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损失率模型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ody’s的LossCalcTM模型(Gupton and Stein, 2002)包括了债务类型和
优先级、资本结构、行业和宏观经济四个方面的九个自变量,如下表。
变量类型
变量名称
变量数 目
债务类型和 优先级别
债务类型和优先级 别对应的 LGD 历史平 X1 均值
债务的相对级别
X2
资本结构
资产负债率
至时间点,如图中的 24 月份,24 月份以后的回收现金流忽略不计。
图 1 有效催收窗口 实际操作中,是分逾期的时间段对银行历史催收数据分别进行分析,以保证 分析结果的稳健性,如图 1,在贷款逾期后的第 24 个月,曲线变得比较平坦, 而且不同年份违约客户的情况都是如此,则可以确定 24 个月为该产品的有效催 收窗口。图 1 中,不同时间段的累积回收率曲线如同一层层逐渐成熟的葡萄架, 故英文中也把这个方法叫做 Vintage。在我国,零售敞口的核销较为困难,大量 违约贷款长期挂在账上,这样,有效催收时点的确定,对于 LGD 计量而言就非常 重要。 催收成本 新资本协议规定催收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但对于直接成本和间接 成本的具体内涵未做详细界定。欧盟认为,“清收成本包括与清收相关的重要直 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此类清收成本源于运营清收部门的成本、由回收直接引起的 外部资源服务成本,如法律成本,一定比例的其它运行成本,如公司日常开支等”。 银监会的相关指引在此基础上,对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做了进一步的明确,指出 “直接损失或成本是指能够归结到某笔具体债项的损失或成本,包括本金和利息 损失、抵押品清收成本或法律诉讼费用等。间接损失或成本是指商业银行因管理 或清收违约债项产生的但不能归结到某一笔具体债项的损失和成本。商业银行应
在非违约帐户和违约帐户的分组中,LGD 模型建设都只使用违约样本,但是 其观察期和表现期的构造并不一致。非违约帐户分组中,所有样本在观察点之前 还没有发生违约,而是在表现期内都发生违约,发生违约后的帐户回收率决定于 有效催收窗口的分析,所以 LGD 模型的建设对于历史数据的时间长度要求比较 高,在下图的例子中,需要四年的历史数据。违约帐户分组中,所有样本在当前 观察点之前都已经发生违约,有效催收窗口在观察点之前已经开始(一般选择在 观察期内发生违约的样本,这样,有效催收窗口在观察期内开始,容易分析), 在下图的例子中,需要三年的历史数据。
违约损失率模型研究
梁世栋 《投资研究》2009 年第 6 期 liangshidong@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三个核心参数,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 简称 PD)、违约损失(Loss Given Default,简称 LGD)、违约风险敞 口(Exposure at Default,简称 EAD),构成了信用风险现代风险计量技术的基 本框架。其中,违约损失率是指当客户发生违约后债项损失的程度,新资本协议 强调“估计违约损失率的损失是指经济损失”,而不是会计上的账面损失,经济 损失要考虑回收成本和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就是利用合适的折现率计算扣减回收 成本后回收现金流的现值。由于数据缺失等原因,LGD 计量模型研究较少,本文 结合实践经验从数据特征、模型方法选择等角度专门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
统计分析等几个方面的情况。 特别的,违约损失率 LGD 模型必须要进行非违约帐户和违约帐户的分组,因
为已经违约的客户包括了逾期后回收的更新数据,信息量远大于非违约帐户,可 以构造更多的自变量,预测也更为准确。实际上,对于已违约客户分组,LGD 模 型是在当前已经回收金额的基础上预测未来能继续回收的部分,而不是整体回收 率
映回收和清收成本现金流风险的溢价之和; 将回收和清收成本转化为确定性等价现金流,并采用无风险利率对等价
现金流折现; 同时对折现率、回收率和清收成本进行风险调整,且前后调整原则一致。 银监会的相关监管指引对折现率的要求与欧盟相同,但对于折现率的具体选 择标准没有界定。 总结来说,欧盟和银监会监管指引的主导思想就是折现率同时包括资金的时
