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
困境与对策
□赵杰
[摘要]鉴于突破性技术创新非连续和突变性的特点,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差、市场规模难以预测等自身特点,加之外界组织环境的局限性,使得成熟企业在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时,面临着诸如技术识别能力、投资决策模型、市场营销过程、主流用户、组织结构适应性、资源缺乏和分配、组织决策层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困境。
通过剖析这些困境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技术突破轨道图的技术识别、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技术开发的二元组织、目标客户的市场地位、灵活的联盟战略、宽松扶持的政策环境以及全面的技术支持等对策,为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成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9-0027-04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社会关系网络与隐性知识扩散绩效关系——
—以研发团队为例”(批准号:2011SJB630001)
[作者简介]赵杰,常熟理工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南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与创新管理、项目管理。
(江苏常熟215500)
Abstract:With the features of discontinuity and mutability for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poorer properties than those of standard products in mainstream markets and unpredictable market scales as well as limitations of outside organization envi-ronments,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mature enterprises are facing with the predicaments such as technical recognition capabilities,investment decision models,marketing processes,mainstream users,organization structure adaptabilities,resource shortage and allocation,organization management team consciousness and other aspects.Through the analysis on reasons of these difficulties,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technical recognition of technical breakthrough track charts,real options for investment decisions,ambidextrous organizations for technology development,market positions for goal customers,and flexible alliance strategies,and loose supporting policy environments as well as overall technical supports,which provide a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developing the 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
Key words:mature enterprise;disruptive technology innovation;countermeasures
一、引言
目前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传统渐进性创新战略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追赶陷阱和发达国家构筑的知识产权网的密集包围。
成熟企业要实现技术能力的跨越式发展,就不能一味地固守渐进性创新战略,而必须有决心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充分认识到企业自身面临突破性技术创新困境产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策略,以期尽快进入前沿技术的领域。
二、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分类
C.M.Christensen将突破性技术创新分为新市场破坏和低端破坏两种主要的类型,通过建立三维模型,从时间和性能两个维度上进行了相关界定。
Enterprise Strategy|企业战略
在此三维模型上(如图1所示),Y 轴表示产品的性能,X 轴表示创新的时间轴,Z 轴为新的顾客和新的消费环境,对于与原有价值网络不同的新价值网络可以沿第三个坐标出现。
由此,可以将第三坐标轴上产生新价值网络的破坏称为新市场破坏。
低端破坏则指在原有价值网络的最底部,对最无利可图、服务要求最低的市场发起攻击的破坏[1]。
三、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
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非连续和突变性的特点,产品性能比主流市场上已定型的产品差,市场规模难以预测,外界组织环境受到局限,这使得成熟企业在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时会面临很大阻碍。
(一)技术原因
1.技术识别能力的限制。
在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初期,技术还处于很不完善的状态,各种性能指标也比较模糊,其评价结果通常不能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这让企业对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时机难以有效地识别和判断,导致成熟企业在面对突破性技术的挑战时,其本能反应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更大创新,以期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这本质是渐进性技术创新的体现。
由于现有渐进性技术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主流产品品质的过剩,加之自然规律自身的极限,这样的竞争优势将会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消失,使得成熟企业最终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结果。
2.投资决策模型的局限。
目前实际中仍普遍采用现金流折现法(DCF )来进行项目的投资决策,传统的净现值评价尽管可以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某些量化的依据,
但投资计划静止不变的假设前提只适于相对稳定的技术和市场。
在面对迅猛变化和极不稳定的突破性技术环境时,财务指标不确定和财务预期困难等诸多非线性因素,会导致采用现金流折现法的局限性凸显,从而出现成熟企业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投资上受到激励较小的局面[2]。
(二)市场原因
