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_孙建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是我国古代才 嗦 的辩证唯物的哲学思想 , 分别来 自 《周易 》和 《尚书 》 。 古代医学家在既有治疗疾病的
经验的基础上 , 借用阴阳五行学说来解释人体生理 、 病 理的各种现象 , 并用以指导总结 医学知识和临床
经验 , 逐 渐形成 了以阴阳五行 学说 为基 础的中医学理
对立制约和消长中所取得 的动态平衡 , 是人体生命
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现实意义
“中和 ”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杨 合 观念之州 , 影响深远 , 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理论价值和
现实意义 。
随着百家争鸣的出现 , 中国古人对 “和 ”的认识 也进人了更深的层次 , 和谐不再仅仅是自 然的法则 , 而且成为社会的法则 。 “中和 ” 可以分解为 “中 ”与 “和 ” 两个层面的意义 , “中 ”指个体性 、独立性 、自 我性 、主体 比 “ 和 ”指关系性 、交互 胜 。 “中和 ”之意 义包括多元性 、主体性 、平等性 、和合性 。即各主体 间通过对话 、交流 、互渗 、互化等渠道 , 在多元统一
而精确的定义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 美国文化人 类 学 家洛 威尔 曾经说 过 “ 在 这个世 界上 , 没有别 的 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 。 我们不能分析它 , 因为它的成 分无穷无尽 我们不能叙述它 , 因为它没有固定形 状。 我们 想 用字 来 范 围它 的意义 , 这 正 像 要把 空 气 抓在手里似的 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 , 它除了不在我 们 手 里以外 , 它 无 所不 在 ” 。 尽管 如 此 , 文 化学 者们 还是在文化的本质问题上达成了 共识 , 认为 “ 文化是 自然 的人化 ” , 包 括 “以文化物 ” 的物质 文化和 “以文
定和人 民的幸福 。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 必须坚 持 “和而不同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绝不是要 求所有的社会成员整齐划一 , 而是必须承认差别 , 承认每个人的特殊性 。 和而不同 , 不同而和 , 理应成 为一种世界民族与文化 的伦理规范和运作原则 , 坚 持 “和而不同 ” 、 “和平相处 ” 的外交理 念是我们参 与国际社会事务的一贯立场 。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依 赖每一个国家的统一 、稳定与共 同发展 。 儒家 “和而 不 同 ” 的思想 , 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深厚的思想文化基 础 , 也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年
月第
卷第 期 邢 淤 ,
,
,吻
· 述评 ·
论中医药文化的内涵与核心价值
孙建中
河南中医学院 , 郑州
摘要 文章从 “文化 ” 人手论述 了中医药文化的内涵包括中医内在的价值观念 、 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为规
进而从中医对生命 的发端和整
范 、 器物形象等文化元素 , 认为其核心是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 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崇尚天道 , 自 然无为 。《老子 》第七十七章有云
“ 天
之道 , 其犹张 弓软 。 高者抑之 , 下者举之 , 有余者损
之 , 不足者补之 。 天之道 , 损有余而补不足 ” 。 在天道 自 然的阴阳消长中实现了 大自 然的和谐 , 天道自 然的 和谐是大和谐 。 中医治病的基本原则是 “热者寒之 , 寒者热之 , 虚者辛 随 , 实者泻之 ” , 目 的也是构建体内 阴阳的和谐 。道家 的天道思想与中医治病的基本原 则是完全一致的 。道家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
谓 “ 中庸 ” , 朱熹 《中庸章句集注 》说 “中者 , 不偏不 倚 , 无 过不及 之 名 。 庸 , 常也 。 子程 子 曰 ` 不 偏之谓
