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兴趣,让科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发表时间:2014-07-17T14:40:00.09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3期(上)供稿作者:唐义琼[导读]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
◇唐义琼
(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广安 638000)新的课程标准要求科学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
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学习乐园,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主阵地,是师生学习、讨论、交流、合作的最佳场所。
也就是说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成绩的评价者,是一言堂。
即使让学生说、讨论,也是走形式,始终按老师的思路走,
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
如果在小学阶段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科学潜能,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那么,就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兴趣和方法。
所以,我们教师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教学,要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把小学科学课上好那么如何才能使小学科学教学富有生机、充满活力呢?
一、改变传统教学,增加师生的交流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亲密的伙伴。
同时小学《科学》也非常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这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促进,在交流中大家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可以有新的发现,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许多的闪光的思想火花也是在交流中迸发出来的。
在师生互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设问,比如说,这个问题你看怎样?你认为怎样做比较好?你说呢?这样亲切而激励的语言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所发现。
另外,教师的角色是多重性的,可以成为二传手,也可以成为引路人。
要根据学生在探究研讨活动中的进程,随时注意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也应该是良好氛围、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矛盾的挑起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
要在背后帮助学生,成为学生的亲密伙伴。
在课堂教学中要向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快乐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二、大胆质疑激发探究热情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动手劲头足,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
科学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提问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生疑、质疑、释疑。
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氛围,逐步培养学生敢想敢问的良好习惯。
如,在教学“铁钉生锈了”时,我先让学生举例生活中的铁锈,再让学生比较没有生锈和生锈的铁制品的不同,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得出:“铁锈是一种新的物质”,我接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为什么商店里完好包装的铁钉没生锈?”“瓷盆为什么瓷掉了就会生锈?”……此时,学生的探究热情很高。
通过这样一系列问题的探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自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
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
如教学“声音的产生”,我让每个同学先找出周围出现的各种声音,再让学生想办法使一只保鲜袋发出声音,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实践,想出了不少方法让那只保鲜袋发出声音,亦激发了学生想主动探求声音产生的原因在哪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到科学并不神秘,也不遥远,科学现象经常就在我们身旁出现,如果能认真地思考、讨论,将会加深理解,活跃思维,师生将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感到欢愉,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情境导入,激发探究欲
教学实践中,课前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对引发学生探究兴趣,激发儿童学习的好奇心和上好本节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不竭动力。
因此,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好导入激趣这一环节,通过猜谜语、故事和游戏等活动,给学生以悬念和激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专研教材。
教材是提供教师进行教学的素材,但不能照本宣科,把教材当圣经来念。
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尤其是科学课的教学,更要认真备课。
因此科学课的目标设计要有“用教材教”的意识。
由于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是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
所以教学过程也并不是对教案原封不动的执行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
五、巧妙“评价”让课堂成为成长的乐园
我们常常看到,讲授相同内容,使用相同教案,不同的教师上课氛围大不相同。
原因之一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
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如:“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等。
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抓住小学生好奇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这些情境中主体意识得以体现,创新意识得以唤醒,情感意识、科学态度等品德要素得以陶冶,实践能力得以锻造。
既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课堂真正“活”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