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东北方言词缀“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东北方言词缀“挺”
作者:侯海霞
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0年第03期
摘要:东北方言词缀丰富,极具特色。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东北方言词缀“挺”的来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语音方面的同化和经济原则机制双重影响下,形成“挺”后缀。
关键词:东北方言词缀挺
一、引言
笔者近读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后附式双音谓词》一文,收获颇多,但对聂文将“X挺”看作是“X得慌”的变读这一观点不敢苟同,在此笔者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的南部,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其方言大部分地区(辽南、辽东除外)与北京话接近。贺巍先生在《东北官话的分区(稿)》一文中将辽宁境内方言分胶辽官话、东北官话和北京官话。宋学《辽宁语音说略》根据方言语音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方面的差异将辽宁方言分为四区(《中国语文》1963年第2期)。其中第一、二区相当于胶辽官话区,第三、四区包括东北官话区和北京官话区,二者分区大致相同。笔者籍贯辽宁海城,并长期居住于此,本文讨论时涉及到海城话带后缀的“挺”,旨在谈一下自己对“挺”后缀的看法,同时为辽宁方言词汇的研究提供一点资料。
二、“挺”后缀的结构与特点
“挺”是东北官话特有的后缀,带后缀“挺”通常表示不满情绪,带有贬义。如聂志平所说“在词义方面,除‘暄挺’以外,都表示由于非主观的外在原因而使人产生心理、生理上不舒服的感觉。”
聂志平将黑龙江方言“挺”这个后缀分为A、B两类。
A.捂挺烤挺硌挺沤挺噎挺拔挺烙挺控挺烫挺熏挺杀挺箍挺蛰挺塞挺呛挺撑挺吹挺扎挺踩挺撸挺咬挺压挺勒挺晃挺磨挺楦挺晒挺绷挺抻挺粘挺憋挺冻挺揪挺齁挺窝挺溻挺蹾挺
B.饿挺闹挺吵挺酸挺累挺忙挺闷挺痒挺潮挺热挺堵挺冷挺辣挺愁挺烧挺顚挺麻挺胀挺旷挺暄挺挤挺烦挺别挺
在海城话中,上述“X挺”结构都能换成“X得慌”结构:捂挺烤挺硌挺/捂得慌烤得慌硌得慌,“X挺”和“X得慌”都表示不舒服的感觉,词义相同。聂志平谈北京话中有“X得慌”而无“X挺”,黑龙江方言中两者都有说,而“X挺”更多见。“基于两者的这种一致性,似乎可以把‘X挺’看作是‘X得慌’的变读:‘得慌挺’”。在此,聂志平先生也只是一种推断,没能完全肯定。此外《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刘倩,暨南大学,2005)认为东北官话中的“挺”是双音后缀合音的结果,即两个音节,前一个音节的韵母脱落,后一个音节的声母脱落,在经过韵母的变异而形成的“挺”的语音形式。不过这个双音后缀的本来面貌是什么目前无法考,只能从其他方言“得慌”“得亨”“得声”等语音形式中判断,头一个音节的声母是[t],后一个音节以后鼻音为韵尾。
经过实地调查,笔者发现海城话同时存在“X挺慌”结构,而且成系统、成规模地出现,凡能进入“X挺”前的X,都可构成“X挺慌”。例如:
捂挺慌烤挺慌硌挺慌沤挺慌噎挺慌拔挺慌烙挺慌控挺慌烫挺慌熏挺慌杀挺慌箍挺慌蛰挺慌塞挺慌呛挺慌撑挺慌吹挺慌扎挺慌踩挺慌撸挺慌咬挺慌压挺慌勒挺慌晃挺慌磨挺慌楦挺慌晒挺慌绷挺慌抻挺慌粘挺慌憋挺慌冻挺慌揪挺慌齁挺慌窝挺慌溻挺慌蹾挺慌
饿挺慌闹挺慌吵挺慌酸挺慌累挺慌忙挺慌闷挺慌痒挺慌潮挺慌热挺慌堵挺慌冷挺慌辣挺慌愁挺慌烧挺慌顚挺慌麻挺慌胀挺慌旷挺慌暄挺慌挤挺慌烦挺慌别挺慌
马彪提出“状态词缀”是与词根结合松散的表现某种语用含义的词缀,是介于构词词缀和构形词缀之间的语用词缀。并论述了状态词缀的特点:第一,状态词缀无实在意义,只描摹某种状态,即附加语体、感情色彩,突出主观情态及增强程度,具有描写性语用含义;第二,状态词缀与词根结合不紧密,去掉一般不影响词义,词根是词汇意义的承载者,可以单独使用而词义基本不变;第三,状态词缀的书写形式几乎只是单纯记音,不表示意义,在多音节中有的状态词缀被视为音节而不是语素,状态词缀有独特的读音规律,语音形式变化与词缀化相对应,形成了不同于一般词缀的形、音、义对应规律。
三、“挺”后缀的来源
聂志平的论述没有明确指出东北官话“挺”这个后缀的来源,面对上述语言事实,依据马彪先生的论述,笔者在此推测东北方言后缀“挺”的形成原因:
X得慌
X挺慌
X挺
(一)语音方面的同化
语流内的一连串音紧密连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断改变,有时难免相互影响,产生明显变化,这种语音变化称为“语流音变”。最常见的语流音变是语音的同化,即语流中两个相邻的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其中一个音由于受到另一个音的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近,声母、韵母、声调都有可能发生同化。语音同化现象的分类,在相关语言学著作中都有详尽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X得慌”中“得”受“慌”的同化,变为以后鼻音收尾,这种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称为“顺同化”。同时东北方言中,存在不送气读为送气现象,如:花朵、蝴蝶
、撞人等等,最终“X得慌”变为“X挺慌”。
(二)经济原则的制约
从语言本身来说,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信息的工具。如果能用更简明手段表达相同信息,作为语言的使用者来说,更愿意选择简单明快的表达方式。“X挺慌”由两个后缀构成,形成双音后缀。东北人性格豪放、直率、幽默,所以反应这一地区的方言口语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北京话中有“X得慌”而无“X挺”,黑龙江方言中两者都有说,而“X挺”更多见,足以说明东北方言以简洁为主。基于状态词缀特点,与词根结合不紧密,去掉一般不影响词义,词根是词汇意义的承载者,可以单独使用而词义基本不变。因此在不失原意的情况下,“X挺慌”中“慌”音逐渐脱落成为“X挺”,适应了词语“载体小、内涵大”的需求。
海城话中保存的“X挺慌”这个形式更能解释“X得慌”与“X挺”之间的关系。“X得慌”在语音同化作用下变成“X挺慌”,“X挺慌”在经济原则影响下变成“X挺”。并非像聂志平先生所述:似乎可以把“X挺”看作是“X得慌”的变读。
参考文献:
[1]聂志平.黑龙江方言后附式双音谓词[J].语言研究,1995,(1).
[2]刘倩.东北官话形容词生动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5.
[3]马彪.古代汉语状态词缀的变化发展[J].语言科学,2008,(5).
(侯海霞辽宁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