1.市场营销过程的制约。
渐进新技术创新属于传统创新,其营销过程与传统的市场营销过程基本相同,主要有产品的市场细分和营销渠道选择两方面组成。
成熟企业实施传统创新时,营销部门一般是通过对产品进行市场细分来发现产品特性和销售情况之间的关联,以便找出创新的途径,而这样创新途径的选择必须是市场营销理论建立在以环境为基础的产品市场细分方案之
上。
成熟企业要想制定有预测性的营销方案,就必须了解消费主导者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主要市场环境。
然而,现实很多成熟企业的营销渠道大都是由产品类别来区分的,并没有考虑现实环境中存在的其他因素[3]。
由此,这种传统的营销渠道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发者对于产品需要进行创新内容的灵活性。
2.用户需求的障碍。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中潜在用户的需求,这种潜在用户的需求往往是背离主流用户需求的。
基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主流用户的需求,现实中成熟企业在按部就班地发展渐进性技术创新时,只会关注主流用户的需求,放眼于眼前利益,这也导致成熟企业的资金投向通常只局限于主流用户感兴趣的领域或产品类型,使得企业往往会忽视突破性技术创新带来的成功,错过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有利时机,从而出现企业的业务难以拓展,最终失去行业主导地位的局面。
(三)组织原因
1.组织结构形式的制约。
企业组织结构形式的选择通常对创新模式有很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不同的创新特点要求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形式来适应。
基于渐进性技术创新存在着“路径依赖”的特点,使得企业的组织结构形式一般都比较严密,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程序来进行,表现出缺乏弹性和系统刚性的特点。
而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一种“另辟蹊径”的创新,对组织结构形式的要求截然相反,组织结构的弹性形式表现出宽松的工作流程和松散的工作形式,是最大限度激发企业研发能力和开拓精神[4]的前提和保障。
目前,我国成熟企业大多还沿袭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体系严密和条块分割的局面严重束缚了企业研发部门的创新能力,对待创新只能采取保守的改进策略,导致突破性技术创新困难重重。
图1突破性创新的三维模型:低端破坏与新市场破坏
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2.组织决策层的制约。
诚然,决策层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前景至关重要。
当企业研发部门提出一项技术表现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时,成熟企业的决策层必须及时准确地作出恰当的判断:是将其视为机会并把握机会大力发展,或是认为其会对企业目前的发展和地位构成威胁,而选择放弃。
C.Gilbert和J.L.Bower(2002)认为,威胁或是机会是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而言的。
当企业已经为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而构建了新的业务模式,需要将这项新的突破性技术创新看成是发展的机会;而当企业进入到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进行投资时,必须将新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视为威胁,因为它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前期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力度,此时企业必须加大投资规模,这样才能为突破性技术创新创造发展机遇[4]。
如果企业决策层意识观念落后,未能做出正确决策,则即使出现了突破性创新的苗头,也会泯灭于萌芽之中。
(四)创新资源原因
1.创新资源匮乏的障碍。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的压力会促使成熟企业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放在首位,致使他们工作和发展的焦点主要放在如何扩大产品在目前的市场覆盖率以及稳固眼前消费群体的策略上,对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则重视不够,进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投入的人、财、物等物质保障和对企业员工灌输创新的意识等无形资源都很少,导致企业没有能力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创新,企业发展始终处于维持原状的状态之中,对实施需要巨大投入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则是难上加难。
2.创新资源分配的制约。
P.Thomond、T.Heraberg 和F.Lettice(2003)指出,不能在资金上支持潜在的破坏性项目是组织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一大障碍[5]。
现有成熟企业在传统创新研发的过程中,只进行主流用户的市场调研,很少会对其他客户的需求进行深入研究,使得很难发现潜在客户的需求,从而出现市场调研与未来实际需求的脱节、创新资源分配程序的扭曲、资金的错误流向的局面,使真正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得不到资金支持,这也从根本上丧失了培育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机会。
四、成熟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对策
(一)技术突破轨道图的技术识别
根据Dosi的技术演化理论,突破性技术创新的识别应把握以下两个关键点:一是描述、分析判断当前技术范式是否已进入其生命周期的末期。
二是在新旧技术范式交替阶段,能够辨析和预测哪种新型技术会代表未来的主导范式并占据未来市场。
Christensen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技术突破可以通过技术“S”曲线图来描述机会窗口的开启到关闭的“时段”(如图2)。
当技术发展处于T1-T2之间时,表示此项新技术刚刚出现,其性能低于原有技术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和风险,此时企业可以采取观望的态度,不要盲目进行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转型。
当技术发展至T2-T3阶段时,表明新技术已经成功超越旧技术,并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这时企业应积极进行技术转型,加大投资力度,大胆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6]。
综上,成熟企业可以通过对现有技术所处的技术生长曲线的位置进行扫描,合理判断现有技术未来的发展空间,准确选择创新战略。
此外,当市场上一项新技术出现时,成熟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轨道图来判断新技术所处机会时点的位置,及时看到它的发展潜力,大胆地进行突破性技术创新,成为主流技术的标准制定者。
(二)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
近年来,学术界已经逐渐意识到现金流折现法(DCF)的局限性,提出了要把实物期权理论引入到技术创新项目的决策中来。
