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古典园林庭院景观之竹韵深深意境悠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古典园林庭院景观之竹韵深深意境悠远
中国人自古爱竹,不但因其形、色、音的自然美感,更因其刚劲挺拔、虚怀若谷的意蕴之美。

竹有“十德”:竹身形挺直,宁折不弯,曰正直;竹虽有竹节,却不止步,曰奋进;竹外直中通,襟怀若谷,曰虚怀;竹有花深埋,素面朝天,曰质朴;竹一生一花,死亦无悔,曰奉献;竹玉树临风,顶天立地,曰卓尔;竹虽曰卓尔,却不似松,曰善群;竹质地犹石,方可成器,曰性坚;竹化作符节,苏武秉持,曰操守;竹载文传世,任劳任怨,曰担当。

有此“十德”,便有“君子如竹”之称许,将幽绿苍劲的竹子移栽到廊前窗下,朝夕相看,如对良友。

每当月白风清之时,竹影婆娑,引发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诗心画兴。

直到今日,中式古典园林中,依然处处可见竹的卓越风姿。

魏晋风流,名士与竹园
于历代诗文集中寻觅种竹赏竹的名士,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时的顾辟疆。

魏晋时期,文人名士多淡漠仕途而寄情山水,心神向往追慕着山水自然之美。

顾辟疆在吴门营建“辟疆园”,此园以竹树、怪石名噪一时,有“池馆林泉之胜,号吴中第一”之美誉。

李白《留别龚处士》中有“柳深陶令宅,竹暗辟疆园”之句,将辟疆园的竹与陶渊明宅的柳相提并论。

晚唐诗人陆龟蒙有《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传世--“吴之辟疆园,在昔胜概敌。

前闻富修竹,后说纷怪石。

”足见绿竹之于辟疆园,是为文人情怀之极致体现。

西晋年间,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常宴席于竹林之下,游憩于竹林之中,伴清风明月,听竹海风声,后人称为“竹林七贤”.而因书圣王羲之一幅《兰亭集序》名留千古的会稽兰亭,至今仍挂着“竹阴满池清于水,兰气当风静若人”的楹联。

唐诗宋词中的竹与园林
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慕丝毫不减。

“山水田园派”派领袖诗人王维《竹里馆》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 夜晚独坐于竹林中弹琴长啸,月光洒满竹林,竹影摇曳,清风和唱,多么清雅绝俗的竹林意境。

白居易在《养竹记》开篇中如此下笔--“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虚受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以竹喻人,以竹自况,这正是历代文人对竹深爱不绝的表现。

宋代以竹景知名的园林,当为苏州沧浪亭。

此园始筑于五代,后北宋诗人苏舜钦罢官居住苏州,重新修葺成以“竹”驰名的名园,并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将此园命名为“沧浪亭”.其在《沧浪亭记》中如此描绘--“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沧浪亭》诗中亦有“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山面曲水,修竹慰愁颜”的诗句,主人对绿竹的欣赏偏爱可见一斑。

而沧浪亭竹景最胜之处,莫过于“翠玲珑”.此名来源于苏舜钦《沧浪怀贯之》诗中“秋色如林红黯然,日光穿竹翠玲珑”之句,小轩前后遍植翠竹,日光穿竹,光影零乱而精致,而风摇翠竹更发出了一种类似玉板相击的清音。

轩内家具均以竹节装饰,壁挂竹画,透过窗棂唯见空灵苍翠,一副“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的竹对联更是点睛之笔。

明清园林:无竹不园
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以竹造景之风趋于鼎盛。

竹与山石、亭台、水体、园路等相互搭配,营造出竹径通幽、粉墙竹影、移竹当窗等诗意风雅的园林之景。

设计者不但借竹作为人格象征抒情言志,亦将竹作为水墨丹青构建画图,甚至代替丝竹弦管聆听清音……
《红楼梦》中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便有一处以竹作景的轩馆“潇湘馆”.林黛玉说“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曹公写景只着八字“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道尽了潇湘馆的音景之
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