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社区与城市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 在现代城市,初级社会群体趋向衰落。邻里、 街坊等在传统社会本属初级社群的群体形式在现 代城市变得名存实亡。城市居民的工作乃至日常 生活等各种活动一般与正式组织相联系,由其来 安排与控制。这种组织也称科层组织,规模大, 分工细,其运作按组织章程规定,特别注重形式 化的程序。传统上依靠亲友、邻居便可解决的一 些事务,如搬家,城市人一般选择形式化的组 织——搬家公司。
第10章社区与城市化 10章社区与城市化
第一节 社区概述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第三节 农村社区人口向城市社区 的 流动
第一节社区概述
• 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社会学 “以全盘社会结构的格式作为研究对象, 这对象并不能是概然性的,必须是具体的 社区,因为联系着各个社会制度的是人们 的生活,人们的生活有空间的坐落,这就 是社区。” ( 费 孝 通 : 《 乡 土 中 国 》 ( 重 印
三、城市化
• • • • (一)、城市化的过程 1、城市的孕育和产生 2、前工业社会阶段,即封建社会的城市 3、工业社会及以后阶段,也是世界城市化的兴起 阶段 • 4、信息化城市阶段 •
(二)、中国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
1.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现代城市是大量人口的集聚地。目前 全世界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城市已达数十座, 其中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城市近20座(如 表11-1)。大量的人口在有限的空间地域 集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达到很高的程度。
三、社区分析的理论视角
• 伯吉斯的“同心圆区”模型把芝加哥城市划为相继连 续的五个同心圈,每个同心圈包含各自独特的人口和 活动方式。 • 城市社区的概念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丰富了,出现了 郊区化的理论。 • 根据西方社会的发展,城市社区的研究者提出了后现 代城市的理论。 • 虚拟社区理论工作者出现在互联网时代。
二、社区的构成要素
构成一个社区,必须具有以下几个要素: • 一定的数量的人口 • 一定的区域界限 • 一定的行为规范 • 一定的认同感 • 一定的社区组织
德国F.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
• 社区是“一种持久和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 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 体。血缘共同体、地缘共同体和宗教共同体等 作为共同体的基本形式,它们不仅仅是各个组 成部分加起来的总和,而是有机地浑然生长在 一起的整体” • 滕尼斯将社会关系区分为类:一是建立在关系 亲近、相互熟悉基础上的具有人情味的社区特 质的关系;二是彼此陌生、相互疏远,人们通 过合理的分工和交换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现代性 的社会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社会关 系也将从前一种向后一种转换和过渡。
• 2.城市人口异质性强 • 城市社会分工发达,职业种类多,就业结构 高度分化,造成城市人口在职业上的异质化;城 市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不同,收入亦不同,造成他 们在财富上的异质化,现代城市往往是花园别墅 与贫民窟并存;城市人口接受教育程度不同,造 成他们在科学文化素质上的异质化;城市人口来 源不同,造成他们在社会背景上的异质化,其生 活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与社会习俗等往往 大相径庭等等。
Fra Baidu bibliotek
二、农村社区人口向城市社区流动的后 果
• 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一方面满足了城市经济发展对 劳动力的需要,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 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使 农村社区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 农村人虽然可以流入城市,在城市中就业和居住,但他们中 绝大多数人仍然难以获得完全意义的城市人身分和地位。 • 许多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还带有较大的盲目性。
(一)、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 )、中国农村社区的发展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先在农村中实行了土地改革。 • 50年代中期开始的农村合作化运动和50年代后期实行的人民公社制 度。 • 从70年代末开始,中国农村社区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 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 • 以1985年中央改粮食及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为合同订购为标 志,中国的农村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 • 1994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基 本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四、社区与社会
1.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但并不强调 “共同”,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行为规范、 生活方式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等,其内部关系同 质性较高。 2.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社区是社会空间与地理 空间两者的结合。 3.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 4.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 特征。
六、社区的类型
• (一)从纵向上依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划分出传 统社区、发展中社区和现代社区(发达社区) • (二)从横向上根据社区的空间特征或者功能特征划分为: • 1.法定的社区,即通常讲的地方行政区。它们的界限可以 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并加以法律形式的规定。 • 2.自然的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 (settlement)。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村落、集镇和城市。自 然社区与法定的行政区有时是重合的,有时则是不重合的。 • 3.专能的社区。它是指人们从事某些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 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
一、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特征
•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在经济活动的类型与方式上的 差异 •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地理和人口方面的差异 •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上的差异 • 城市社区成员和农村社区成员在文化和生活方式方面的 差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发展
• 农业社会中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3.城市社区
• 城市又称都市,是指大量异质性居 民聚居、以非农业职业为主、具有综合 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德国社会学家马克 斯·韦伯对其作了解释:“一个聚居地要 想成为完全城市社区,它就必须在贸 易——商业关系中占有相对优势。这个 聚居地作为整体需要具备下列特征: • (1)防卫力量;(2)市场;(3)有自己的法 院; (4)相关的社团;(5)至少享有部分 的政治自治……”
华西村
西部某乡村
(二)、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 )、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
