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马家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马家军
国民党军中最凶残的部队:西北马家军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一支较为特殊的武装力量,他们基本以家族、血缘和宗教为纽带,起于草莽,兴于乱世,在各种势力间纵横捭阖,一度占据了甘肃、青海、宁夏的全部,新疆的大部,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北,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们的首领崇尚武力,嗜血好杀,战马和军刀,是他们对内对外永远行之有效的法宝。然而,历史是无情的,这支从清朝同治年间即在西北地区盘踞的武装,终于在人民解放军的隆隆炮声中灰飞烟灭,同他们的累累血债一起,湮没在漫漫黄沙之中。这支武装,就是西北马家军。
马步芳
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太平天国运动的声势震动了全国,西北陕甘一带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一地区回族民众长期受到清政府的剥削和压制,素有积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以八月攻打甘肃河州为标志,掀起了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河州西乡的大阿訇马占鳌被推举为“都招讨”,协同马悟真、马海晏等人,统一指挥数万起事的回民军队。
河州城防坚固,清军在城内汉族民众支援下,据险死守,马占鳌连攻不克,损失颇大,遂改变策略,实行长期围困的战术。经过四个月的围困,到同治三年正月,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清军被迫弃城突围,被以逸待劳的回军歼灭。随后马占鳌杀进河州城,将帮助清军守城的万余汉族民众全部处死。
河州之战,是以后盘踞西北近百年的马家军的“奠基之战”,一支回族、马姓、能骑善射、以河州籍为主的军队开始建立起来。在马占鳌的指挥下,马家军四面出击,很快攻下了北至黄河,东至洮河的广大地域,所辖人口数百万。当时,整个西北地区,以回民为主的反清武装风起云涌,除甘肃马占鳌外,陕西、宁夏、青海都有声势颇大的武装存在。面对西北地区的动荡形势,同治五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率兵镇压。左宗棠采取三路进兵的策略,稳扎稳打,先剿灭了陕西回军,随后兵发宁夏、甘肃。到同治十年,除马占鳌外,西北回军大多被剿平,多数回军首领全家男子被杀,女子流放。最后,左宗棠集中四十多个营的清军进逼河州,准备一举荡平马家军。面对优势清军,马占鳌背水一战,采用“淘心”战术,里应外合,于河州太子寺大败清军,河州总兵傅先宗和西宁总兵徐文秀阵亡。清军一退百余里,仍未稳住阵脚,左宗棠已做好指挥部队再退的准备。这时,马占鳌却采取了谁都没有想到的一招:乘胜乞降。马占鳌深知,单
凭西北回民之力,绝对无法与清廷抗衡,一时的局部胜利改变
不了大势,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家族都难以幸免。在左宗棠挥军入陕时,他就在打算投降了。但他认为如果战败投降,下场也不会好过,战胜而降,反而会易于被接受。左宗棠善于识人用人,自己和一干首领甚至会得到不错的归宿。马占鳌说服了其他回军首领,派人向清军递上投降书。为表明诚意,还把自己和其他重要首领的儿子送往左宗棠大营。左宗棠大败之余,举措失据,见马占鳌居然主动投降,自然喜出望外,立即予以接受。
马占鳌率部投降后,又向左宗棠表演了“负荆请罪”的一幕,更博得左宗棠好感,左宗棠与其彻夜长谈后,对马占鳌的文才武略颇为欣赏,对马所陈述的原来清政府官员欺压回族民众的事实也有所了解。遂上奏朝廷,将起事回军全部改编为官军,马占鳌被任命为督带,马悟真、马永瑞、马海晏等重要将领被任命为管带,仍驻守河州地区,以实行他“甘人治甘”的策略。马占鳌等人投降清军后,急于戴罪立功的他们很快把屠刀举向了曾经一同战斗的回族战友。马家军在左宗棠的统一指挥下,出兵西宁,平定循化,“战功”累累,仅西宁一城,就有四千多回族百姓被杀,有的全家杀绝。在左宗棠平西的最后一战,肃州之战中,全城回族百姓除九百余妇女被清军所掳,其余全部被杀光。马占鳌等人用同胞的鲜血向清廷证明了自己的“忠心”,染红了自己的顶戴。
光绪二十一年,河湟地区再次生变,回族民众又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清武装斗争。清政府这一次反应迅速,立刻派兵镇压,并在当地实行“以回治回”的策略。已彻底沦为朝廷鹰犬的马家军挥刀上阵,当时马占鳌已死,马家军在其子马安良、马海晏和他的儿子马麒、同族马福禄的率领下,对起义军队进行了残酷镇压,共有数十万回族民众被杀。众马因“战功卓著”被授予总兵或副将衔。甘军也作为一支能征惯战的军队被清廷所重视。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京等地兴起,各国列强群起反对,开始对京畿地区磨刀霍霍。慈禧太后急调军队保驾。甘军奉命入京,马海晏、马麒、马福禄和马福祥兄弟都率队前往。甘军后,被编为武卫后军,受荣禄节制。驻守用的定门第二天,甘军士兵就在街上打死了日本公式杉山彬。这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之战的导火索之一。
在对抗八国联军,保卫北京的战斗中,马家军先后在廊坊、使馆区和正阳门与敌激战。在攻打使馆区的战斗中,马福禄兄弟率军连破七道关卡,在攻击最后一道工事时,因为后援不济才被迫撤退。正阳门保卫战中,马家军遭到优势敌军的猛烈进攻,马福禄与其堂
弟福贵、福宣,侄儿耀图、兆图先后战死。马福祥接替兄长指挥,打红了眼的马家军拼死不退,正阳门洋军始终未能攻克,直到慈禧诏令撤兵为止。
北京失陷后,甘军保护慈禧一行一路西撤,马海晏因年事已高,不堪劳苦于军中病故。辛丑条约签署后,按照洋人要求,甘军被遣散,马福祥等人也被革去官职,遣送回籍。但实际上,慈禧太后没有忘记这些护驾的功臣,没过几年,马福祥等人就被重新起用了。辛亥革命期间,马家军先是奉命镇压革命党,随后又见风使舵,投向了袁世凯。北洋政府任命马福祥为宁夏总兵,上将军衔,后其子接任,马福祥改任绥远都统,马麒任青海总兵。马家军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战火烽烟
1926年,冯玉祥的势力开始进入甘肃。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誓师,随后挥师陕甘。他的得力大将刘郁芬被任命为驻甘总指挥兼代甘肃军务督办,率国民军进入甘肃。由此,西北迎来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战乱。当时,马家军主要分为三个派系:马占鳌的孙子凉州镇守使马廷勷、马廷贤,称为西军;马海晏的儿子西宁镇守使马麒、马麟,称为宁海军;绥远都统、宁夏护军使马福祥及其子马鸿宾、马鸿逵,称为宁马军。马家诸军阀时而联手对外,时而自相残杀,对中央势力时而顽固对抗,时而虚与委蛇,经过数年残酷的战争,终于完全控制了甘、宁、青的军政大权。西北的各民族群众也遭到了持续多年的前所未有的浩劫。
一、尕司令马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