所谓实物期权指的是把对高度不确定的新技术进行的投资行为看作是在未来某个时期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的期权,此时投资则被看成是一连串对技术的期权支付,每项支付的目的都是为了收集更多的信息,从而减少新技术的不确定性[7]。
实物期权理论将对技术创新的投资看作是一个可执行的期权,使得在技术创新过程所有的不确定性都被引入到项目的投资决策中来,由投资可延迟性带来的投资机会价值都被充分考虑,这样的投资评价会更符合创新实际。
这种理论方法不仅承认新技术的灵活可变性具有价值,而且认为不确定性越大,期权的价值就越大,因此,能够更加全面地对技术投资的收益进行考察。
T2
T1
图2技术突破轨道图
T3时间
机
会
窗
口
Y1M1
M2
T3Y2
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
(三)技术开发的二元组织
二元组织是指既有能力、结构和文化之间内部不一致,同时又拥有单纯组织前景的组织。
在面对突破性技术创新时,企业通过设立两个独立的研发组织——
—主力组织和突破性创新组织,把突破性创新的研发与主流组织分割开来,在组织结构和文化上保持彼此隔离,这种组织结构在稳定与瞬变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能从容应对技术、环境等的高度不确定性,有利于促发突破性技术创新。
目前,理论界普遍提出的内部孵化器、项目负责制、风险俱乐部等组织结构形式就是典型的二元组织形式。
(四)目标客户合理的市场地位
技术创新的价值应通过市场得以实现,创新成果应以市场为导向。
成熟企业往往需要同时进行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8]。
一方面,企业要面对主流用户实施以采取市场差异化的定位策略的渐进性创新,这样可以维持现有商业、组织的增长及扩大主流市场。
另一方面,突破性技术创新通常只强调产品的基本功能,技术要求不高,产品质量较差,难以形成有效的产品差异性。
因此,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未必适用,而为了避免同竞争对手直接对抗,企业只有采取避强的定位策略,将自己定位于某个市场低端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才能迅速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消费者心中尽快树立形象。
(五)灵活多样的联盟战略
当成熟企业不能或不愿意独立开发某项突破性技术创新时,常会选择与新进企业建立以合资、协议和并购为主的战略联盟。
采用这些战略联盟可以有效阻隔现有企业组织结构和创新流程对突破性创新活动的障碍,同时构建新的上游价值链活动,使得合作伙伴之间密切接触,共享隐性知识,有效提高企业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
此外,战略联盟还能提供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所需的各项补充资产,使企业可以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灵活地把握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提高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几率。
现实中企业运用此类联盟战略的比比皆是,早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主导企业IBM就与新进入企业微软建立了合资企业。
(六)宽松扶持的政策环境
由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风险很大,因此,在政府层面上也需要新的创新体系来支持。
政府的政策应对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具有深远影响,并且政府在突破性技术创新实施过程中,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良好制度环境供给者和维护者的作用。
政府营造良好制度环境,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基本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手段,采取给予发展突破性技术的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和信贷优惠等政策;二是制度保障,制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专利保护制度,明确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激发企业开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使突破性技术创新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9]。
(七)全面广泛的技术支持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一个技术、知识、资源等要素密集的创新过程。
因此,知识、技术的转移和学习就成为突破性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
高校与科研院所是知识和技术的主要供应者。
在我国目前由于经费匮乏、信息不畅,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率较低,而我国企业又大都存在技术力量薄弱,存在突破性技术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能力不足的缺陷。
因此,高校与科研院所和企业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双赢乃至多赢。
美国杜邦公司在发展纳米技术的突破性创新中,曾与美国53所大学的实验室建立了密集的研究网络。
参考文献:
[1]LEE K,LIM C.Development of novel products through intra organizational,and inter organization networks:the case of home autom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nage-ment,2001(12):307-322.
[2]薛红志,张玉利.主导企业适应突破性技术变革的整合研究[J].南开评论,2007,(3).
[3]吕胜荣,拓晓瑞.论破坏性创新视角的市场定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8,(1).
[4]P Thomond.T Herzherg and F Lettice Disruptive Inno-vation:Removing the Innovators’Dilemma[R].British Academy of Management2003Conference Proceedings.
[5]杨栩,张可.企业运用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J].经济与管理,2010,(6).
[6]刘海运,赵海琛.企业突破性基础创新的技术轨道与市场轨道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2).
[7]樊霞,朱桂龙.基于ROT的突破性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决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8]孙圣兰,鲁汉玲.突破性技术创新与既有企业战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6).
[9]李正卫,池仁勇.突破性创新的机会识别和风险管理研究[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12).
[责任编辑:陈瑾]
成熟企业发展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困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