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聋人手语与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
摘要:每一种语言都是由语素﹑词﹑词组﹑句子等语法单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

手语到底有没有语法?如果说手语的语法特征就是汉语语法的特征,那么为什么使用汉语手语的人群写出的文字与使用汉语的听人不同。

如果说手语有语法规则,那么规则是什么。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聋人手语汉语语法差异
1、有关手语
手语是人们在聋人环境中使用手的指式、动作、位置和朝向,配合面部表情、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来表达特定意思的交际工具。

中国手语在使用中还可以分为手势汉语和自然手势。

手势汉语是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按照手势与词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打出来的,因而它没有独立的语法和构词体系,它的语法和构词规则是从属于现代汉语的,目前,在教学中使用的就是这种语言。

而自然手语是聋人之间进行交际的语言,其特点是与有声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受有声语言语法规则的制约,有自己特有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

本文所探讨的就是指这种自然手语,即聋人手语。

2、聋人手语的语法
手语的语法是讲单个手势的构成规则和多个手势联合起来表达意思的结构规则。

手语是靠眼睛看来接受信息,靠手和身体表情组合运动发出信息。

怎么看顺眼和好懂,怎么打舒服顺手,是有规律可循的,那就是手语语法规则。

很多聋人不知道或者讲不出手语语法,不是他们不懂,而是他们打的好,通过自然途径获得母语一样地自然地掌握手语的。

汉语语法是在掌握流利的汉语(积累大量手语词汇、经过大量手语对话实践,用手语表达像脱口而出一样熟练不用多想就打出来)后才学的,上小学或者中学才学汉语语法。

但是学习第二语言或外语时,才一边学习词汇一边学习语法。

好多语言表达方式时约定俗成的,习惯了的方式,甚至讲不出什么道理,反正就这样感觉对。

(靠自然天成的语感来判断表达是否合适,合乎习惯)。

2.1手势的组成
每个手势表示一个概念,一个(或几个)意思。

单个手势的构成要素有:
(1)手形(如字母和数字的指式,I,V,E,U,Y,Q,L, J,X,// 1,2,3,5,6,7,8,9,10。

注意,字母和数字手形一样,没有和数字4手形相同的字母)
(2)手的移动(移动方式有:来回摆动,上下移动,不规则抖动、擦、抹、切、削、旋转、绕、敲,拍等)
(3)手的位置(手与身体的位置关系:在头上、脑门、太阳穴、脸、脖子、胸部,胸前,腹部、手、胳膊、肩膀、腿等等)
(4)手掌心的朝向(朝外,朝向自己身体,双手掌心相对或并列等)
(5)还有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喜怒哀乐、皱眉,皱鼻子,眼睛睁开或眯成缝儿,各种口型)其中手形是手语词的核心元素,不可缺少。

手的位置、移动、掌心朝向是以手形为依托的。

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起到语法/修辞作用。

高兴的表情、生气的表情表示不同的句子表达方式(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和感叹句),还有用肩膀侧转和视线交替变化,表示不同角色和不同角色之间对话。

2.2从词性的角度分析汉语的手语词汇有下列特点
2.2.1 数量词汉语手语中手语中数量词的表达有以下的方式
(1)用数词的重复组成量词。

例如:用一棵、一棵的树组成“一片树”中的“片”。

例如:“很多”虽然有“很”和“多”都有手势词语,但有时也还是用具体的可视的四指来代替“很多”的手势。

例如:“每个”。

“每”和“个”各有手势,但还是用“一个个”的“玉米”来表示。

(2)借用。

用意义相近的词代替手语没有的词。

例如,用“众”借代“群”。

(3)用手势中可以表达的自然手势。

例如,“一群蜜蜂”中的“群”——双手手腕相对,十指向上。

2.2.2 连词在手语中聋人不使用或者很少使用连词,更多地用动作的顺序、动作的停顿时间的长短和表情代替书面与中的连词。

比如:“看书!可是看不下去”中的“可是”聋人就用“打哈欠”的动作表示。

又如:“(先)把面团搓成长条,(然后)擀一擀,(最后)切成劲儿”
2.2.3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形(屈折)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变形(屈折)指某一手势在动作的细微变化和重复带来意义上的变化。

比如:动词“摔”,手势动作重一些、快一些、幅度大一些表示不同的“摔”。

形容词“骄傲”头向上仰的幅度表示程度的“傲慢”。

2.3聋人手语与汉语相比语序的差异
(1)宾语+动词式
也就是“目标(宾语)”在前,“动作(动词)”在后的顺序。

(很像汉语中“把”字句的顺序)例如:球/扔(汉语意思是扔球,把球扔出去),先打“球”的手势,后把“球”的手势往外移动,成“扔”的动作,结果球没了,是扔出去了。

球/接(汉语意思是接住球,把球接住了),先打“球”的手势,然后移向自己胸口,球的手势没变,表示接住球了,手里还有球。

书/拿(汉语意思是把书拿过来,拿书来),先打“书”,指着一边,意思是那本书,瞄准目标,再伸手去拿。

(2)否定词常常在句子后面。

这里/跑/不行(汉语意思是这个地方不许跑步,这个地方不能跑步)。

先打出”跑“,知道主题词,讲什么事,接着打”不行“的手势。

重要的信息在最后,记得时间长一些。

说了长句子,好多人的短时记忆效果通常是记住最后和开头几个手势记得牢,中间的部分忘得快。

(3)先打出表示行为的目的词语,后打出表示行为的对象的词语。

例如:汉语:我想回家。

手势语:家回我想
(4)出表示某件事物或意愿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没有吃饭。

手势语:吃饭没有
(5)用手势语词表示疑问句时,往往先打出被疑问的事物,而将表示疑问的词放在句子末尾。

例如:汉语:什么会?手势语:会什么
(6)先打出被修饰、限制的事物名称,后打出表示修饰、限制的手势语词。

例如:汉语:我有一件新衣服。

手势语:衣服新我有一
2.3 聋人手语句子成分与汉语相比缺少一些词类:
(1)缺少汉语中的虚词。

聋人手语中一般不打虚词,并不影响句子的表达。

例如:汉语:我和小王在看电影呢。

手势语:电影看我小王
(2)缺少汉语中的量词
在聋人的交往中常常省略某些量词,但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交流。

例如:汉语:一本书一张纸一只鸡手势语:一书一纸一鸡
(3)宾一体现象
手势语构词中,动宾短语与该短语中的名词不分,往往造成动词的省略,要想确定是表示短语的名称,还是表示短语中的动词,要从上下文联系来确定,一般不会影响交流。

例如:手势语中:踢足球与足球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刷牙与牙刷用同一个手势来表示。

参考文献
《中国手语和汉语双语教育初探》杨军辉《中国特殊教育》2002.1
《手语性质分析》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手语性质分析》沈玉林《特殊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刘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