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
摘 要:与以书面语言形式出现的作品的翻译相比,影视翻译的语言是有其特殊之处的,即通俗性、瞬时性、融合性、口头性、简洁性以及省略成分多。
关键词:影视翻译;文学翻译;语言;特殊性
1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广度以及频率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外国电影以及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荧幕上。为了让中国观众看懂外来影片,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屏幕下方加印字幕;一是采用配音译制的方式。后者常被称为“译制片”(即先由翻译将对白译成中文然后由配音演员配成中文对白的影片),在中国始于解放后,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外来影片较少,因此影视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放宽了对进口影片的限制,并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译制片厂,译制片渐渐地发展成了一门有特色的艺术。
这是阿甘的母亲带阿甘去见校长时,校长对阿甘的母亲所说的话。笔者把这句话译成“甘普夫人,我给你看样东西。你看,这个位置是正常的,福勒斯特却在这。政府规定智商在80以上的人才能上公立学校……”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这句话话中的一些代词,如“这个位置,却在这”,指代不明。其实不然。
校长在说这句话时一只手拿着智商分布图,另只手指着图上的智商曲线分布区域,因此,指代词在这里的指代还是非常清楚的。这就是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相互融合的效果。影视语言融合性的特征在给翻译语言带来某些方便的同时,有时也给翻译语言造成一定的限制。
2.2瞬时性
影视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影视翻译语言的瞬时性。影片里的画面、声音都是按照剧情的发展需要转瞬即逝的。一般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其语言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纸上,读者可以一遍一遍的看,可以字斟句酌。而现场欣赏影视剧则不然。观众没有机会像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一遍看不懂再回过头去看第二遍。影视剧中的语言若是一遍听不懂,只能放弃;若是花时间去琢磨,则会影响到欣赏后面的内容。这好比我们参加听力考试一样,一道题Fra Baidu bibliotek未听懂,只能放弃,立即准备听下一道题。因此,影视剧这一特点也要求影视翻译语言必须大众化或通俗化,要让人一听就懂。
泰莎:因此不能排除他杀。
兰斯:是的。
但是在屏幕上我们看到兰斯在回答的同时摇了摇头,即一个人在表示赞成对方观点的同时又摇头(在英汉两种主
摇头均表示否定的含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观众定会产生误解:兰斯的态度到底是“可排除他杀”还是“不可排除他杀”?所以这里的“No”还是应译为“不能”即“不能排除他杀”。因此在影视翻译时必须时刻注意声音与画面之间的一致性、融合性,灵活地运用语言来体现影视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特殊性。
He came from P.R.C.
译文:他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的。
这里原句中用了“P.R.C.”而没有用“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本身就反映了影视语言的简洁性,而正式译制的影视作品追求影视角色如同在原作中直接用汉语对白的效果,当然不能违反这一宗旨。
原语中只有6个音节,而译文中却有12个汉字。配音时肯定要滞后,因而不如改成“他来自中国”或直接译成“他是中国人”,意义未变,然而只有5个字,比较容易达到配音与口型同步的目的。
2.1通俗性
小说、散文、诗歌等类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都有深浅难易之分,在语言上也有雅俗之别,以满足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需要。但是影视剧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它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这是由它本身所含的商业性质所决定的。为了补偿成本、取得利润,任何一部影片的推出者都希望自己的影片能被最广泛的人民群体所接受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既然影视剧的潜在受众是全体民众,它的内容应该符合广大观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应该在广大受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中的语言便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语言若是晦涩难懂、矫揉造作,肯定会导致观众失去兴趣。