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抗干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机械触点及交流、直流电路的噪声抑制
(1)机械触点的抗干扰措施
开关、按钮、继电器触点等在操作时,经常会发生抖
动,如不采取措施,则会造成误动作。这类器件可采用如
图8—11所示的办法,以获得没有振荡的逻辑信号。
(a)滤波消抖电路 (b)单稳态电路
(c)触发器消抖电路 (d)施密特电路 图8—11 机械触点的抗干扰措施
图8—13 去耦电容的安装位置图
3.选择时钟频率低的单片机及外部时钟部件。
4.元件的选择尽量采用低速器件。 5.对进入电路板的信号源及从高噪声区来的信号要加滤 波,继电器线圈处要加续流二极管。 6.尽量不使用IC插座,而把IC直接焊在印制板上,这样
可减少IC插座间较大的分布电容。
7.电源插接件与信号插接件要尽量远离,主要信号的插 接件外面最好带有屏蔽。
5.I/O驱动器件、功率放大
器件尽量靠近印制电路板的
边缘、靠近引出接插件。 6.器件的布置上也应考虑
到散热。
最好把ROM、RAM、时钟 发生器等发热较多的器件布
置在印制板的偏上方部位
(当印制板竖直安装时)或 易通风散热的地方。单片机 组件的参考布局如图8—14 所示。
图8—14 单片机组件位置分配示意图
能力,它能直接控制动力回路。在采用继电器做开关量隔离输出 时,要在单片机输出端的锁存器74LS273与继电器间设置一个OC
门驱动器。用以提供较高的驱动电流。如图8—5所示。
图8—5 开关量继电器隔离电路
(3)双向晶闸管
双向晶闸管是在普通晶闸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也是一种常用的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具有弱电控制, 强电输出的特点,只需要很小的功率,就可以控制较 大的电流。 图8-6(a)给出了普通小功率双向晶闸管的外形
稳压。例如主板电源先用7809稳压到9V,再用7805稳压到
5V。如图8—2所示。 (6)尽量提高接口器件的电源电压,提高接口的抗干扰能 力。例如用光耦合器输出端驱动直流继电器,选用直流 24V继电器比6V继电器效果好。
8.2.2过程通道干扰及抗干扰措施
图8—2 供电系统配置图
过程通道是系统输入、输出以及单片机之间进行信息传
(1)供电系统的干扰 众所周知,电源开关的通断、电机和大的用电设备 的启停会使供电电网发生波动,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电 网上常常出现几百伏、甚至几千伏的尖峰脉冲干扰,这 就会使同一电网供电的单片机控制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这种干扰是危害最严重也是最广泛的一种干扰形式。 (2)过程通道的干扰 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开关量输入、输出和模拟量 输入、输出通道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通道不可避免地会 使各种干扰直接进入单片机系统。同时,在这些输入输 出通道中的控制线及信号线彼此之间会通过电磁感应而 产生干扰,从而使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程序错误,甚至会 使整个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图8—8 SSR基本单元电路
2、 A/D、D/A与单片机之间的隔离措施
(1)模拟量隔离 对A/D、D/A变换前后的模拟信号进行隔离,是
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采用隔离型放大器对模拟量
进行隔离。但所用的隔离型放大器必须满足A/D、 D/A变换的精度和线性要求。
(2)数字量隔离
利用若干个锁存器对高速的地址信号、控制信号及数
(2)浪涌、下陷、半周降出:当1s>Δt> 10ms时产生
的干扰,可使用快速响应的交流电源调压器克服。
(3)尖峰电压:当Δt为μs量级时产生的干扰, 解决办法是使用具有噪声抑制能力的交流电源 调节器、参数稳压器或超隔离变压器。
(4)射频干扰:当Δt为ns量级时产生的干扰,可加2~3节低 通滤波器消除干扰。
8.3.3印制电路板的合理布线
1.正确处理电源线
根据印制线路板电流的大小,尽量加粗电源线宽度, 减少环路电阻。同时,使电源线、地线的走向和数据传递 的方向一致。电源线和地线最好分别设计在不同的版面上, 以防杂物引起短路。
在安排插针信号时,用一部分插针为接地针,均匀分
