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长河镇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沧田村地处镇北部,地域呈口子形,总面积 2.34平方公里,四江交合,芦庵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村办公楼位于老余庵公路上,距新的芦
庵公路100米左右。

全村总人口4660余人,总户数1550户,有32个村民小组,共有120名党员。

村内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工业经济以水暖件洁具,自
钻自攻螺钉,汽车五金配件等产品为主。

村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将成为全
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过去的单一植棉改为
多类种植,较好地顺应了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前景。

村庄建设日新月异,村庄主要道路已全面硬化,村庄环境不断优化。


内有中学、小学、医院、信用社、农贸市场等场所,已经形成了镇北部的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

高兴村位于长河镇镇北,东靠沧田和沧北村、南邻沧南村,西接大牌头村,北与七塘公路相连,沧大公路、七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高兴村由原组成。

现有耕地面积1777.1亩,总户数914户,总人口2703人,村民小组23个,村民代表53人,社员代表53人,党员人数98人。

村级经济以工业为主,有大小企业60余家,其中200万以上10家,100万以上12家,产品以输油泵、水暖洁具、电器冲件为主。

2002年工农
工业
长河镇工业经济呈现出总量增长大、企业发展快,出口比重高,技改投
入多等特点,逐步形成了厨房用品、淋浴用品、工艺草帽、电子元件、五金
配件、塑胶配件等主要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厨具,淋浴产品、工艺草帽生
产基地,并连续三年获评慈溪市科技教育先进镇。

占地5178亩长河工业区
已经开工,将进一步推动长河工业上档次、上规模,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
以工兴镇。

截止2003年止,长河镇实现工业总产值48.86亿元,同比增长29.82%,销售收入48.72亿元,同比增长29.65%,外贸交货值8.83亿元,同比增
长70.19%,自营出口3341万美元,同比增长111.99%,拥有年销售500
万以上规模企业57家,其中千万以上企业40余家,亿元企业3家。

农业
长河体艺馆
贤江文化广场
教育理论家杨贤江
杨贤江是中国早期优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杨贤江,字英甫,笔名李浩吾、李膺扬等。

1895年4月11日出生于
长河镇分江市村一个贫苦的成衣匠家庭,七岁启蒙于郑巷溪山学堂,十四岁
转学泗门诚意学堂。

1912年秋,考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在校学习期间,博览群书,修习英文、日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写作教育论文,品学皆优,是同学们公认的全优模范生,教师李叔同曾亲赠条幅,上写“神聪”二字,以示鼓励。

1917年毕业后,回余姚任暑期教育研究会讲师。

1919年,经邓中夏介绍,加入少年中国学会,任南京分会书记、分会会刊编辑。

1921年1月,杨贤江受上海商务印书馆之聘,编辑《学生杂志》,时
达六年。

他把《学生杂志》作为宣传革命道理、团结教育青年的阵地。

他经
常为刊物撰写社评,揭露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抨击封建军阀黑暗统治,剖
析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指引青年学生走革命的道路;他还开辟“通讯”与“答问”专栏,亲自回答青年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问题涉及
思想、政治、读书、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

他所写的社评,揭露深刻,批
判尖锐,立论新颖,生动通俗,极受青年学生喜爱。

他编的《学生杂志》
是“思想最高尚、最纯洁、最切实、最缜密、最普通而又是最富于革新精神
的杂志”,是“引导青年走入光明之路”的“明灯”。

1922年,杨贤江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1923年至1926年,他在党的领
导下,努力从事文化教育战线的革命工作,曾协助恽代英编辑团中央机关刊
物《中国青年》。

国共合作后,杨贤江参加国民党,并任改组后的国民党上
海市党部青年部部长。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杨贤江和沈雁冰(茅盾)、侯绍裘等发起
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会”,组织讲演团,向学生、工人、店员作
《五四运动与民族革命》等专题演讲。

“五卅”运动后担任上海学生会会长,继续领导学生运动,坚持斗争。

1926年元旦,在上海国民党左派组织的特别市党部成立大会上,杨贤江
被选为执行委员,参加了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义的组织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杨贤江遭通缉,遂秘密前往武汉,任国民
革命军总政治部机关报《革命军日报》总编辑。

这年冬天,杨贤江流亡日本,担任留日学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负责人。

他以著译为业,翻译恩格斯《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编著我国第一本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研究教
育史的专著《教育史ABC》,编撰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中国实际
的著作《新教育大纲》,另译有《世界史纲》、《今日之世界》等。

1929年5月,杨贤江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继续
从事写作,并发起组织“社会科学家联盟”。

后因积劳成疾,于1931年7
月去日本医治无效,8月9日逝世于长崎,时年三十七岁。

1958年4月,浙江省民政厅批文追认杨贤江为革命烈士。

电影美术家张云乔
张云乔,1910年8月29日出生于长河镇罗家路村。

1927年考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1929年转入上海新华艺术学校西洋画系直至毕业。

1930年参加上海戏剧协社,担任《怒吼吧,中国》等话剧的舞台美术设计。

1932年后历任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新华影业公司美工师,为《桃李劫》、《风云儿女》、《夜半歌声》等10余部影片任美工设计。

1932年1月28日,日寇突然袭击淞沪,我十九路军顽强抵抗,多次击退日寇的疯狂进攻。

张云乔为纪念淞沪战役,创作了大型壁画《淞沪抗日闸北之战》(又名《血战宝山路》)作为“一·二八”纪念堂主体壁画(长13.3米,高5.3米),得到老师刘海粟等赞赏。

1987年,上海重建抗日纪念馆,张云乔重新创作同题大型油画(长 3.5米,高1.4米),在淞沪抗日纪念馆展出,此后又重画三幅,分别在北京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广州市十九路军阵亡将士陵园抗日纪念馆和美国旧金山日本侵华浩劫纪念馆展出,成为抗日主题的名作。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题材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该影片1934年在上海拍摄,由夏衍编剧,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许幸之导演,吴印咸摄影,司徒慧敏录音,张云乔美工设计,这部影片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激情。

1936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后,张云乔离沪至武汉,得到周恩来指示,弃影从商。

在长沙创办中国汽车贸易公司,在桂林、贵阳、广州、香港等地开办中一机械厂和一中制烟厂等,以工商业者的身份,帮助党的地下工作。

1956年,张云乔参加筹建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并任电影美工师。

在《逆风千里》、《故乡情》等影片中担任美工设计。

曾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第二次广东省文代会。

曾任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政协常委、广州市白云区工商联主委等职。

杨贤江故居
杨贤江故居位于长河镇贤江村(原名分江市村,1995年为纪念杨贤江诞辰100周年而改名为贤江村),是一座北朝南的砖木结构小平房,五开间带前廊,东西各有侧房两间,平面布局为凹字形,中央为庭院,占地面积285平方米,属于典型的三北民居。

1986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命名杨贤江故居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8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宁波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年确定为宁波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