/日 出院 3 个月以上 3-5 次/周 成年人 3-5 次/周
替罗非班、阿昔单抗
阿斯匹林在冠心病心肌梗塞二级预防中的价值
试验 病人例数 每日剂量 平 均 治 心 血 管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n %
阿斯匹林组 对照组 (mg)
Cardiff-1 (1974)
Cariduff-2 (1979)
疗 时 间 事 件 减 阿斯匹林组 (月) 少(%)
n %
615 847 1620 1563 2267 758 317 672
冠心病心肌梗塞危险分级
低度危险患者
LVEF≥50%
无安静或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表现
无安静或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无并发症
心电图运动试验≥6METs(发病后三周)
中度危险患者
LVEF 31-49% 心电图运动试验强度<5-6METs 不能适应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高度危险患者
40岁以上采用85%的APMHR和5MET作为标准
※APMHR是指按照年龄预期的最高心率
心肌梗塞康复分期(三个阶段)
Ⅰ期
住院康复期
Ⅱ期
Ⅲ期
中间期(出院至出院后3月)
维持期(出院后3月至终生)
Ⅰ期康复目标
减轻绝对卧床休息对机体和心 理的不利影响,防止静脉血栓、肺 血栓,减轻压抑和焦虑,促进体力
气功、家务活动、园艺活动。
活动强度为40-50%最大心率。
Ⅱ期康复运动监测
一般不需监测
Holter监测
门诊随访
Ⅲ期康复目标
巩固第Ⅱ期康复治疗成果
控制危险因素 改善、提高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血管 功能
恢复发病前生活和工作状态
Ⅲ期康复治疗基本原则
个体化:应根据各人的年龄、性别、心理状况、 疾病、患病前状况、爱好制定 循序渐进:这是根据生理学规律提出的
运动强度
心率增加 20 次
心率增加达最大储备 心率增加达最大心率 心率增加达最大心率 心率 70%,感到有点 75-85%。 60-90%。 疲乏。 20-60 分 30-60 分 15-60 分
运动时间
5-20 分
运动方式
室内活动踏车上二层 踏车散步自行车体操 楼
步行自行车慢跑体操 同左 耐力运动
冠心病心肌梗塞康复及二级预防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冠心病研究室
秦学文
WHO心脏康复定义
要求保证使心脏病人获得最 佳的体力、精神及社会状况的活 动总合,从而使病人通过自己的 努力能在社会上重新恢复尽可能 正常位置,并能自主生活。
心脏康复既是一个新概念, 也是一个新事物,它20世纪30 年代诞生于西方国家,至今已 六十余年历史。80年代确立了 心脏康复的功绩。
运动系统:体力活动能力下降,肌力下降,关节挛缩 呼吸系统:肺通气减少,肺不张,肺炎 消化系统:食欲减低,便秘 血液系统: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心理压力加大,抑郁症发生
体力运动对冠心病心肌梗塞的有利影响
促进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减轻体重和调整血脂 维持和增强活动能力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侧枝循环形成? 提高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
河北省人民医院1984年MI3周康复医疗程序(2)
病日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康复内容 步行 100 米,每天 2 次 上下一层楼梯,每天 2 次 步行 200 米,每天 2 次 踏车 50 w,下午步行 250 米 上下两层楼梯,每天 2 次,步行 30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35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40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450 米,每天 2 次 步行 500 米,每天 2 次,上下两层楼梯 踏车 100 w
http://www.dxbzxw.com/ http://kmdxb.jzcool.com/ http://www.moobeye.com/ http://www.39kmdxb.com/
O Connor报告(Circulation 1989,80:234)
4554例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效果,随访3年 康复组 对照组 20% 27% 康复组比对照组降低25%
危险分级以确定监护强度 确定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选择和评估治疗方法 评价心室功能、心律失常
评价功能储备:确定安全的运动极限;制定运 动处方;确定活动力的丧失
危险分层或康复治疗效果评估时,可以 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来确定运动负荷
采用病人症状或体征来控制试验终点 40岁以下采用>85%的APMHR和7MET作为标 准
冠心病心肌梗塞康复目的
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职业和娱乐等方
面都达到理想状态
减慢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减少再次心梗或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险
