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霍州白龙村古迹追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古迹追忆
从采集射猎到传统农业阶段,从骨文石器文化到现代文明;在这方土地上,白龙村的先辈们辛勤劳作、奋发图强,创建了无数辉煌的文化,谱写了无数秀丽的篇章。塬塆村舍,古迹甚多,无量功德,启昭后人。
第一节古遗址
一白龙旧石器时期遗址
1.位于村西北约200米涧河南岸二级台地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陡峭状,分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旧石器时期遗址,在地表发现动物化石残段。
2.位于村东北约500米涧河北岸一级台地上。南临涧河,北靠土垣,地势北高南低,呈陡坡状,分布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一块黑色燧石。
北垣坡底处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二白龙新石器时期遗址
1.位于村西北约300米高台地上白龙宝堡西侧。遗址地势西高东低,呈梯田状。南北长约120米,东西约宽10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泥质红陶罐口沿残片、红陶盆口沿、彩陶钵口沿、泥质红陶线纹尖底瓶口沿残片等。
2.位于村东北约1500米北垣上。地势西高东低,呈梯田状,遗址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分布面积10万平方米。断崖暴露有灰坑1个,灰坑长4米,厚0.7米,采集有新石器时期庙底沟二期文化的夹砂绳纹灰陶鬲足、夹砂绳纹灰陶鬲足、夹砂绳纹灰陶釜灶、夹砂绳纹灰陶附加堆纹罐残片、夹砂灰陶罐底部残片等。
三白龙宝堡遗址
位于村西北约300米高台地上。清代堡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现存堡门,东、西堡墙残段。堡门位于南堡墙,宽2米,高6米,夯土层厚0.15米;西堡墙长约150米,基宽3米,高6米,墙体夯筑,夯土层厚0.15米。东堡墙残段长约20米,基宽3米,残高3米,墙体夯筑,夯土层厚0.15米,堡址内现存商三圣母庙(新建)1座,同治三年(1864)宝堡栽树碣1方。堡址为农耕地,堡址内砖块、板瓦残片散落地面。
第二节古村落,
明清时代农业大发展,西部丘陵盘山梯田处处,东部平川精耕细作,灌溉农业达到鼎盛状况;雄厚的经济基础,使村落修建成城池规模(参看白龙村旧貌示意)。
古村落可分三部分:南堡子部分,居堡而建,向东设楼门,周围多陡崖,是古村落最早建筑,有安全防卫和防洪之势。土城墙内部分,西依山势,北、东、南有土筑城墙相围,东西窄南北长,四村门俱全,在西门外祖师庙南侧下还有第五门;城内东西、南北街道垂直相交,铺面多处。从城外三处水池看,应是古涧河向南流经的地方;依山傍水,具城池格局。城墙外部分,多在西南、西、西北方向的山坡和山沟两侧,依势而建,多黄土窑洞。
南堡子西围墙遗迹
堡子门楼及堡子下楼房遗迹
南坡旧房屋遗迹
北门楼遗迹
1920年——1950年白龙村住宅序号及住户
第三节古庙阁
古庙宇数量多,类型多,供奉的神灵多,布局合理,且具有道教八卦之意(参看白龙村古庙宇分布示意图)。例:中为土,土能生万物,大庙居中,意为兴旺发达;东南为巽,巽为风,魁星楼所居,意为文风蔚然;北为坎,坎为水,龙王庙所居,意为风调雨顺;西为兑,兑为泽,意为尊师重教。古庙和古阁共有25座,诸多庙宇内尤以玉皇大帝庙绝胜优美,前后观庙宽阔壮观,商三圣母庙踞高势雄,祖师潜俯伸腾,佛庙诸佛像栩栩如生。总之,各庙有其传说,各有特色,不可尽言;下列分别说明。
龙王庙(1)
位于涧河以北神山沟沟口处,约建于元代,(有一说建筑风格为清代)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1.19米,东西宽9.61米,占地面积107.54平方米。现仅存抱厦、正殿。抱厦面阔一间,进深三椽,四檩卷棚硬山顶,抱厦柱子采用砂石柱2根,石柱宽、厚各0.3米,高2.4米;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五檩前檐廊硬山顶式建筑,前檐采用砂石质石柱4根,宽厚各0.35米,高3.25米。
此庙在初建时,为“白龙王庙”。供奉神像为韩延广、韩延寿,俗称“龙王庙”。1995年5月修复,主位供奉龙王,两侧韩延广、韩延寿,占地面积1.3——1.5亩。
2003年被霍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修复后的龙王庙
北土地庙(2)
只有一个小庙宇,位于村外西北,供奉土地。
纣王庙(3)
建于清乾隆27年(1762年),由村举人周峨山广集资修筑涧河防洪坝时建,砖砌二层,位于村东北野外。
娘娘庙(4)
又名商三圣母庙,位于村外西北的一个山顶上。有一山门,过山门上36级台阶进庙,大门向南,庙院两进,前院两侧各有几间房子,后院有三孔砖窑洞。
娘娘庙旧貌示意图
供奉的神灵,有三种说法:
一、据杜记全妻提供:修复前,供奉有“法师爷”、“商山圣母”、“送子娘娘”、“奶母娘”。
二、据柏茂林提供:主位供奉“晋师圣母”也就是“商三圣母”。“商三圣母”娘家李诠庄(上庄里);北顶庙“圣母”(老大)、火星庙“火星圣母”(老三)、“商三圣母”(老二)是亲姐妹。创建于明神宗万历32年(公元1604年),甲晨年;2000年7、8月重修,主位供奉“商三圣母”,另有“送子娘娘”。
三、据刘更生提供:民间称娘娘庙。商即商朝,三圣母即三个圣母,乃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赵公明的三个妹妹——碧云、碧霞、碧琼。此庙位于白龙村西北高丘之上。因解放前多次战争及解放后乱拆,尚有残迹。此庙约建于明神宗万历32年(公元1604年),清初峻续完善。面积约15亩地(1万余平方米)。三位圣母塑像位于庙最北朝南的三孔砖窑内。窑顶上有一小殿,内座观音菩萨。庙东三殿较小,中为子孙殿,
庙西也有三殿,中殿较大,庙内大小殿宇共有13间,砖窑6孔(进庙门左侧3孔,庙后3孔)。石碑十几块,大小石狮若干个。要上此庙,必先爬走一里多长的陡山坡,后进石灰土筑的洞门,再登用沙石条砌成的三十六节台阶,才能正式跨入庙门。庙门内左侧三孔砖窑前十余步有一茶亭,右侧立一青石大狮,正对汾河东畔边圣佛村垣。庙内所有地面均以砖铺。庙周由两丈多的石灰土筑墙护围(日寇侵华时期,曾为日伪碉堡,在围墙上多处挖有抢炮眼)。传说娘娘庙神极其灵验,能消除童男少女的病灾,每年清明节白龙村大会三天,此庙香火旺盛,善父慈母们总要携少男幼女戴枷,送香火,进布施,表诚心,祷心愿,让子孙后代脱灾消难。
此庙门联:清风吹过百病去
明月照处万毒消
古娘娘庙山门新建娘娘庙及古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