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制度改革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
1951年7月
《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已废止)
1955年6月
《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
1958年1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1984年10月
《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1985年7月
《公安部关于城镇暂住人口管理的暂行规定》
1997年6月
《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关于完善农村户籍管理制度的意见》1998年7月
《关于解决当前户口管理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
2001年3月
《关于推进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
2010年4月
《国务院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2年2月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2014年6月
《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盘点
户籍制度这50多年
有着50多年历史的户籍制度,从建立之初至今,经历着缓慢的调整与变革。

城乡统一与迁徙自由,依然是人们所期待的改革目标。

1 【新中国成立初】
限制盲流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公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社会变动”(社会身份)等事项的管制办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当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无法容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1953年,为减少城市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国家开始制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

从农村中盲目流入城市的人,被简称为“盲流”。

2 【1958年】
二元结构
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包括常住、暂住、迁出、迁入等7项人口登记,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并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

从此,城市与农村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高墙”,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模式得以确立。

3 【1985年】
发身份证
1985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人不分城乡均发身份证验证身份,方便人口流动自由择业。

1994年以后,国家取消了户口按照商品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结构”,建立以常住户口、暂住户口、寄住户口三种管理形式为基础的登记制度。

4 【上世纪末】
蓝印户口
上海、深圳、广州等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施行“蓝印户口”政策。

蓝印户口相当于国内的“投资移民”或者“技术移民”,投资购买当地政府规定的房产等,可以给予蓝印户口。

从今年5月31日起,天津停办蓝印户口。

至此,中国所有城市结束蓝印户口政策。

5 【新世纪初】
积分落户
2001年10月1日,中国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制度改革,在小城镇拥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小城镇户口。

江苏、浙江、上海、山东、河南、四川、重庆等地启动户籍改革。

目前,作为特大城市,上海、广州、深圳已经采取了积分落户政策。

6 【2013年】
户改新政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经过近一年酝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昨日正式发布。

79--83这一时期中央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所采取的严格控制政策,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计划经济时期,国内粮食供给不足,尤其是农副产品供应量远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农业机械化的落后仍需要大批的农业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大量城镇待业青年亟待安排就业,同时,大批知青的返城加重了城镇原本就存在的就业压力;三是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发展战略和城乡隔绝的体制还没有完全破除,也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城乡间劳动力的正常流动。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政府一方面解开了对城镇职工流动的禁锢,提出实行合同工、临时工、固定工等相结合的多种就业形式来解决城镇就业压力,一方面又进一步强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管理,严格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

回顾这段历史,政府采取的严格控制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虽然阻碍了城乡间劳动力的正常流动,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