卧床对早期心梗病人的有利影响
基础代谢减低
减轻心脏压力,减轻心脏负荷
降低交感神经活动
减少和防止心绞痛及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减少和避免心脏破裂
长期卧床对心梗病人的不利影响
恢复。
Ⅰ期康复治疗内容
卫生知识教育,心理治疗,床上、 床边和床下活动,个人生活自理, 步行训练等 训练监护:心电监测、血压监测 活动强度:不应出现任何症状, 心率增加10-20次/分
Ⅱ期康复目标
逐渐恢复一般日常活动(轻家务劳
动、日常娱乐活动)
运动能力达4-6METs
Ⅱ期康复治疗内容
,
心血管死亡率 致死性心梗
Oldridge等研究(JAMA 1988,260:945)
心肌梗塞病人4347例
康复治疗开始:最早第8周,最晚第36周
运动训练持续时间:6-48个月 康复效果:康复组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平 均低于对照组 康复效果:与参加康复治疗时间长短有关
心脏康复的功绩在于开展对 心血管疾病,尤其对冠心病的初 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降低心血管 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心脏康复是 一个多学科、多门类、多形式的 综合性医学保健模式。
二级预防—增加体育活动
60%成年人不从事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减少与年龄呈相关 体力活动减少与经济收入和教育程度
呈逆相关
有一项研究表明,3106例健康 人和649例有心血管症状的人进行活 动平板试验,结果显示:
◆25%体力最强的人平均心率112次分 ◆25%体力最差的人平均心率156次分 ◆体力最差的人中心血管死亡率比最强 的人高8.5倍
目的:明确冠心病心梗病 人危险因素干预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危险因素干预
n=145 TC ↓↓(22%)
单纯药物治疗
n=155 ↓
HDL-C
↑(12%)
—
BMW
↓↓(40%)
↓
生活质量
改善(20%)
—
心血管事件
16%(↓45%)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9.3%
血管内径减小
轻
明显
二级预防--吸烟干预
吸烟是发生Ap和MI的确定因素,可 以增加再次心梗或死亡的危险。研究表明
学习适应过程 运动效应
持之以恒 兴趣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运动处方的制定
运动处方与药物处方的对应关系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药物名称 药物剂量 用法 每天剂量 治疗天数 治疗总量 注意事项 运动方式 运动强度 训练安排 每天运动量 训练频率 运动总量 注意事项
运动方式
包括有氧训练、力量训练、作
心肌梗塞康复注意事项
康复训练应以下午为宜 不应在寒冷或高温季节进行 康复活动后不宜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中 沐浴 避免饱餐、咖啡和浓茶后康复活动 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人生观
心肌梗塞二级预防
临床上已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发生 心肌梗塞的危险性是无冠心病患者的57倍,因此二级预防的目标主要集中在 预防高危病人的心脏事件复发和心脏死
业训练、医疗体操、气功等。可以采
取间断性运动和连续性运动。
运动强度
达到靶强度,即:必须达到一定训练 阈值水平,才能产生充分的心血管训练效
应,这种阈值称靶强度。靶强度主要根据
心电运动试验中出现缺血症状、心电图异
常、血压异常或达到最大运动时心率代谢
当量来计算。
运动强度预计方式
年龄预计方式:靶心率(次分)=170-年龄 心率储备方式:靶心率=心率储备×(50-85%)+静息心率
河北省人民医院1984年MI3周康复医疗程序(1)
病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康复内容 卧床休息 擦脸、被动运动,每次 5 分钟 坐位洗漱、进餐,床上便溺 床上静坐,每天 2 次,每次 5 分钟 床上静坐,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钟 就餐时坐椅,30 分钟 床旁立位,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钟 床旁站立,每天 2 次,每次 10 分钟 床边走动 步行 50 米,每天 2 次 上午卧位踏车 25w,下午步行 100 米
2、CABG术后戒烟是一个重要预测低危险
死亡和再次心脏干预治疗的重要因素。
3、术后持续吸烟者有一个相对高的死亡 危险性(RR1.68)。
吸烟增加冠心病危险性的可能机制
HDL-C降低(吸烟者可降低12%) 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冠状动脉痉挛 冠状动脉和侧枝循环量储备减少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
下降6mmHg,而冠心病事件减少14%。
高血压作为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机制
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心脏负荷增加 血管张力小
易合并其他危险因素
不可调整的易患因素 家族史、年龄、性别
其他易患因素
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Ⅶ、