失去了观众便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影片固有的潜在价值。观众必须能听懂剧中人物对白,才能看懂影视剧,才会欣赏这部影视剧。这部影视剧的整体价值才能体现出来。除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演讲、朗诵等,影视剧的语言应尽可能的译得通俗一些,要求妇孺能解,明白晓畅。当然,通俗易懂并不等于粗糙,并不等于平淡无力。通俗的语言也能讲的变化多样,也能讲的摇曳生姿。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阿甘屡次讲到“———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译成“…蠢人就做蠢事”,既通俗又达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司机:车是去学校的。
在这译文中“you, Mister, this”这三个词都没有必要翻出来。因为司机在和福勒斯特(阿甘)对话时脸也转过来对着他,并且一个在车上一个在车下,所指非常明显。当然省略成分多并不意味着在翻译时可以随便乱删对白中的内容,所谓的省略只能建立在不影响原内容的基础上。
3.结束语
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再现原片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影视翻译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保证翻译语言准确生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长短、节奏、换气、停顿乃至口型张合等诸方面问题,至于与剧中人物的表情、口吻一致更是难上加难。用带上镣铐跳舞来形容影视剧的翻译实在是再生动不过了。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戴着镣铐同样也能跳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姿。尽管影视语言的翻译存在许多特殊性,存在不少障碍,但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肯定能译出使原影片人物灵魂复活的对白,再现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让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译制片。这是一个难点,也是影视翻译的焦点,更是一个值得影视翻译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Tessa: So we shouldn’t rule out murder.(Murder Call)
Lance: No. (shaking his head)《凶杀报警》这是发生在两位侦探间的对话。Tessa说不能排除他杀,Lance回答说“No”。我们知道英语中回答反意疑问句用“Yes”还是用“No”的标准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是肯定的就用“Yes”,否则就用“No”。因此根据英语习惯,这里的“No”是指事实本身是否定的,即“不排除他杀”,言外之意即他是赞成Tessa的观点的。而在汉语中,只要回答者本人赞同对方问句中的观点,就可以用“是”,反之则用“不”。因此,按汉语表达习惯上述对话应译成:
2.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有与文学翻译的相通之处,遵守着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影视剧首先是一门“有形有声,形声结合”的艺术。其中的画面与声音(人物说话声、音乐等)起着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影视剧的画面与声音都是一闪而过,尤其是声音,没有给观众思考的时间。因此,影视剧的语言都非常大众化,观众一听就能懂。另外,一般的影视剧都希望自己能有最高的上座率和收视率,因此它潜在的受众应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所有人,而不应该是某个或某些特殊的阶层。这些都对影视翻译的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下文将结合英语影视剧本汉译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对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进行逐一阐述。
在英语中的“he, she, it”在汉语中分别译成“他,她,它”,但它们的发音完全一样,即在演员的口中都发“ta”音,然而听众却很难区分到底是“他”,“她”还是“它”;英语中“They all come”,在书面语中译成“他们全部来了”,没什么不妥,但在译制片中就会出现歧义,在观众听来是“他们全部来了”呢,还是“他们全不来了”?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影视翻译工作者就应该灵活运用其他一些表达方式来避免出现这种歧义。
Bus-driver: Are you coming alone?
Forrest: No, Mister, I’m not to be taking rides from strangers.
Bus-driver: This is the bus to school.
译文:司机:要上来吗?