中 , 不易之谓庸 。 中者 , 天下之 正道 , 庸 者 , 天下之 定 理 ” '。 朱熹 《 朱 子语类 》卷六 寸 二 指出
, 电话 一 , 一
无极生太极 “ 二 ”是阴 、阳两仪 , “一生二 ”是太极
是不谋而合的 , 儒家思想是中医理论体系构建的文
化基础 。 道 家思想与 中医药文化 道家思想 的杨 合 在
生两仪 “ 三 ”是阴阳化合而成的 “ 和气 ” , 是在 “ 二”
阴阳 的基础 上生 成 的新 “ 一 ” , 是 “阴阳和 ” , “ 二
从做 人 的角度 区分了 “和 ”与 “同 ” , 提 出 “君子 和而
此 址 戒 , , 明 义汤 李灿东 ,纪立金 ,鲁玉辉 ,等 论 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 点 中华中医药杂志加 , 《 的一
一
”
一 ,
已 目
一 ,
旧
压
印 加 记
不同 , 刁 叭 同而不和 ”
一 肠
肠 海 口海南出版公司 ,
, 一 , 雨 伪 ·
贾成祥 ,贾秋英 论岐黄文化的根源与根本 中医学报 , 」 认 石 动 伍 咖 找 泊
,
中使 自 我的个体性 和主体性加强 , 在对立互补中以 成就 自 我的健康发展 。 厚德载物的和合思想是中华
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 、独特的 、延续不断的 哲学概念 、文化理念 、政治理论和社会理想 。 孔子则
个生命过程以及防治疾病的观念论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在于中和 并论述了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现代价值 。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 内涵 根源 价值
一
, ,
,
, , ,
,
加
研究中医药文化 , 首先必须搞清楚中医药文化的
化包括 中医内在的价值观念 、思维方式和外在的行
内涵 , 搞清楚研究的对象和具体内容 , 同时还必须明 白 其核心价值 , 唯此才能把握中医药文化的灵魂 , 才 不至于使中医药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偏离方向 。 中医药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 一 个 复 杂 的社会 现 象 , 要 给文 化 以严 密
生命发 端 于 “阴 阳和 ” 中医理论 认 为 阴阳 之气是 生命 的基 本 物质 , 《素 问 · 宝命 全 形论 》 日
禹锡 《鉴药 》所 说
“ 过当则伤和 ”。由于对 “以平为
中华中医药杂志 原中国医药学报
年
月 第 卷第 期
淤 ,
,
,
·
·
期 ”的重视 , 中医治病时非常强调对 “ 度 ” 的把握 ,
非常重 要的文化基 础 。
“阳 ”的状态的一种规定 , 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 本条件 , 是阴与阳在保持各 自 功用和特性 的情况下 ,
通过相互作用所达到的整体协调状态 , 所谓 “阴阳 匀平 ” 《素问 · 调经论 》 , “阴平阳秘 ”就是阴阳在
中医理论蕴含的人文精神 中医理论又反过 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传统文化 。 如阴阳五行学说本
生三 ” 就是阴阳两仪化生的 “和气 ” , 所表述的是浑 然一体的状态 。 更具体地说 , 作为化生生命的 “三 ” , 就如同受精卵 。 人的生命就根源于阴阳合和而后形 成的受精卵然后形成的胚胎 。 健康有赖于 “阴阳和 ” “阴阳和 ”伴随着生 命生长的整个过程 , 是生命过程健康的重要保障 。 《素问 · 生气通天论 》 日 “阴平阳秘 , 精神乃治 阴 阳离决 , 精气乃绝 ” 。 “阴平阳秘 ”是分别对 “阴 ” 和
术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 并最终达到弘 扬 中国传 统 文化之 目的 。 中医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是 中医理论形成的文化基础 。 中医学是植根于中国传统 文化 的生命科 学 , 其价值取 向 、思维模 式乃至表 述方 法都来 自 传统文化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理论的源头 活水 , 成 为构建 中医药理论 体系的文化基础 。 儒家思想与中医药文化 仁学思想是孔子思 想 的核心 , 儒 家 的仁道 与 中医 的仁 术 就是 一种 最 为
尤其要避免用药太过的弊端 。 对此 , 《黄帝内经 》 提
出了 “气增而久 , 夭之 由也 ” 的观点 , 认 为一种治法