• 1949年以前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家,城市数量很少, 1949年全国5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共有168个。 • 直到1979年改革开放以前,城市数量增加不快,滞后于工 业化进程。 •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发展才逐渐与经济增长一致起 来,使现代化与城市化一致起来。
年版。 本),第94页,三联书店,1985年版。) 页 三联书店, 年版
什么是社区
一、社区的含义
• 对社区的研究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理论。 • 滕尼斯认为,与共同体不同的是社会。社会产生于众 多的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有计划的协调,社会中的个 人预测共同实现某一种特定的目的会有利于自己,因 而聚合一起共同行动。 • 与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两种形态息息相关的人的意志。
五、社区与行政区
• 1.行政区是人们为了社会管理的方便或由于某些政治、经
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而人为划定的,其边界或范围很清 楚。社区则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的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大多数社区的边界或范围是比较模糊的。 • 2.社区由于其主要的社会活动或者生活方式基本上属于同 一类型,因而只能是单一形态的。而行政区则可以是多形 态的,也就是说,一个行政区内可同时包括城市、农村、 城镇等不同类型的社区。 • 3.从社区研究的历史上看,对一个社区的分析一般都限定 在范围并不很大的社会区域内。特别是现代各国的社区研 究,都是限定在省(州)甚至专区以下,围绕着小城市、县、 乡、村或者街区进行。
• 韶 山
徽 州 黟 县
我国当前城乡社区连续体的几种主要形 式有:
• 1.农村社区。它是指成员主要以从事农业生产为生, 并以村落形式为聚居格局的社会单位。 • 农村社区的形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自然聚居。二 是新建村落。三是殖民拓荒。 • 我国农村社区别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是: • (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较少流动; • (2)经济活动简单; •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势力影响较大; • (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远不如城市复杂; • (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浓厚,人际 关系密切。
应用社会学之窗
• 世界上特大城市人口(百万) 世界上特大城市人口(百万) • 城市 1992年 2000年 城市 1992年 2000年 • 东京 25.8 28.0 圣保罗(巴西) 19.2 28.0纽约 16.2 16.6 墨西哥 15.3 16.2上海 14.1 17.4 孟买 13.3 18.1旧金山 11.9 13.2 汉城 11.6 13.0北京 11.4 14.4 里约热内卢 11.3 12.2 加尔各答 11.1 12.7 雅加达 10.0 13.4天津 9.8 12.5 马尼拉 9.6 12.5开罗 9.0 10.8 新德里 8.8 11.7拉哥斯(尼日利亚8.7 13.5 卡拉奇 8.6 11.9曼谷 7.6 9.9 达卡 7.4 11.5
– 农业社会中劳动分工和职业分化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 农业社会中的阶级分化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 农业社会中宗教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 农业社会中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军事的职业化也促进了城市的扩大。
• 工业化时代的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 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 工业化带来了贵族城市向市民城市的转变 – 工业化改变了农村社区 – 工业化改变了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的关系
2.小城镇(集镇)社区
• 这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 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 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 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 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小 城镇是城乡连续体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具 有纽带和桥梁的功能。
四、虚拟社区
• 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 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 场所。 •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 • 3.虚拟社区的人际互动,创造了新的语言模式形 成了特殊的社区文化。 • 4.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第二节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
三、中国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的差异
• 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差别的表现 – 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居民收入的差异 – 福利保障的差异 – 文化生活的差异 • 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差异的原因 – 发展中国家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差异的一般原因 – 中国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差异的原因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差异的原因
• 3.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 现代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分工,有不同的产业 和职业。不同的职业一般需要专门的知识和技能, 只有具备相应知识与技能的人方能胜任。为确保 具有专门知识与技能的人和特定的工作岗位相结 合,在现代城市,考试制度非常盛行。城市不仅 分工细,且不同领域都集中了大量专门人才。这 些人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又成立了各种专业团 体,如律师协会、医师协会、教师协会、工程师 协会等等。
• 5.城市文化世俗化 “世俗化”是指一种文化、价值观脱离神学(传统 社会思想体系)的束缚,转变为平民文化、价值观的 过程,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世俗化使城市 居民凡事讲求实效,产生的结果:(1)它使城市社 会表现出巨大的创造力,科学、技术、文学、艺术、 哲学以及其他人类光辉灿烂的智慧之花都首先在城市 竞相开放,并结出累累硕果。 (2)它使城市居民在社会评价上摈弃了传统的道德 标准,往往以人们的实际能力与工作效果作为标准。 这有利于鼓励人们勇于竞争,不断进取,自我实现; 但也强化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3)它使城市居民具有选择性的价值观念,对与己 无关的人或事,一般不做反应,或表现冷淡;只对与 己有关的人或事做出反应。城市居民为人处事往往比 较理智;有可能造成个人对社会的疏离感。这体现了 城市社会关系的非人情性。
第三节 农村社区人口向城 市社区的流动
一、农村社区人口向城市社区流动的原因
• 从客观上讲,在许多农村社区,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农村社 区中人们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很低,因而对农村人口的外流 产生了强大的推力。 • 另一方面,城市中的就业机会、较高收入、较优越的生活 条件和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流动形成了强大的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