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程增强效应与突触可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时程增强效应与突触可塑性
海马三突触回路中的LTP成为80年代神经生理学的热门研究课题,似乎找到了海马记忆功能的细胞生理学证据。
特别是经典条件反射性LTP现象或习得性LTP现象的研究,更表明它与学习记忆过程的密切关系。
以离体脑片的LTP为模型,在80年代深入研究其分子神经生物学机制,又发现LTP形成的生物化学基础:条件刺激引起突触前末梢释放谷氨酸,在突触后膜上谷氨酸与NMDA受体结合,使钙离子通道门开放,钙离子流入突触后细胞膜内。
非条件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去极化,并清除钙离子通道口上的镁离子,使钙离子通道畅通无阻。
所以,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结合,能最有效地使大量钙离子流入细胞内,发挥第二信使的作用。
这种发现支持了LTP,及其生化机制不仅可作为学习过程,而且可以作为记忆过程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然而,对LTP现象广泛地比较研究,却发现许多不支持其作为学习记忆唯一基础的科学事实。
首先,LTP并不是海马三突触回路所特有的细胞生理现象,在海马以外的许多神经标本,甚至非神经的可兴奋组织标本(心肌细胞),于特定条件下均可引出LTP现象。
其次,在小脑等结构中,还发现与LTP相反的生理效应,即长时程抑制效应(LTD)。
恰恰是在小脑结构中发现其为快速运动性经典条件-反射形成的基础。
因此,如果把LTP看成是学习记忆的基础,那么,LTD也应同等对待。
第三,除了LTP和LTD以外,又发现了另外两种突触生理现象。
在称之为输入输出转换效应(ITTO)基础上,形成的长时程增强或抑制,即ITTO-LTP或ITTO-LTD。
LTP或LTD主要影响突触后电位的变化,造成长时程增强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总和效应,出现明显的场电位,从而改变着突触的兴奋承平。
与场电位幅值的长时程增强效应不同,ITTO-LTP或ITTO-LTD则影响着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后电位(后兴奋电位和后超级化电位)。
因此,ITTO的长时程效应改变着
细胞单位发放频率。
从上述3个方面,我们可以明确地说,LTP并不是海马记忆机制的特异性细胞生理学基础。
LTP仅仅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细胞生理学表现形式。
LTD,ITTO-LTP,ITTO-LTD联想性LTP或LTD也是突触可塑性的细胞生理学表现形式。
因此,突触可塑性的变化才是记忆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突触可塑性变化可以发生在各种
神经元之间,并不限于海马三突触回路。
所以,三突触回路中的LTP并不是记忆的唯一基
础。
当然,这并不能否定三突触回路的LTP可以作为研究记忆生理基础的一种特殊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