福勒斯特:不,我不上陌生人的车。
中国加入WTO给外国影片涌入中国带来了大好时机,另外,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对诸如影视类的文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追求。国产电影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相当大的一批人,尤其是年轻人,乐意看好莱坞大片。但是,目前影视市场上外来影片的译本繁多,鱼龙混杂,给观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译制片看上去非常不自然,有的口型不合,有的声音和画面不配,还有的语音语调根本不符当时的情境。这当中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译者对影视语言的翻译的特殊性了解不够造成的。下文是笔者对影视翻译语言特殊性的一点粗浅看法。
2.6省略成分多
影视语言的翻译与一般文学作品语言的翻译相比较,其省略成分要多的多。一方面,这是因为影视剧中的人物间交流通常都是面对面对白的形式进行的;另一方面也是受影视翻译语言简洁性的特征所限。正是由于影视剧中人物间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形式,翻译语言中很多的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以及前面已涉及的内容都经常省略。
中西文化尽管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但也存在很多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在翻译中也是很难处理的。在以书面形式出现的翻译中,译者还可以采用夹注、尾注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但这种方式在影视剧的翻译中是万万行不通的。在碰到文化词条的时候,影视剧中不可能外加一个解释性的旁白,也不可能在屏幕上打出解释性的字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根据上下情节的实际情况,采用意译、套译或是改写的方式,最大可能地传达原语的内容。张春柏教授译的《浮华世家》(The Colbys)中有这么一句话“Is Camille so lovely———even on her death bed?”,张教授把它译成“天上的仙女临终时———有这么美吗?”,既简单又不失原意,确实高明。Camille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The Lady With The Camillias中的女主人公,是位绝代佳人。此后Camille便被用来泛指美女。在汉文化中,天上的仙女都是美貌绝伦的,更有“貌似天仙”、“仙女下凡”等短语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因此,张教授采用“仙女”一词既满足了口头性这一特殊性的要求又非常贴切、形象地再现了原语的含义。
Principal: I want to show you something, Mrs. Gump. Now, this is normal. Forrest is right here. The state requires a minimum IQ of 80 to attend public school……———Forrest Gump
2.3语言的融合性
语言的融合性指的是影视剧中人物的语言、音乐及动态画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密切联系、融合在一起的。演员的形体语言(body language),如点头、摇头、手势等也是影视语言的一部分。
这样影视语言就包括口头语言(verbal language)和非口头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两部分。这是与一般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而且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具体来说,口头语言是非口头语言的基础,而非口头语言对口头语言起着限制与补充作用。
2.4口头性
文学作品的语言大多是写在纸上的,读者用眼睛去欣赏,而影视剧的语言主要是通过演员用口说出来的,观众必须用耳朵去听。也就是说,在欣赏一部影视剧时,观众必须同时用眼睛和耳朵。看画面听语言二行为同时发生。语言与画面同时出现更能体现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便于受众理解影视人物的对白,进而看懂整个影视剧;但语言仅以口头的形式传达,在很多情况下难以达到书面形式的效果。没有一部影视剧是能够完全听懂的,也没有一部影视剧是能够完全用眼睛看懂的。接受的途径不同,对译文的要求也必然会不同,同一句译文,用眼睛看也许没什么问题,但一旦受众用耳朵听时,经常会显得不自然,甚至会引起歧义、误解。例如演员在配音过程中,汉语中的同音异形异意字往往会造成一些麻烦。
2.5简洁性
