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分类的基本方法
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
2三次产业分类法
3关联方式分类法
4国家标准分类法
5国际标准分类法
6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7资源密集度分类法
8增长率产业分类法
9生产流程分类法
10霍夫曼分类法
11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1马克思二部类分类法
⏹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
⏹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
2 三次产业分类法
费歇尔首先创立
⏹①初级生产阶段,称为第一产业,人类的主要生产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产业活动
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②第二阶段始于英国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标志,包括制造业、采
掘业、、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电力和煤气业等,称为第二产业。
⏹③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流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称为第三产
业,包括商业、金融业、饮食业以及科学、卫生、文化教育、政府等公共行政事务等
库兹涅茨的分类法
将国民经济活动划分为A部门(农业产业)、I部门(工业产业)和S部门(服务产业),简称“AIS分类法
克拉克
⏹第一次产业的有农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
⏹第二次产业有制造业和矿业;
⏹第三次产业有建筑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业、专业性服务和个人生活服
务、政府行政、律师事务和军队等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
⏹①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一次产业。
⏹②将加工取自然界的物质生产部门为第二次产业。
⏹③从第一次,二次产业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的非物质部门划为第三次产业。
根据这划分标准具体分类:
⏹①第一次产业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狩猎业和林业。
⏹②第二次产业指广义上的工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和矿业、建筑业、煤气、电力、
供水等。
⏹③第三次产业指广义上的服务业,包括运输业、通讯业、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等。
3 关联方式分类法
⏹①技术关联分类法: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这
些企业的经济活动的集合要么具有技术、工艺方面的相似性,要么具有相类似的生产工具、生产流程和管理技术等。
如制造业、建筑业、冶炼业等产业均具有各自密切技术关联关系。
⏹②原料关联分类法:按照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为依据来划分企业经济活动。
如:造
纸业、纺织业、服装业等都具有相同原材料。
⏹③用途关联分类法:这类产业具有相同相似的用途,如:造船业、汽车制造业、仪
器工业等。
⏹④战略关联分类法: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
一国产业政策中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产业地位分类法
⏹A、主导产业:(罗斯托),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
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劳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这类产业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
⏹B、先导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
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
这类产业对其他产业起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经济起支撑作用。
⏹C、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支撑作用,但不一定能起到引导作用。
⏹D、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
点发展的产业。
重点产业的概念较模糊,缺乏科学性,它可以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先行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等。
⏹E、先行产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
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另一类先行产业指根据国民经济战略规划的需要人为确定必须先行发展以带动和引导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即(先导产业)。
广义先行产业包括狭义的先行产业和先导产业。
4国家标准分类法
指一国政府为统一该国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于1984年首次发布。
经1994年、2002年两次修订。
现行版本(GBT 4754-2002)把中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20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和913个小类。
这20个门类依次是:
A农、林、牧、渔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
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
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教育
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T国际组织
5国际标准分类法
1946年联合国成立了隶属于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的统计委员会,并于1948年颁布了ISIC初稿,之后,经过了多次修订,分别于1958年推出了ISIC1.0版,于1968年推出了ISIC2.0
版,1990年推出了ISIC3.0版,2002年推出了ISIC3.1版,2008年推出了ISIC4.0版。
6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将社会生产划分成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个产业大类。
⏹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印刷、家具、制革等工业部门
⏹重工业包括冶炼、钢铁、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工业部分。
7资源密集度分类法
⏹把产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8不同的增长速度变化
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发展产业衰退产业
产业发展状况
⏹按技术先进程度进行产业分类: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按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产业分类:朝阳产业和夕阳产业两类。
⏹按产品供求情况进行分类:长线产业和短线产业两类。
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
⏹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
9生产流程分类法
生产流程处于前头工序的产业为上游产业,处于后头工序的产业为下游产业,中间工序的为中游产业。
初级产品生产产业中间产品生产产业最终产品生产产业
10霍夫曼分类法
把从研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需要把产业分成三类: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其他产业11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在考察生产规模较大和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的制造业内部结构的转换和原因时,将不同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制造业部门划分为初期产业、中期产业和后期产业
产业分类的演进
1 对三次产业分类法的首次修正
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开创性的在传统三次产业划分法的基础上,从服务业中划分出一个第四产业(信息业)
在具体门类上进行个别调整,如美国商务部对信息产业的重新界定,不再将计算机产业、网络设备制造业列入信息产业的统计范围,而是列入制造业。
据此重新界定了信息业的范围,即软件业、网络接入服务业和网络信息服务业
2.以三次产业分类为基础,结合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增设新的产业部类或重新组合产
业部类,
1将信息设备制造和信息服务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信息产业,也即“第四产业”
2把第三产业中的所有精神产品生产业,包括教育、科研、咨询等产业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称为“第四产业”
3 另有学者提出在原有三次产业的基础上,把知识产业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第四产业”
3日本学者介屋太一指出需要一种考虑所有产业都具有的共同因素,而避免只考虑原材料和产品形态等因素来划分产业的倾向
确定所有产业都共有的因素,即各种产业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的领域(field)和货品(goods)的形态。
然后根据企业所生产的货品的形态,把产业分为物品产业、位置产业、时间产业、知识产业;根据货品在不同领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机能,把经济活动分成生活、生产、社会三个领域。
这两方面的组合,构成一种新的产业分类方法
根据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货品形态划分的产业分类法
生活领域生产领域社会领域物品产业农业、制造业固定资产、生产资料运输、公共设施
流通、金融
位置产业运输、流通、金融(企业)公共事业、军事运输时间产业娱乐、医疗警卫、服务业机关事务、警察、公共卫生知识产业教育、报纸广告、图案设计国家信息、军事技术
4产业融合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趋势,是指“为了适应经济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者消失
5针对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分时程度的不同来设定产品及产业分类标准,然后依此分类标准形成产业分类方法
完全分时产品及产业
完全不分时产品及产业
不完全分时产品及产业
6五次产业分类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知识产业
生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