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界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边界高等教育理论论文
一、无边界高等教育理论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
“无边界高等教育”是2000年英国的《无边界的教育业:英国的观点》报告中提出的,是突破传统与宁静的象牙塔文化并走向开放与竞争的
高等教育理念。“无边界高等教育”理念是在社会与经济发展日益世
界化的背景下跨越高等教育的传统地理界限、学习方式和内涵的全新
的教育时空与教育文化。无边界高等教育理念在跨越传统教育模式的
制度、形式、空间、结构的实质是在更加开放的教育氛围中实现高等
教育更广意义的交流、沟通、合作,也就是更深层次的教育资源供给
和共享。无边界高等教育即超越边界的高等教育。这个术语包括那些
教育过程中和教育相关的市场主体和教育活动的互动,其具体内涵主
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基于就业水平的无边界职业生涯对教育终身
化的需要,教育的类型和层次突破常规,教育的需求更侧重于教育的
终身化;第二,教育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以及以营利为目的的私营
教育机构的教育供给,使以政府为教育供给主体的多元化;第三,教
育的跨国沟通和跨界交流,以及在教育活动中社会团体、企业、个人
等资源的介入,使大学教育突破大学的传统界限;第四,现代信息科
技的发展,使大学的学习和活动突破传统大学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所
以说无边界高等教育是教育过程中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渗透以及高等教
育开放的过程。相对于传统的大学教育,无边界高等教育有其明显的
特点:
首先,教育供给的多样性。教育主体突破学校单一主体概念,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主体均能够参与教学活动。学
生的学习突破传统的校园学习概念,根据学习的需要能够借助社会优
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国学习、跨校学习,根据学习的要求在社会团体、
企业、个人科研等活动中赚取学分。资源的丰富和课程的灵活成为教
育供给多样性的典型特征。
其次,学习方式的开放性。学生学习过程突破传统高校围墙的界限,
能够借助信息科技等技术,通过网络共享、跨校选课等方式实现自主
学习和终身学习。自由学习和个性发展成为学习形式开放性的典型特征。
再次,教育供给的有效性和教育发展的均衡性。因为资源供给主体多
元化,高等教育和社会的结合更加紧密,教科研的发展相互促动,使
教育供给的效率大大提升,而教育沟通和交流不但有利于资源共享,
而且有利于教育主体的共同发展和教育均衡。同时无边界教育使学习
突破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在一定水准上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成
本和增强教育的公平性。应该看到,在无边界高等教育的背景下,教
育资源的“跨界”共享,高等教育原有物理性和概念性的边界被打破,原有的政府、教育主体和市场的关系也要求随之而变。
(二)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持续改善,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质量日益成
为社会注重的重点。首先,在高校井喷式扩招的背后却是高等教育资
源建设的相对滞后,在教育过程中受资金、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的
高等教育质量如何得到保障?其次,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教育过
程受传统教育管理思想影响,相对封闭的教育过程如何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再者,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需求的持续提升,高等教育在满
负荷的情况下如何提升教育质量?这些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
问题。在中国高等教育资源需求急剧增长的背景下,政府和学校作为
资源供给的单一主体却并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得到有效改善,学校
虽然在资源改善方面通过开放、交流、沟通、合作理念等方面实行探
索和具体尝试,如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国际高校之间的联合培养模式、中外合作教育等,但这种表面层次或具有局部资源共享性质的合作,相对于大学扩招和教育心理层面大众化及终身化转移的资源需求
仅仅杯水车薪。同时作为教育受益的社会、市场和企业却未能有效参
与到高等教育的资源供给体系中,这不但不利于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体
系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也不利于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之关系的转
变与和谐。不可否认,高校在应对现实教育问题上也在实行改变和完善,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远
远不够的。第一,教育资源的共享还是比较有限,校际交流等也仅仅
局限于局部或表面;第二,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科技,高校资源的
互联互通还极其有限,其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的应用还有待提升和完善;第三,市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受惠主体,教育参与意识还有待
提升,特别是企业优质资源的教育应用和配合需要提升;再者,对于
政府、市场、社会和高校在无边界理念下的关系有待调整,有效的制
度保障和协调机制急需建立和完善。
二、无边界教育理论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动因
以无边界高等教育理念构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是教育世界
化背景下教育发展的趋势,由无边界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实质所决定,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现代高等教育从竞争走向合
作的内在动因。
首先,通过无边界多元供给,提升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有效性。人才
建设不但是教育机构或哪一个部门能够单独完成的事情,它需要以社
会需求作为导向,社会、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的
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机制,需要相关各方的积极参与。在各方参与、共
同支持的情况下,各方资源才能够充分应用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例如,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受惠方———企业,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
势必会通过改变生产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以获取最大利益,而这种先
进的生产设备也正是教育过程需要的优质资源,在良好的校企合作框
架下先进设备既能够提升企业的利润,同时也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
质量。
其次,无边界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无边界高等教育资源供给。在社会
日趋民主和公平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机遇和创业机会,频繁的工作流动、职业
转换和弹性组织的出现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和劳动力市场的普遍现象,这也正是无边界职业生涯理论的重要内容,这种职业生涯发展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