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徐立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民勤县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徐立宏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农村经济 (1)
(一)农村经济概述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三)民勤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
(四)民勤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1、民勤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2)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
3、坚定不移地推进农业结构大调整 (4)
4、主要措施 (5)
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一)民勤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8)
(二)如何促进民勤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
参考文献: (9)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民勤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经济民勤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民勤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2、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3、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4、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5、旅游业收入
6、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7、农村个体经济
8、其他
三、民勤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 生产条件大大改善,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四、民勤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现状
1、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面积调小、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压缩亩产值在2000元以下、亩耗水在400立方米以上的小麦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棉花、食葵、中药材、饲草、茴香等高效节水作物,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小畦灌溉、垄作沟灌、地膜再利用免耕四项农田节水和设施农业节水为主的“4+1”农业综合节水技术。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34亿元、增长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215元、增长11.8%。2011年,全县总播面积71.8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19.64万亩,经济作物50.74万亩,低耗水、高效益作物面积占总播面积的64%;粮经比例由2006年的37∶45调整为27∶73。
2、设施农业规模效益逐渐凸现。坚持扩大规模与提质增效并重,制定设施农业阶梯式扶持政策,严格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种苗市场管理,科学安排茬口和品种,推动日光温室规模化布局、标准化建设、高效益经营。按照构建“六大体系”、推进“五良配套
”的思路,以全省肉羊强县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密切与陇原中天公司的合作,坚持小区建设与整村推进相结合,推动养殖方式由家庭散养向组织化水平较高的养殖小区转变。至2011年7月底,全县累计发展设施农业6.52万亩,其中日光温室31677亩、养殖暖棚33501亩;设施农业增加值占大农业的比重由2006年的3%提升到15%以上,设施农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271元。2010年,日光温室棚均产值达10422元,养殖暖棚棚均产值达13896元,分别是2006年的2.7倍、3.9倍,棚内纯收入分别达到7854元、7295元,分别是2006年的3.3倍、5.4倍。
3、特色林果产业发展迅速。把发展林果产业作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市场化、现代化、产业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从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加工转化入手,按照“东坝葡萄,西坝红枣、湖区枸杞”的经济林发展布局,探索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优势的林果产品。至2010年底,全县已累计发展酿造葡萄2万亩、红枣5万亩,2011年完成特色林果基地建设4.045万亩(酿造葡萄1.254万亩,红枣2.144万亩,枸杞0.647万亩),建成县级特色林果业基地17个,酿造葡萄、红枣、枸杞成活率分别达到91.6%、82%、86%。酿造葡萄和红枣丰产期亩收入分别达4500元、5000元,亩均用水量在300-350方之间,单方水纯效益分别为12.9元、15.2元。
4、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制订并落实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农药化肥安全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大力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目前全县已认定国家级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10个(洋葱、小麦、向日葵、肉羊、辣椒、日光温室蔬菜、西甜瓜、葵花籽、肉苁蓉、葡萄),总面积37515亩,总头数50万只(头),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个(小麦粉、葵花油、辣椒、洋葱、肉羊),认证“绿色食品”2个(葡萄、厚皮甜瓜),有机食品2个(葵花籽油、荒漠肉苁蓉),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个(甘草、蜜瓜),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种植业整体效益进一步提升。
5、科技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借助《民勤新农村资讯》、“科技直通车”、“科技服务苑”、“专家访谈”、手机短信、农技服务热线等平台,充分发挥“五支”技术队伍优势,并结合提质增效年和“农民之星”评选活动开展,通过种植状元现身说教、农民算账对比、示范点带动,开展各类科技培训和技术服务。同时,积极与省农科院、甘农大、水科院等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节水技术交流与合作,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开展多种节水灌溉模式的试验示范与研究,积极解决农田节水方面的技术难题。
6、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制定落实促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