布于各信号针之间,起到隔离干扰的作用。信号针与接地 针理想的比例为1:1。
8.3.2印制电路板的合理布局
1.元件布置要合理分区。
单片机应用系统通常可分三区,即模拟电路区(怕干扰)、 数字电路区(既怕干扰、又产生干扰)、功率驱动区(干
扰源)。应将这三个区合理分开,使它们相互间的信号耦
●尽量控制噪声源;
● 尽量减小噪声的传播与耦合; ● 尽量增加噪声的吸收。
8.3.1印制电路板的尺寸及元件的选择
1.印制电路板大小要适中
如果印制电路板太大,会增加线路的阻抗及成本,降低抗
干扰能力;太小,则散热不好,而且线路间干扰也会大大增加。
2.合理配置去耦电容
(1)直流电源输入端应跨接10~100μF以上的电解电容器。 (2)原则上每个集成电路芯片的Vcc引脚都应安置—个0.01μF 的陶瓷电容器。也可每4~10个芯片安置一个1~10μF的钽电容 器。
(3)对于抗噪声能力弱、关断时电流变化大的器件和 ROM、RAM等存储器件,应在芯片的电源线 (Vcc)和地线(GND)间直接接入去耦电容。 (4)电容引线不能太长,特别是高频旁路电容不能带引线。
(5)在选用作为电路充电的储能电容时,尽量采用大容量
的钽电容或聚脂电容,而不用电解电容。若使用电解电容 则要与高频特性好的去耦电容成对使用。如图8—13所示为 去耦电容的安装位置图。
2、抗干扰设计
在单片机系统中,为了提高供电系统的质量,防止窜入
干扰,建议采用如下措施: (1)单片机输入电源与强电设备动力电源分开。 (2)采用具有静电屏蔽和抗电磁干扰的隔离电源变压器。
隔离变压器的初级和次级之间均采用隔离屏 蔽层(可用漆包线或铜等非导磁材料在初级和次级 绕一层,但电气上不能与初级、次级线圈短路,而 后引出一个头接地)。各初级、次级间的静电屏蔽 与初级间的零电位线相接,再用电容耦合接地。如 图8—1 隔离变压器 图8—1所示。
输的路径。由于输入输出对象与单片机之间的连接线长,容
易串入干扰,必须采用隔离技术、双绞线传输、阻抗匹配等 措施抑制。
1、开关量隔离
常用的开关量隔离器有光电隔离器、继电器、光电隔离 固态继电器(SSR)。 (1)光电隔离器
光电耦合器是把一个发光二极管和一 个光敏三极管封装在一个外壳里的器件, 光电耦合器的电路符号如图8—3所示。输 入信号使发光二极管发光,其光线又使光 图8—3 光电隔离器图形符号
表8—1 双绞线的使用方法
距 离 使用方法
发送、接收端都 接有负载电阻。 若发射侧为集电 极开路驱动,则 接收侧的集成电 路用施密特型电 路,抗干扰能力 更强。 使用平衡输出的 驱动器和平衡输 入的接收器 发送和接收信号 端都要接匹配电 阻。
示意图
5米以下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10米左右
数十米
图8—10 双绞线与光电耦合器联合使用
根据传送距离不同,双绞线使用方法不同,如表8—1所示。
当用双绞线传输与光电耦合器配合使用时,可按图8—10所示 的方式连接。图中(a)是集电极开路驱动器与光电耦合器的 一般情况。(b)是开关接点通过双绞线与光电耦合器连接的 情况。如光电耦合器的光敏晶体管的基极上接有电容 (12pF~0.01μF)及电阻(10~20M),且后面连接施密特 集成电路驱动器,则会大大加强抗噪声能力,如图(c)所示。
图8—7 SSR的内部结构框图
图8—8 SSR基本单元电路
固态继电器是将发光二极管与双向晶闸管封装在一起的
一种新型电子开关。其内部结构框图如图8—7所示。当发光 二极管导通时,可控硅被触发而接通电路。固态继电器可分 为交流固态继电器和直流固态继电器两大类。其基本单元接 口电路如图8—8所示。
图8—7 SSR的内部结构框图
及引脚排列。
(a)普通小功率双向晶闸管的外形 (b)结构符号 图8-6 双向晶闸管的外形及结构符号
双向晶闸管的结构符号见图8-6(b)。三个电极分别是 T1、T2、G。其特点是,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的电压均为
正时,T2是阳极,T1是阴极。反之,当G极和T2极相对于T1
的电压均为负时,T1变成阳极,T2为阴极。 (4)光电隔离固态继电器(SSR)
(3)交流进线端加低通滤波器,可滤掉高频干扰。安装时
外壳要加屏蔽并使其良好接地,滤波器的输入、输出引线
必须相互隔离,以防止感应和辐射耦合。直流输出部分采 用大容量电解电容进行平滑滤波。
(4)对于功率不大的小型或微型计算机系统,为了抑制电
网电压起伏的影响,可设置交流稳压器。 (5)采用独立功能块单独供电,并用集成稳压块实现两级
(2)抑制反电动势的抗干扰措施
电机、变压器、继电器、电磁阀等工业电气设备多为 感性负载,投切时会产生很高的反电势,这不仅可能损坏
元件,而且会产生高频的电磁波干扰其它电路,通过电源
直接侵入到单片机装置中。因此,在输入/输出通道中使用 这类器件时,必须在继电器线圈或开关触头两端并接抗干 扰电路,如图8—12所示。其中,(a)(b)用于直流电 流的干扰抑制;(c)图电路对交、直流干扰均适用;(d)