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纤维蛋白
激活剂抑制剂、高半胱氨酸、
乙醇、应激、A型性格
抗血小板制剂在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624 878 406*4 1565 2257 771 309 668
300 900 972 990 1000 972 1500 1500
亡。
二级预防内容
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 药物处理
血运重建
冠心病危险因素干预
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血
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吸 烟、糖尿病、酗酒、家族史。
许多临床试验表明,积极 的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改善冠心 病心肌梗塞预后。
SCRIP临床试验
美国斯坦佛大学发表(Circulation 1994,89:975)
多学科:心血管内科 外科 理疗科
多门类:营养医学 运动医学 药物学 心理学 伦理学 多形式:保健组织多样性
医疗单位组织康复程序
社区性组织康复程序 家庭形式康复程序
现代心脏康复包括
医学康复 教育康复 职业康复 社会心理康复
医学康复是应用临床医学方法为康复服 务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在改善功能或为以后
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
常用的抗血小板制剂及作用机制分类 一、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
1.抑制环氧化酶:阿司匹林、二氟柳
2.血栓素合成酶抑制剂:Picotamine
二、增加血小板中CAMP
1.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双密达莫 2.兴奋环腺苷酶:Iloprost
三、血小板膜ADP受体阻滞剂
噻氯吡啶、氯吡格雷
四、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
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冠心病事件的机制
增高HDL-C
减轻胰岛素抵抗 减轻体重
降低血压
二级预防—糖尿病干预
冠心病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增加的机制
※ ※ ※ ※ 血脂代谢异常 血压高 肥胖 胰岛素抵抗
二级预防—高血压干预
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直接相关 临床试验:一项包括37000例高血压患者 的降压治疗表明,治疗组血压比对照组
LVEF≤30%
安静或运动诱发复杂心律失常 运动时SBP下降2KPa 心原性猝死复苏者 心梗并发CHF、心原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 重度冠心病或运动诱发严重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康复评估方法和应用
心电图、心电监测 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试验 超声心动图 核素心肌显像
心肌梗塞后心电图运动试验目的
※ MI存活者中继续吸烟者发生再 梗和死亡的危险是戒烟者的二倍 ※ CABG者继续吸烟者预期病死率 是手术后戒烟者的2-6倍
戒烟对CABG病人长期结果
对1041例CABG患者进行随访,手术时
间为1971-1980年,其中985例(95%)平均 随访时间20年(13-26年)。
结论
1、术前是否吸烟不增加术后死亡危险。
※心率储备为最大心率与静息心率差值,即:年龄预计最
大心率-静息心率
代谢当量方式:运动试验最大METs的40-85%作为训练强 度
运动时间及频率
指每次运动训练时间和每周训练的次数
时间:10-60分钟 频率:3次/周
FIT
美国运动医学院制定的MI康复活动
项目 I期 II 期 III 期 健康人 康复时期 运动次数 住院期 2-3 次/日 出院至 3 个月 1-2 次/日 出院 3 个月以上 3-5 次/周 成年人 3-5 次/周
替罗非班、阿昔单抗
阿斯匹林在冠心病心肌梗塞二级预防中的价值
试验 病人例数 每日剂量 平 均 治 心 血 管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
n %
阿斯匹林组 对照组 (mg)
Cardiff-1 (1974)
Cariduff-2 (1979)
疗 时 间 事 件 减 阿斯匹林组 (月) 少(%)
n %
615 847 1620 1563 2267 758 317 672
冠心病心肌梗塞危险分级
低度危险患者
LVEF≥50%
无安静或运动诱发心肌缺血表现
无安静或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无并发症
心电图运动试验≥6METs(发病后三周)
中度危险患者
LVEF 31-49% 心电图运动试验强度<5-6METs 不能适应运动处方的运动强度 运动诱发心肌缺血
高度危险患者
40岁以上采用85%的APMHR和5MET作为标准
※APMHR是指按照年龄预期的最高心率
心肌梗塞康复分期(三个阶段)
Ⅰ期
住院康复期
Ⅱ期
Ⅲ期
中间期(出院至出院后3月)
维持期(出院后3月至终生)
Ⅰ期康复目标
减轻绝对卧床休息对机体和心 理的不利影响,防止静脉血栓、肺 血栓,减轻压抑和焦虑,促进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