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障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力障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摘要:听力障碍大学生是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而他们因为自身先天上的不足,在大学生活与学习中常常承担着明显高于其他大学生群体的压力。本文从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入手,研究听力障碍大学生社会适应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并且结合研究对影响听力障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因素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这些因素的对策。以期通过提高听力障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水平的方式,达到帮助听力障碍大学生更好更主动地融入社会的目的,完善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体系,最终提高我国高等学校听力障碍大学生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听力障碍社会适应性听力障碍大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适应性是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融入社会,被社会接纳的能力。这种能力对每个独立的个体都相当重要。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知识面较宽,具备一定的技能的,拥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其社会能力和适应性会比较好。个体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会使得个体能够在生活中更容易获

得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就感,使个体更好地与他人协作;而

没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则会使个体变得孤僻、消极、沉默,甚至产生反社会的倾向。听力障碍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特殊的群体,因自身生理及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其社会适应性的获得和发展过程往往与普通人有所区别。了解听力障碍大学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并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提高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能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从社会生活中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和成就感。

二、听力障碍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

1.语言沟通问题

听力障碍大学生多数会使用两种语言,三种交流方式。两种语言即手语和口语,三种交流方式分别是纯手语交流方式,纯口语交流方式,以及手语加口语的交流方式。除此之外,部分听力障碍大学生也使用笔谈、网络交流等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尽管现在听力障碍大学生已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与健全人进行交流,语言仍旧是他们与健全人交流的重大障碍之一。许多健听人完全不懂手语,而听力障碍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或心理状况,口语也往往难以发展到与健听人毫无障碍的交流的程度。笔者在生活中经常看见听力障碍大学生努力地发音或手舞足蹈地向健全人诉说

着什么,健全人却显得手足无措,完全无法解读听力障碍大学生所表达的信息。然而,健听人与听障大学生的交流程度对接纳态度有重要影响。交流程度越高,对听障大学生的了

解就越多,接纳态度就越积极。沟通与交流是个体与个体,甚至个体与集体之间相互了解,相互融合的重要方式,语言交流方面的困难不仅使听力障碍大学生与健听人之间多了

一层难以消除的隔阂,而且严重制约了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发展。

2.不利的心理因素

听力障碍大学生因为其感知觉能力受限,心理发展过程虽然大致与普通人相同,却在自我控制、抽象认知等方面有较明显的滞后。他们往往会因为情绪的不稳定,自控能力的缺失,抽象认知能力的缺乏,对自己现状的自卑等心理因素的影响,难以和其他人愉快地相处,甚至做出一些带有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例如在敲门时只要没有人开门,他们就会大力击打大门,直到有人开门或他们确认屋内没人,才会放弃。除此之外,他们也常常因为过于敏感或冒犯了别人而不自知。经调查,许多听力障碍大学生在遭遇不同意见时喜欢重复强调自己的观点迫使他人同意自己的观念。以上种种不利的心理因素都会影响到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3.家庭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向来是早期教育甚至终身教育的一个总要组成部分。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及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策略都会对孩子的性格、品质乃至终身发展都有不可磨灭的影响。听力障

碍大学生因自身社交范围小,与人沟通不便等因素,其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往往更容易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父母本应以正确的策略、积极的态度帮助听力障碍大学生发展自身的社会适应性。但在实际生活中,听力障碍大学生的家长往往会阶段性的产生对孩子过度担忧,过度溺爱、冷漠、厌弃等不良情绪反应,部分父母甚至会有限制孩子自由行动权利的过激行为。父母的这些不正常的情绪反应和行为都会影响听力障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进而影响其社会适应性的获得和发展,许多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社交障碍或抑郁倾向都是因这些不利的家庭因素产生的。当然,如果父母以正常的、亲切的、带有鼓励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就会有正面影响。

4.学校管理方式

在我国现在招收听力障碍大学生的高等学校中,学校往往会从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特殊性及校园安全等问题,采取分别教育的校园管理方式。把听力障大学生和健听学生人分开教育,分开安排宿舍。这些管理方式在客观上限制了听力障碍大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也减少了他们与健听学生社交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与健听学生的沟通能力,影响听力障碍大学生在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时的主动性。

5.社会因素

社会适应性从本质上看,是人在社会生活过程中让自己

被社会接纳的能力。这个概念涉及的主体有两个,一个是独立个体,一个是个体所处的社会。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回应会极大地影响个体在社会活动中所获得的感受,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引发个体更积极主动的反馈,而消极态度则容易使个体对社会生活产生回避、局促不安等反应。在我国由于社会主流意识等的原因,听力障碍大学生虽然在专业素质与能力与健听学生水平大体相当,但是社会往往因其心理,生理上的特殊性,就减少对其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以上海、杭州、苏州为例,当地人均年收入可能会达到3~4万元,但是听力障碍大学生往往只有每月一千多元,远远低于健听学生的收入。这表现出障碍大学生会更容易受到社会态度相对不公平的对待。

6.社会交往

听力障碍大学生在社交礼仪,为人处事的常识方面的迟钝性也是影响社会对他们态度的一大原因。礼节、常识是人与人交往间的常用工具,听力障碍大学生由于自身感知觉能力的局限性,往往难以顺利地使用这些工具。他们在社交过程中表现得或呆板固执,或鲁莽、不通或者是无法理解人情。对于人情世故的迟钝使他们显得与社会主流大众格格不入,也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例如在饮品店消费,听力障碍大学生往往喜欢一个人点一份饮料,却叫上五六个人一起分享饮品店的无线网服务,且一用就是一整天,占住饮品店的座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