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湖南雅礼中学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历史试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湖南雅礼中学新高考押题信息考试(十)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春秋战国时期,在儒家学派的大力提倡下,孝成为完整的、有关处理亲子关系准则的学说。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这表明

A. 秦朝统治者事实上不排斥儒家学说

B. 秦朝继承发展了儒家提倡的孝道观

C. 秦朝用严厉的法律手段来维护孝道

D. 秦朝时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秦律对不孝罪的惩罚明显重于普通犯罪,如殴打祖父母、曾祖父母者,处以黥城旦舂的刑罚,对被控以不孝罪者,最重可判处死刑”可知,题干是秦朝法律对于孝道的重视,故选C;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的知道思想,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孝成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排除D。

2.下表为中国古代有关水利制度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

B. 封建官吏控制水权盘剥百姓

C. 古代水利立法开始于汉代

D. 封建政府重视水资源的管理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从汉到元都通过立法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故D正确;材料中并无体现历史王朝重视水利的兴修,故排除A;材料中不能看出封建官吏控制水权来盘剥百姓,故排除B;唐朝《唐律疏议》就有关水利的立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选项。

3.下表是汉至明南北方户数的变化

表呈现的史实表明

A. 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B. 南方生产力水平更发达

C. 区域经济格局的变化

D. 北方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表格数据来看北宋末年南方人口超过了北方,联系所学可知,这是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变化。故答案为C项。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只是导致南方人口增多的原因之一,排除A 项;材料不能反映南北方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北方土地兼并情况,排除D项。

4.唐玄宗时简选翰林学士入值内廷,承命制诏书敕、批答表疏。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常参与机要,时人“目为内相”;穆宗时宰相李逢吉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由此可知,唐代翰林学士之设

A. 提高了行政效率

B. 加强了监察机制

C. 保证了决策质量

D. 牵制了外朝相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翰林学士入为皇帝顾问,参与机要的陆贽被看作“内相”、李绅敢于“排抑”大权在握的宰相,都体现出受到皇帝重用的翰林学士对相权的牵制,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行政效率和监察机制,故A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决策权,故C项排除。

【点睛】“惟翰林学士李绅……常排抑之”是关键信息。

5.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农书的增加,在数量上全面超越了以前各个历史时期。《救荒本草》等应用植物学著作的产生是明清农学发展的又一特点,这些著作不仅对野生可食植物的形态、功效、食用方法进行详尽的描述,还配以图画,方便辨识利用。这反映了当时

A. 政府重视科学研究

B. 人地矛盾突出

C. 经世致用思潮盛行

D. 运税制度改革

【答案】B

【解析】

【详解】明清政局稳定和经济发展使人口迅猛增长,加之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突出,导致这一时期救荒赈灾类农书的数量有所增加。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书的态度,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潮是指学术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材料中农学发展的特点不是解决现实问题的正确方法,排除C项;这一时期农学发达与税制改革无关,排除D项。

6.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的关税固定为4%,但外商在广州卸货需给官员打点,大概会占到英商进出口货物的10%-40%。《南京条约》英方关于关税的约定是:“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主要体现了

A. 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

B. 英国要求清政府明定关税

C. 中英两国走向正常贸易

D. 外商反感清政府税制腐败 【答案】B 【解析】

【详解】鸦片战争前,由于清政府

的腐败影响英商贸易,故英国在《南京条约》中要求明文确定税例,故

选B 。英商对华进行商品倾销是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属于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 ;鸦片战争后,英国控制了中国海关,两国的贸易不是正常的贸易关系,排除C ;材料并未提及外商对清政府税制腐败的看法,排除D 。

7.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揆诸参议员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动,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作者旨在强调 A. 该法在政体设计上存在缺陷 B. 革命派内部存在着分歧

C. 行政权有效的制约了立法权

D. 政体的

选择是因人立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殊不知这种做法却因与其鼓吹的分权制衡理论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脑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对派的激烈反对”等信息来看,说明该法在政体设计上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存在缺陷。故答案为A 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派内部对于《临时约法》的态度,排除B 项;《临时约法》试图通过责任内阁制实现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而不是行政权制约立法权,排除C 项;材料指出政体设计的缺陷不是从“因人设法”的角度,排除D 项。

【点睛】《临时约法》的某些制度设计反映了当时斗争形势和力量对比关系,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即将交权让位之际,企图利用《临时约法》制约袁世凯、保卫民主共和成果的苦心和努力。实际上,这也是《临时约法》局限性的表现,一些政体设计没有做到分权制衡的双向互动,“因人设法”得不偿失。

8.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