换一个角度,让我们从实际可供选择的利率出发。目前可供选择的利率包括 央票、国债利率、存款利率、合同利率、贷款基准利率、贷款执行利率、加权平 均资本成本(WACC)、内部转移利率(ITR) 等。
央票、国债利率、存款利率等属于无风险利率类,不符合监管规定;加权平 均资本成本(WACC)、内部转移利率(ITR)等属于银行内部利率类,从成本角度出 发,其作为折现利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不符合监管规定。剩下的合同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贷款执行利率应该说属于无风险利率加溢价类,当然其风险溢价 不仅仅包括了回收现金流的不确定性,还包括了客户是否违约、是否提前还款等 所有该笔贷款相关联的风险补偿,从审慎的角度来说,选择这些利率,没有违反 监管规定。
二、 预测变量构造
预测变量数据,包括了债项类型、债项的优先级别、抵质押品、抵债资产的
优先求偿权、破产相关法律因素、行业因素、违约概率、商业周期、信贷历史、
宏观经济等方面,其中,商业银行对于抵质押品的管理一直比较薄弱,数据积累
也非常差,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正在建设抵质押品市值重估和管理系统,有望在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得到改善。
X3
行业因素
行业回收率平均值 X4
银行业指标
X5
RiskCal 模型计算的
上市公司一年期违 X6
约概率中位数
宏观经济因 穆迪破产企业债券
X7
素
指数
投机级债券 12 个月 X8
平均违约概率
经济领先指数
X9
表 1 Moody’s的LossCalcTM模型变量
三、 模型分组和样本选择
违约损失率 LGD 模型的分组基本上与客户违约概率评级模型的分组原则比较 类似,一般可以从行业、规模、区域、产品等维度进行分组,具体应该选择几个 维度,在每个维度如何分组,应该考察经济学直觉、业务管理情况、数据来源、
首先,应该选择实际执行利率,那么贷款执行利率比贷款基准利率合理;其 次,应该选择回收现金流对应的期限,也就是说应该选择贷款执行利率期限结构 中回收现金流期限对应的利率,而不是贷款合同期限对应的贷款执行利率,回收 现金流期限可以通过上述的催收有效窗口得到。以房贷为例子,合同期限一般 10-30 年,而回收现金流期限一般是 3 年左右,折现利率应该选择 3 年期的贷 款执行利率。
折现率 折现率反映的是银行资金的时间价值,即计算由于客户拖欠所造成的资金占 的成本。在中国的金融市场,可以选择的折现率有贷款基准利率、合同贷款利率、 资本要求回报率、存款利率、国债利率、银行内部资金成本等。 新资本协议要求要考虑“折扣效应”,但是如何考虑,即采用一个什么样的 折现率,未做详细规定。欧盟相关文件认为,“估计 LGD 所采用的回收率应当反 映清收期间持有违约资产的成本,包括适当的风险溢价。如果回收现金流不确定, 涉及无法分散的风险,则净现值计算应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以及无法分散风险的 适当溢价。”银行在确定该风险溢价时“应重点关注经济下滑时出现的与违约率 相关的回收现金流的不确定性。”“如果回收现金流没有不确定性,则净现值计算 仅需要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此时,可采用无风险折现率”。折现率的计算可以 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采用风险调整后折现率对回收现金流折现,该折现率为无风险利率与反
间价值(无风险利率)和回收现金流不确定性的风险补偿。风险补偿可以有两种 方法来处理,一种是如欧盟规定的体现在折现利率中,另一种是体现在回收现金 流的计算中,例如选择最为谨慎的经济萧条期的历史回收现金流。
从理论上讲,通过对回收不确定性现金流进行建立金融学模型,是可以计量 出相对应的风险补偿的,期权调整利差(Option-Adjusted Spread)模型可能是 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是,如何描述回收现金流的不确定性是无法回避的难题。