(e)用于接触器和继电器触头的两端。
(a)二极管—稳压管抑制电路 (b)电阻—二极管抑制电路(c) R-C阻容抑制电路 (d)(e)开关触头两端的反电势抑制电路 图8—12 反电势抑制电路
☆8.3 印制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在单片机系统中,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好坏对抗干扰能
力影响很大。印制电路板是用来支撑电路元件,并提供电 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电气连接的重要组件。为了减少干扰, 在印制电路板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三大原则:
提高单片机应用系统抗干扰的能力。
8.2 主要干扰通道及抗干扰措施
8.2.1 供电系统干扰及抗干扰措施
1、供电干扰的种类 如果把电源电压变化持续时间定为Δ t,那么,根据 Δ t的大小可以把电源干扰分为四种情况:
(1)过压、欠压、停电: 当Δ t>1s时产生的干扰,解决
办法是使用各种稳压器、电源调节器,对短时停电可用不 间断电源(UPS)供电。
据进行锁存.然后用该信号对A/D、D/A芯片进行操作,完 成多路开关的选通,进行A/D、D/A变换。换言之,A/D变 换时,先将模拟量变为数字量进行隔离,然后再送入单片 机。D/A变换时,先将数字量进行隔离,然后进行D/A变换。
如图8—9所示。
图8—9 数字量隔离
3、利用双绞线抑制长线传输干扰
双绞线是较常用的一种传输线。与同轴电缆相比,其波 阻抗高、抗共模噪声能力强,对电磁场具有一定抑制效果。
敏三极管产生电信号输出,从而既完成了
信号的传递,又实现了电气上的隔离,如 图8—4所示。对启动或停止负荷不太大的
设备,常采用光电耦合器来抑制输出通道
的干扰。 图8—4 开关量输入光电隔离电路
(2)继电器
如果输出开关量是用于控制大负荷设备时,就需采用继电器
隔离输出。因为继电器触点的负载能力远远大于光电隔离的负载
8.1 干扰的来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听收 音机时,有汽车经过,喇叭就会出现刺耳的噪声,这就是 干扰。所谓干扰,就是有用信号外的噪声或造成恶劣影响 的变化部分的总称。 在进行单片机应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
到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即在实验室环境下系统运行很正常,
但小批量生产并安装在工作现场后,却出现一些不太规律、 不太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系统的抗干扰设计不全 面,导致应用系统的工作不可靠。引起单片机控制系统干 扰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类:
第8章 单片机系统的抗干扰技术
本章学习目标:
本章主要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干扰来源,主要干扰的 形式、种类及抗干扰措施。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读者应 达到以下目标: 熟悉单片机系统的各种干扰来源及形式 学会供电系统及过程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能说出在印制电路板设计中体现的抗干扰措施 学习设计软件陷阱及看门狗电路
合最小。 2.印制电路板要按单点接电源、单点接地的原则送电。 三个区的电源线、地线由该点分三路引出。 3.噪声元件与非噪声元件要离得远一些。 易产生噪声的器件、小电流电路、大电流电路等应尽量远 离计算机逻辑电路,如有可能,应另做电路板。 4.时钟发生器、晶振和CPU的时钟输入端要尽量靠近, 并远离I/O线及接插件。
(3)空间电磁波的干扰 空间干扰主要来自太阳及其它天体辐射电磁波、广播电 台或通讯发射台发出的电磁波及各种周围电气设备发射的电
磁干扰等。如果单片机应用系统工作在电磁波较强的区域而
没有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就容易引起干扰。但这种干扰一 般可通过适当的屏蔽及接地措施加以解决。
因此,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用有效措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