这里所说的简洁性是指影视语言的翻译在字数上有一定的限定性,要尽可能的用相等或相近的语言单位来表现原语(一般认为英语中一个音节相当于汉语中的一个汉字)。影视剧本身的语言就比较简洁精练,翻译的语言应该反映这一特征,要简单明了,不能拖泥带水。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的翻译在这方面的限制比在影视翻译中要宽松的多。影视翻译是为演员配音准备脚本,这脚本将直接影响到配音演员在译制片中配音的成败。声音与口型的同步是每个配音演员追求的目标。因此影视翻译人员若是不注意字数方面的限制,则会使配音人员陷入困境:原语长,译入语太短,给人的感觉是“拖”;原语短,译入语太长,给人的感觉是“赶”。一部影视剧的声音与图像的配合若是不协调,常会给人一种失真感,甚至会影响或破坏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绪的表达,进而影响到整部影视剧的欣赏效果。
摘 要:与以书面语言形式出现的作品的翻译相比,影视翻译的语言是有其特殊之处的,即通俗性、瞬时性、融合性、口头性、简洁性以及省略成分多。
关键词:影视翻译;文学翻译;语言;特殊性
1引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度、广度以及频率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沟通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外国电影以及电视剧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荧幕上。为了让中国观众看懂外来影片,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在屏幕下方加印字幕;一是采用配音译制的方式。后者常被称为“译制片”(即先由翻译将对白译成中文然后由配音演员配成中文对白的影片),在中国始于解放后,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外来影片较少,因此影视翻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放宽了对进口影片的限制,并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了译制片厂,译制片渐渐地发展成了一门有特色的艺术。
这是阿甘的母亲带阿甘去见校长时,校长对阿甘的母亲所说的话。笔者把这句话译成“甘普夫人,我给你看样东西。你看,这个位置是正常的,福勒斯特却在这。政府规定智商在80以上的人才能上公立学校……”乍一听可能会觉得这句话话中的一些代词,如“这个位置,却在这”,指代不明。其实不然。
校长在说这句话时一只手拿着智商分布图,另只手指着图上的智商曲线分布区域,因此,指代词在这里的指代还是非常清楚的。这就是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相互融合的效果。影视语言融合性的特征在给翻译语言带来某些方便的同时,有时也给翻译语言造成一定的限制。
2.2瞬时性
影视剧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影视翻译语言的瞬时性。影片里的画面、声音都是按照剧情的发展需要转瞬即逝的。一般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其语言以书面的形式出现在纸上,读者可以一遍一遍的看,可以字斟句酌。而现场欣赏影视剧则不然。观众没有机会像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那样,一遍看不懂再回过头去看第二遍。影视剧中的语言若是一遍听不懂,只能放弃;若是花时间去琢磨,则会影响到欣赏后面的内容。这好比我们参加听力考试一样,一道题Fra Baidu bibliotek未听懂,只能放弃,立即准备听下一道题。因此,影视剧这一特点也要求影视翻译语言必须大众化或通俗化,要让人一听就懂。
泰莎:因此不能排除他杀。
兰斯:是的。
但是在屏幕上我们看到兰斯在回答的同时摇了摇头,即一个人在表示赞成对方观点的同时又摇头(在英汉两种主
摇头均表示否定的含义),这不是自相矛盾吗?观众定会产生误解:兰斯的态度到底是“可排除他杀”还是“不可排除他杀”?所以这里的“No”还是应译为“不能”即“不能排除他杀”。因此在影视翻译时必须时刻注意声音与画面之间的一致性、融合性,灵活地运用语言来体现影视语言翻译过程中的特殊性。
He came from P.R.C.
译文:他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的。
这里原句中用了“P.R.C.”而没有用“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本身就反映了影视语言的简洁性,而正式译制的影视作品追求影视角色如同在原作中直接用汉语对白的效果,当然不能违反这一宗旨。
原语中只有6个音节,而译文中却有12个汉字。配音时肯定要滞后,因而不如改成“他来自中国”或直接译成“他是中国人”,意义未变,然而只有5个字,比较容易达到配音与口型同步的目的。
2.1通俗性
