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梨园春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二、中国戏曲形成:宋代南戏
南戏用多种表现 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 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 形式
南戏——赤桑镇
【知识延伸】
“辉煌的宋代”,从文艺科技成就?探究其根源? 翻阅读课本:P23、P24、P32、P35、P39
宋代科技文化辉煌
1、政治:国家分裂中局部统一、稳定 2、经济:(根本)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市民阶层兴起 3、文化:①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 ②理学兴起 4、对外: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对外交流频繁 5、继承性:在隋唐文化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6、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是古代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的根本原因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 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
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之一 — 傩戏
【学以致用】
1、《周礼》中记戈扬盾,„ „以索室逐疫。” 材料中记载的是哪一活动仪式 A.傩 B.祭祀 C.京剧 D.元杂剧
A
2、我国原始时代流行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社会生产力低下 B.避邪消灾 C.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 D.人们思想愚昧
评剧 豫剧 越 黄梅戏剧
粤剧
四中 魏爱存
一、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高考题分布: 1、2008年 海南 选择题型 2、2008年 江苏 非选择题 曲 3、2011年 福建 选择题型 三、学习思路:
考京剧形成 考以京剧为突破口考古代戏
考京剧形成、地位
1、纵向:主要掌握考京剧,对其它剧种需要了解, 以便形成古代戏曲知识体系 2、横向:把戏曲放到某时期做为“陪衬”来考查
参考答案:古都,是文化中心;前朝文人相对集中;元 代废科举,儒士移情于词曲。(如果答出“经济重心南移” 同样赋分)(3分)
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 成熟,主要是指:
A、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 通百姓的生活 B、不断融合吸收,博采众长,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 剧种的长处
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3、中国古代戏曲源远流长,京剧是其中的 杰出代表,下列属于京剧产生原因的是 ①汉调、徽调合流并逐渐融入北京语汇 ②艺术家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③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口味 ④“同光十三绝”的努力
D
A.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4、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 业选择,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①老大能歌善舞,在北京表演京剧 ②老二精明能干,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③老三子承父业,在家乡购田置产,安居乐业 ④老四去了江西平遥,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 化功能。
京剧的角色划分
【 P43 解析与探究】 从左到右: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 从左到右: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
京剧的表演艺术 舞台 行动 的写 意 ── 有话 则长 无话 则短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 • • • • • •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王实甫:《西厢记》
关汉卿: 元杂剧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 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 被誉为“元曲的第一家”、曲圣、 东方的莎士比亚.
元曲
昆曲 汤显祖
三、元杂剧——古代戏曲的成熟
1、背景:(结合元曲来理解) ①元代多年不行科举,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 将一腔 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②黑暗统治,人民的悲惨遭遇 2、特点: 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②形成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3、地位: 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②元代进入了古代戏曲的黄金时代
①特定的时代背景 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文艺家等了解 ②艺术继承性 ③特殊阶层的物质文化精神需求 文人阶级、市民阶级
任务:3分钟做完【课堂检测案】
课堂检测案】 1、B 2、B 3、A D 6、C 7、A
【
4、B
5、
“梨园”由来?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 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 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 用表示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弟 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P42 知识链接 中国的地方戏曲
中国的地方戏曲
除京剧以外,中国还形成了其他丰富多彩 的地方戏,据统计,有360多种,称得上世界 之最。
D、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 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代同治、光绪年间 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这幅画的面世,正值京剧盛世的历史时期,这对 了解当时演员的扮相、服饰及前辈艺术家的风采,是 极为珍贵的文献资料。
京 剧 概 况
形成
乾隆末年:徽班进京 道光年间:京剧形成
瓦舍是专门的娱乐场所,它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剧场的正式 形成。它历经了北宋、金、元、 明朝前期400余年时间。
思考:瓦舍出现说明了 什么?
角度提示: (1)商业、城市角度 (2)戏曲角度 (3)市民阶层角度
南 宋 临 安 的 瓦 舍
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⑥主要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⑦通过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不断融合形成 ⑧程式化、大众化、民族性、世界化
•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 批判、继承、发展 • 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又要不 断向外学习
戏曲发展历程
起源 ——从傩到梨园 形成 ——宋代南戏 成熟 ——元杂剧 发展 ——明清昆曲 新高峰——“国粹”京剧
四、昆曲——百戏之祖
(1)演变: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的鼎盛时期。 (2)地位: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京剧等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材料一 至(元)中叶以后,则剧家悉为杭州 人„„盖杂剧之根本地,已移而至南方,岂非以南宋 旧都,文化颇盛之故欤。„„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 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现在)废之, 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王国维认为杭州成为元杂剧 中心之地的主要原因。(3分)
配乐美, 唱腔美, 动作美, 服装美, 布景美, 化妆美, 唱词美……
京剧美在何处?
京剧的艺术手段
京剧的演奏器乐
京胡 月 琴
弦子
单皮鼓
大锣
小锣
①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 装都有一定的谱式。 ②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传统 ③艺术手段上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 ④演奏器乐上用锣鼓、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 染气氛 ⑤“字正腔圆”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诗、词的文学情 韵,亮相和定型给人以雕塑的美感
B
材料一: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 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 戈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二: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 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 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设问:材料一“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 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3分)
成熟---- 同光年间(“同光十三绝”) 传播---- 先全国流行、后走向世界
结合课本P43,分析京剧地位 ⑴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 粹”。 ⑵后来又逐步走向世界,在人类文化的殿堂上放射奇光异彩
①、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②、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等社会阶层的文 化娱乐需要; ③、四大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不断融合 ④、京剧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