进一步,合同利率、贷款基准利率、贷款执行利率三者中,哪个最为合适呢? 他们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贷款基准利率由人行规定,而银行一般按照人行的规 定和产品的情况,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适当的上下浮动,得到贷款实际执 行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和贷款执行利率都是一个利率期限结构;而合同利率是合 同期限对应的贷款执行利率,是利率期限结构中某个期限的具体利率。
采用合理方式分摊间接损失和成本。” 催收成本计量是一个各国银行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国外银行的问题在于催
收成本的分摊,而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相关 IT 系统建设相对落后,成本信息 没有记录,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记录,更无从谈起分摊。
为此,银行需要对该部分数据进行补录,补录的方式可以采用问卷的形式。 由于没有数据可查,数据补录只能依靠专家经验,因此,补录数据项的设计不宜 过于精细,但应覆盖以下几个维度:不同产品的催收成本;不同时间/年份的催 收成本;不同催收手段的成本;不同逾期程度客户的催收成本。
图5 Beta分布拟和回收率 更多的实证发现,LGD 呈现的是双峰分布(bimodal distribution),商业 银行的信贷业务,双峰的情况比较严重,如图 6,从直觉上也比较容易理解,如 果债务人主观上原意还钱,无论时间长短,最终会归还大部分的金额,也即违约 损失率 LGD 比较低,呈现为低端的峰;如果债务人主观上没有意愿还钱,既然都 是违约,不如违约彻底,也即违约损失率 LGD 比较高,呈现为高端的峰。庆幸的 是,如图 6 所示,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LGD 低端的峰值比较高。 特别对于中国的商业银行,因为国内坏帐核销等法规和信用环境的影响,双 峰分布更为极端,LGD 取值 0 和 1 的情况占比非常大,也就是说,很多债务在催 收后能全额还款,而有些债务则一分钱都没能回收。
一、 历史违约损失率估计来自违约损失率 LGD 公式如下:
∑ LGD = 1 −
(回 [
收金额 −回收成 (1 + 折现率)t
本
) t
]
违约敞口
其中,计算历史 LGD 比率的三大关键点,回收现金流(有效催收窗口)、回 收成本、折现率。
有效催收窗口 回收现金流,理论上比较简单,都是历史上可以观察得到的,但是在实际操 作中困难比较大,难点在于最终损失的确认,由于不良贷款的核销政策影响,很 多不良贷款在账上一挂多年,或者因为破产、押品处理等法律程序的因素,不良 贷款最终回收金额的确认也需要多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为了全面的估算历史回 收金额,需要很长的历史表现期,而历史数据的累积时间长度是有限的。 有效催收窗口就是建立历史累积回收率的表现窗口,使得债项回收率的动态 变化得到充分展现,一般累积回收率会存在这样的规律,当催收到达一定程度后, 累积回收率就变成几乎水平的直线,如下图所示,横轴为贷款逾期时间,纵轴为 累积回收率。如果这种现象存在,那么我们可以确认用于计算的回收现金流的截
观察期X 例如一年
观察点 违约点
表现期Y 例如一年
有效催收窗口 例如二年
图 2 非违约分组的观察期和表现期
观察期X 例如一年
有效催收窗口 例如二年
已经违约 观察点
图 3 违约分组的观察期和表现期
四、 LGD 分布特征
图 4 和图 5 来源于穆迪 LossCalc 模型(Gupton and Stein, 2002)。图 4 呈现了 1981-2000 年间不同债务类型和优先权下的违约回收率,上下的括弧表示 回收率变动的范围,括弧中的阴影两侧为四分位点,阴影中的白条是中位数。从 图中可以看到:即使在同一类的债务优先级别中,回收率的变化范围仍然很大, 需要别的自变量进行解释。
图4 不同债务类型和优先权下的违约回收率 穆迪通过实证认为回收率符合贝塔(Beta)分布。首先,回收率分布在[0, 1]之间,Beta 分布与此对应;另外,贝塔(Beta)分布的两个参数的不同变化, 使得分布形状有很大的变化范围,对于偏峰重尾分布的情况能比较好的解决。在 图 5 中可以看到回收率的实际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图 5 的高频波动曲线为 实际观察到的频率(Observed Frequency),光滑曲线为贝塔(Beta)分布的拟 和曲线(Beta-Distribution Fit)(Gupton and Stein,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