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策咨询
文 / 陕西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 必须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努力实现企业自主创新。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已经开始呈现。但总体来看投入和产出之间还存在较大落差,创新实力还有待提高。
陕西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日益增强
截至2017年底,我省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66家。其中开展研发的企业118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8.8%。开展研发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分别为137家和1043家,占研发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1.6%和88.4%。
2017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460.94亿元,比上年增加41.38亿元,增长9.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1.3%、39.8%和8.2%,企业占比连续两年超过全社会研发经费的五成。2017年我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2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119.28亿元,增长23.38%,
以上数据反映出我省企业正在向技术创新的主体发
展。
全省2017年获得授权专利34554件,其中企业获专利13400件,占38.8%;PCT国际专利申请178件全部来自企业,同比增长20.3%。省内专利许可与转让423件,交易额4277.31万元。
居全国第16位;高新技术企业1609户,增长16.62%,居全国第18位。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68家,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有科技研发的企业564家,比上年增长21.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的增长贡献率为56.7%。
陕粤对比,陕西省企业在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相比之下,陕西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广东差距较大。陕西企业的构成以大中型国有企业为主体,民营企业规模和数量远小于广
陕西民营科技型企业发育环境相对欠佳,创新动力不足。广东的深圳和珠海,两地高校科研院所少,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企业。深圳的民营大企业已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如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创维等。深圳市政府总结了市科技创新发展的特征有“6个90%”,即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来源于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
东,陕西民营高科技制造企业相对较少。
据省中小企业局对我省7577户中小微企业监测数据,2018年以来企业实缴税金增速明显高于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速。加之企业用工、能源价格、物流费用、原材料成本等不同程度上涨,造成企业负担较重。该局对上半年亏损的768户工业企业调研结果表明,因市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不畅造成亏损的占31.8%,流动资金不足或资金链断裂亏损占25.8%,环保原因限产占16.3%,成本上升过快亏损占7.2%。
调研发现,陕西省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招商引资,但也存在扶持培育本土既有企业力度不够的问题。对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的招工
难、用工贵、融资难、资金回笼难等问题,各级政府已给予关注并正在致力解决,但对比广东省和我省出台的扶持民营经济鼓励创新创业政策,广东不仅力度更大而且更注重实效。陕西省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创新环境与广东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省内民营科技型企业发展信心和创新动力不足。
科研方向和产业结构不匹配,激励评价机制不完善。陕西省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建有实验室、研究院等开发创新平台,支撑企业不断研发创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企业内部研发平台大多存在经费不足、人才短缺的问题。早在2005年就由省政府牵头,依托于西安交大、西
工大等高校和省工信厅、国防工办
陕西有色新能源产业园的光电科技1GWp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
等政府机构,成立了陕西工业技术
研究院和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但十几年来对我省企业技术创新的贡献似乎并不显著。
更为重要的是,陕西的产业结构和科研方向不够匹配,科技成果和实际需求不相匹配,大量的高端研发人才分布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聚集人才效应不佳,政府引导、市场配置和企业自主的人才开发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此外,企业缺乏留住人才的长效机制,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在大部分企业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的人才激励评价机制不完
科研成果转化慢,产学研脱
节老大难问题仍然存在。在与广
东省、深圳市、珠海市政府相关
部门的座谈和企业访谈中,他们
非常羡慕陕西科教优势。深圳、
珠海用比招商引资更大的力度引
进国内名牌高校在当地办分校,
大规模吸引和培养人才。还通过
风险投资和各种政策支持国内高
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珠三
角企业落地转化。西安交大、西
工大、西电、长安大学等我省高
校的大量成果,在陕西研发,在
广东完成产业化、市场化。
善。陕西拥有大量科研成果,但科
研成果向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
的转化能力较弱,造成科研成果大
量外流。2015年,陕西高等院校研
发项目占全省的83.9%,有效发明专
利拥有量占全省的51.6%。2015年陕
西技术市场交易额超过720亿元,居
全国第3位,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
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第20位,反映
出陕西新技术没有较好地转化为新
产品,科技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
势。这些现象也暴露出我省长期存
在的产学研“三张皮”脱节现象仍
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建议省政府研究制定《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实施意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我省的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人才政策、奖励政策要进一步向企业倾斜,特别是向民营企业和民营科技型企业倾斜,努力营造企业积极创新的环境氛围。
着力实施促进企业成长战略,在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的同时,要注重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和保护。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制定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瞪羚企业”培育计划,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加快培育一批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瞪羚企业”。
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和“多规合
一”。结合“放管服”改革下大力
气解决监管领域重合、监管标准不
一的问题。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成
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
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缩
减企业创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冗余
审批流程和收费,切实解决企业科
技创新中的突出问题,营造鼓励创
新的良好环境。
强化我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的几点建议
空港新城政务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