小说、散文、诗歌等类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都有深浅难易之分,在语言上也有雅俗之别,以满足不同文化程度的读者的需要。但是影视剧从出生之日起就注定它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这是由它本身所含的商业性质所决定的。为了补偿成本、取得利润,任何一部影片的推出者都希望自己的影片能被最广泛的人民群体所接受认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商业目的。既然影视剧的潜在受众是全体民众,它的内容应该符合广大观众的文化教育程度,应该在广大受众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其中的语言便是非常关键的一点:语言若是晦涩难懂、矫揉造作,肯定会导致观众失去兴趣。失去了观众便失去了市场,失去了影片固有的潜在价值。观众必须能听懂剧中人物对白,才能看懂影视剧,才会欣赏这部影视剧。这部影视剧的整体价值才能体现出来。除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演讲、朗诵等,影视剧的语言应尽可能的译得通俗一些,要求妇孺能解,明白晓畅。当然,通俗易懂并不等于粗糙,并不等于平淡无力。通俗的语言也能讲的变化多样,也能讲的摇曳生姿。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中,阿甘屡次讲到“———stupid is as stupid does”译成“…蠢人就做蠢事”,既通俗又达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司机:车是去学校的。
在这译文中“you, Mister, this”这三个词都没有必要翻出来。因为司机在和福勒斯特(阿甘)对话时脸也转过来对着他,并且一个在车上一个在车下,所指非常明显。当然省略成分多并不意味着在翻译时可以随便乱删对白中的内容,所谓的省略只能建立在不影响原内容的基础上。
3.结束语
选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再现原片的思想性、艺术性,是影视翻译人员面临的巨大挑战。在保证翻译语言准确生动的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长短、节奏、换气、停顿乃至口型张合等诸方面问题,至于与剧中人物的表情、口吻一致更是难上加难。用带上镣铐跳舞来形容影视剧的翻译实在是再生动不过了。但是只要处理得当,戴着镣铐同样也能跳出令人赏心悦目的舞姿。尽管影视语言的翻译存在许多特殊性,存在不少障碍,但只要我们不断实践,并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肯定能译出使原影片人物灵魂复活的对白,再现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让越来越多的受众喜爱译制片。这是一个难点,也是影视翻译的焦点,更是一个值得影视翻译人员深入研究的课题。
Tessa: So we shouldn’t rule out murder.(Murder Call)
Lance: No. (shaking his head)《凶杀报警》这是发生在两位侦探间的对话。Tessa说不能排除他杀,Lance回答说“No”。我们知道英语中回答反意疑问句用“Yes”还是用“No”的标准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是肯定的就用“Yes”,否则就用“No”。因此根据英语习惯,这里的“No”是指事实本身是否定的,即“不排除他杀”,言外之意即他是赞成Tessa的观点的。而在汉语中,只要回答者本人赞同对方问句中的观点,就可以用“是”,反之则用“不”。因此,按汉语表达习惯上述对话应译成:
2.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
影视翻译作为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有与文学翻译的相通之处,遵守着文学翻译的一般准则。但在更大程度上它还是受制于影视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影视剧首先是一门“有形有声,形声结合”的艺术。其中的画面与声音(人物说话声、音乐等)起着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作用。影视剧的画面与声音都是一闪而过,尤其是声音,没有给观众思考的时间。因此,影视剧的语言都非常大众化,观众一听就能懂。另外,一般的影视剧都希望自己能有最高的上座率和收视率,因此它潜在的受众应是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所有人,而不应该是某个或某些特殊的阶层。这些都对影视翻译的语言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下文将结合英语影视剧本汉译过程中的一些实例对影视翻译语言的特殊性进行逐一阐述。
在英语中的“he, she, it”在汉语中分别译成“他,她,它”,但它们的发音完全一样,即在演员的口中都发“ta”音,然而听众却很难区分到底是“他”,“她”还是“它”;英语中“They all come”,在书面语中译成“他们全部来了”,没什么不妥,但在译制片中就会出现歧义,在观众听来是“他们全部来了”呢,还是“他们全不来了”?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影视翻译工作者就应该灵活运用其他一些表达方式来避免出现这种歧义。
Bus-driver: Are you coming alone?
Forrest: No, Mister, I’m not to be taking rides from strangers.
Bus-driver: This is the bus to school.
译文:司机:要上来吗?