不宜应用时间太久 , 否则容易使病情走向另一面 。 例 如 , 过汗则伤 阳耗津 、过下则伤 中损液 、过 温则 伤阴 、过寒则伤 阳等 , 都体现了 “中病即止 , 勿过其
度 ” 、 “以平为期 ” 的思想 。
是儒家 “致中和 ”思想渗透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结果 。 中医治病 用药 的原 则是 中庸 、中和 , 太 过与 不及都非
良策 。 用 药 治 病 就是 为了调 和 阴阳 , 如果 用 药 “太 过 ” , 必 然带来 新 的不 平衡 , 又形 成了病 态 , 正 如刘
不倚的健康环境 , 其中包括平衡与和谐 。
最 好 推 广 和运用 , 是 对 既往 的 阴阳五行 学 说 的极 大 丰富和发展 。
维生理想在 “阴阳和 ” 中医维护生命的方 法和 手段 就 是 燮 理 阴 阳 。 在 中医看来 , 在 正常情 况 下 , 人体中阴阳两方面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 。 疾病 的
发生 , 从根本上说 是 阴阳的相对 平衡被 打破 , 即阴阳
化 大 ' 的精神 文化 。 而物质 的东 西之所 以也 能被称之
为规范 、器物形象等文化元素 。 其中的杨 合 是价值取 向和思维方式 , 是哲学的根本问题 。 中国传统文化与 中医药文化之间存在着母子关系 , 中医药文化从中 国传统文化脱胎而来 , 又对中国传统 文化具 有反哺 作用 。 研 究 中医药文化 的根 本宗 旨在于为 中医药 学
的最佳状态 。 这种生命 的最佳状态源于阴阳两者互 相调 节而 维持 的相 对平衡 , “阴平 阳秘 ”是 中医学用 阴阳学说对人体正常生理状态的概括 , 是人体健康 状态的表征 , 作为中医学判断人体健康状态 的标准
而被广泛 应用 。
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以自然界运动变化的现象和
规律来探讨人体 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变化 , 从而说 明人体 的机能活动 、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 中医学 的阴阳五行学 说 是对 既往 的阴 阳五行 学 说的
的偏盛偏衰代替了正常的阴阳消长 。 既然阴阳失调
“ 肝 胆相 照 ” , 由中医 “ 肝胆相
就汉语而言 , 有些 中医学的专业术语已经成为
汉 语 的普通 词 汇 , 如
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 那么 , 调理阴阳 , 使失 调的阴阳向着协调方 面转化 , 恢复 阴阳的相对 平衡 ,
以达 到和重构 “阴阳和 ”的状态 , 则是 中医治病 的基 本 原则 。 论 》说
弊 ” , 借以比喻指出社会问题以求改正向善 。
话的意思是 , 要细致地审察阴阳病变之所在 , 加以调
整 , 以达到 阴阳平衡 的目的 。 “以平为期 ” 的治疗 理 念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中和 , 具体到中医学 ,
最根本 的 “中和 ”在于 “阴阳和 ” , 即构 建 中和而不偏
直接 的关联 。 中庸思想 是儒 家文化中的重要 内涵 。 所
为文化 , 是 因为一方面人类创造的器物中包含着人 类 的智慧 和科技 , 另一方面其 中蕴藏 着人 文精神 。 因
此 , 文化的杨 心和精髓 在于精神而不 在于物质 。 基于 以上对 “文化 ”的认识 , 我们 认为 中医药文
通讯作者 孙建 中 , 郑 州市金水路 号河南 中医学院 , 邮编
下之正道 。 庸者 , 天下之定理 。 中庸就是 “ 以中为常 ”
之意 , 也即把 “中和 ”与 “中正 ”作为常道加以运用 。 中医治病 “以平为期 ” , 要求无过无不及 , 实现阴阳 的平衡 。 中庸思想与中医构建中和的生命环境的理念
一切生命 的形成和起源都根源于 “阴阳和 ” 。《道德 经 》第四十二章说 “道生一 , 一生二 , 二生三 , 三生 万物 。 万物负阴而抱 阳 , 冲气以为和 ” 。“道生一 ”是
“中庸之 中 ,
·
中华 中医药杂志 原 中国医药学报
年
月第
卷第 期
,
,
,
实兼中和之义 ” 。由此可见 , 中庸与中和的精神实质 是相通的 , 中庸思想的实质 即为中和思想 。 中者 , 天
火 生有形 , 不离阴阳 ” 。 ` 而阴阳之气要作为生命的 基本物质最终使生命得 以形成的根本在于 “和 ” 。
表里 ”的脏腑理论 比喻真诚相见 。 “ 针贬 ” 本来是中
医学 术语 , 针 者 , 以针刺 也 贬者 , 以石 刮也 。 运用针 刺 治病 的医术称 为针 , 运用贬 石治病 的医术称为贬 , 后来形成汉 语 的普 通词汇 , 如 “ 痛 下针贬 ” 、 “ 针贬 时
用药原则是 “致中和 ” 《素问 · 至真要大 “谨 察阴 阳之 所在而调 之 , 以平为期 ” 。 这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