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

作为教师应该有强烈的课程资源建设意识,认识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可是在实施中,正如我们前面在分类中提到的,那些最熟悉最直接的,往往容易被忽略。我们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中如何立足我们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开发和利用好我们课堂自身的课程资源呢?

一、善于挖掘、利用好教材资源,打好学习的基础

教材一直是我国语文课堂最主要学习资源。教材的科学性、审美性,是学生成长的精美食粮。课堂教学是语文教育主阵地,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达到语文学习的目标。教材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诸多任务。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资源,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通过对教材的学习,领悟到更多的东西,从而获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因此,把握好教材,就基本上奠定了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环保意识方面,显然不符合教材的主流价值观。另一位教师则认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友情和守信。其实课文本身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因此它的解读是多元的。如,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无私奉献;乐观态度;为光明正义而牺牲是伟大的;为朋友的光荣献身而感到骄傲等等。为什么老师不让学生进行多元解读?通过执教者的课后反思,我明白了她的教学意图:怕多元解读影响基本解读,就决定扎扎实实地抓一两个训练点。所以,这节课就是一条单一的线索走到底──只讲友情,不谈其他。

不管如何,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仍然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是阅读的灵魂。课文里的树和小鸟是好朋友,它被砍伐下来,制成了火柴,小鸟再也见不到大树了,不免有些遗憾。

但是,不见得就一定悲伤,课文也没有写小鸟没有树是否能活下来。“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对小鸟心情的理解和感悟是关键,小鸟也许有些难过,有些遗憾,但也可能是对朋友做出了奉献的赞赏,自己实践了诺言的轻松,或者是见到了老朋友的欣慰,还是对以后唱歌给谁听的迷茫。以友谊和诚信为核心,可以放飞思维,天马行空。给了学生机会,就可能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教师为什么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呢?

在开发语文教材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传统思维,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认识到新课程标准、新教材不是封了顶的“框框”,而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跑道。我们强调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实现个性化的教与学。

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经验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载体形式。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模仿创作、表演作品、改编课文,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因此,在学完整个单元后,老师又及时地引导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体回顾与交流,力图达到巩固课内延伸课外的整合感悟的目的。组织学生在交流课内学习收获的基础上,交流课外阅读感受,在讲述、讨论、交流、品评、操作等活动中促进内需,形成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还组织了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或组织导游招聘会,或为某个景点写解说词,或评比最佳导游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

“整体感知──感受体验运用──整合感悟”的教学流程中,学生从目标出发,到资源搜集,再到资源交流,最后利用资源再创造,资源由静入动,逐步生成,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动态性、鲜活性,让与课文有关的所有资源得到有机的整合与有效的利用。

经过实践证明,借助教材优势,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有利于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发现、把握住课堂生成的资源,关注学习的过程

语文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不仅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而且也是课程实施的条件性资源。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教师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资源。任何学习要提高它的效能,都必须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经验的建构,所以从教学设计到课堂实施之间,存在着由教师组织和学生经验而构成的“课程重构”,这就是实际进行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确立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质量,这本身就意味着对课程的再创造,它的主导者就是教师。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体会到: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在不经意间为学生创造教育资源;善于发现身边常见而熟视无睹的东西,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灵活处理课堂突发事件;以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影响孩子们。学生、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作为教学主体──学生,无疑应当成为最基本、最重要、最不该遗忘的教学资源。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从而使阅读交流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产生出许多突发性的“即时因素”。如果教师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无视这些“即时因素”,阅读教学就只能是单向的强行灌输,是课堂教学形态趋向机械、沉闷和程序化。有专家说,教学方案更“应当是外出旅行时的指南针,而不是有固定路线和时刻表的火车”。教师必须根据阅读交流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即兴设计,随时能够接住抛过来的球,或回应、或再击、组织、参与、引导,让学生的知识、经验、思想、体验、感受、态度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一句话,就进入了课前设计好的教路:逐段赏析。学生初读课文后的感悟和认识,并没有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更没有被教师用作新的生成资源。学生对小女孩的认识,因为基础不同,思考又有着不同的角度,他们的感悟明显处在不同的层次上,有的粗浅,有的深刻,有一些还形成了冲突,比如“可怜”与“幸福”。面对学生已有的感受基础,在这样的生成资源面前,我们是放弃,按设计好的教路实施下去,还是根据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呢?

我们设想,如果上述的课例按如下的步骤操作,课堂会怎样:根据学生在理解上已经存在的冲突,适时地组织一次辩论。辩论前,要求学生仔细读书,然后再发言。学生为了在辩论中取胜,势必得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叙述。用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不断提炼,不断深化。辩论时,教师再及时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式,培养倾听习惯。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能读懂,而且肯定要比老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教案更有兴趣,课堂也更有活力,更具生命气息。这一切得益于充分利用课内的动态生成资源。

三、建设新的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利用课堂教学资源,根据我们教师在实施教学中的表现,我认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般的老师利用课程资源;优秀的老师发掘课程资源;最好的老师建设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有些是原来存在的,有些是动态生成的,有些时候需要教师创设,使课程资源无中生有,从而更大程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将自身的经历作为课程资源纳入其教学活动,学生的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在看似不经意间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达到了本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教师不仅发现了自身的资源,而且巧妙地参与教学资源师生再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