福勒斯特:不,我不上陌生人的车。
中国加入WTO给外国影片涌入中国带来了大好时机,另外,随着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他们对诸如影视类的文化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追求。国产电影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相当大的一批人,尤其是年轻人,乐意看好莱坞大片。但是,目前影视市场上外来影片的译本繁多,鱼龙混杂,给观众带来了诸多不便。很多译制片看上去非常不自然,有的口型不合,有的声音和画面不配,还有的语音语调根本不符当时的情境。这当中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译者对影视语言的翻译的特殊性了解不够造成的。下文是笔者对影视翻译语言特殊性的一点粗浅看法。
2.6省略成分多
影视语言的翻译与一般文学作品语言的翻译相比较,其省略成分要多的多。一方面,这是因为影视剧中的人物间交流通常都是面对面对白的形式进行的;另一方面也是受影视翻译语言简洁性的特征所限。正是由于影视剧中人物间的交流是面对面的形式,翻译语言中很多的代词,尤其是人称代词,以及前面已涉及的内容都经常省略。
中西文化尽管存在很多相通之处,但也存在很多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在翻译中也是很难处理的。在以书面形式出现的翻译中,译者还可以采用夹注、尾注的方式进行解释说明。但这种方式在影视剧的翻译中是万万行不通的。在碰到文化词条的时候,影视剧中不可能外加一个解释性的旁白,也不可能在屏幕上打出解释性的字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根据上下情节的实际情况,采用意译、套译或是改写的方式,最大可能地传达原语的内容。张春柏教授译的《浮华世家》(The Colbys)中有这么一句话“Is Camille so lovely———even on her death bed?”,张教授把它译成“天上的仙女临终时———有这么美吗?”,既简单又不失原意,确实高明。Camille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The Lady With The Camillias中的女主人公,是位绝代佳人。此后Camille便被用来泛指美女。在汉文化中,天上的仙女都是美貌绝伦的,更有“貌似天仙”、“仙女下凡”等短语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因此,张教授采用“仙女”一词既满足了口头性这一特殊性的要求又非常贴切、形象地再现了原语的含义。
Principal: I want to show you something, Mrs. Gump. Now, this is normal. Forrest is right here. The state requires a minimum IQ of 80 to attend public school……———Forrest Gump
2.3语言的融合性
语言的融合性指的是影视剧中人物的语言、音乐及动态画面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是密切联系、融合在一起的。演员的形体语言(body language),如点头、摇头、手势等也是影视语言的一部分。
这样影视语言就包括口头语言(verbal language)和非口头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两部分。这是与一般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而且口头语言和非口头语言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具体来说,口头语言是非口头语言的基础,而非口头语言对口头语言起着限制与补充作用。
2.4口头性
文学作品的语言大多是写在纸上的,读者用眼睛去欣赏,而影视剧的语言主要是通过演员用口说出来的,观众必须用耳朵去听。也就是说,在欣赏一部影视剧时,观众必须同时用眼睛和耳朵。看画面听语言二行为同时发生。语言与画面同时出现更能体现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便于受众理解影视人物的对白,进而看懂整个影视剧;但语言仅以口头的形式传达,在很多情况下难以达到书面形式的效果。没有一部影视剧是能够完全听懂的,也没有一部影视剧是能够完全用眼睛看懂的。接受的途径不同,对译文的要求也必然会不同,同一句译文,用眼睛看也许没什么问题,但一旦受众用耳朵听时,经常会显得不自然,甚至会引起歧义、误解。例如演员在配音过程中,汉语中的同音异形异意字往往会造成一些麻烦。
2.5简洁性
这里所说的简洁性是指影视语言的翻译在字数上有一定的限定性,要尽可能的用相等或相近的语言单位来表现原语(一般认为英语中一个音节相当于汉语中的一个汉字)。影视剧本身的语言就比较简洁精练,翻译的语言应该反映这一特征,要简单明了,不能拖泥带水。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的翻译在这方面的限制比在影视翻译中要宽松的多。影视翻译是为演员配音准备脚本,这脚本将直接影响到配音演员在译制片中配音的成败。声音与口型的同步是每个配音演员追求的目标。因此影视翻译人员若是不注意字数方面的限制,则会使配音人员陷入困境:原语长,译入语太短,给人的感觉是“拖”;原语短,译入语太长,给人的感觉是“赶”。一部影视剧的声音与图像的配合若是不协调,常会给人一种失真感,甚至会影响或破坏人物性格的塑造和情绪的表达,进而影响到整部影视剧的欣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