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浅谈审计人员如何提升干部能力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审计人员如何提升干部能力素养
XX厅长在省厅春季培训会上,对新时代全省审计干部能力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需着力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范风险等“八种能力”。
基层审计人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努力提升“八种能力”,笔者认为需从政治担当、政策学习、质量意识、数字化审计理念、综合分析、表达技巧这六个方面着手加强。
一是要强化政治担当。
审计人员要把讲政治放在审计工作的首要位置,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自觉将讲政治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要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扣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政策落实、民生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等改革发展重点,坚持重大工作主动报告,重要问题及时反映,勇于担当。
面对问题不推诿、面对大是大非敢亮剑、面对矛盾敢迎难而上、面对失误敢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斗争,把敢担当、勇作为化为一种自觉行为,更好地推动审计在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二是要强化政策学习。
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广、审计对象复杂、专业能力要求高。
特别是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发改委对重大项目稽察、财政部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监督检查、国资委对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等工作职责将划入审计部门,审计工作责任更重、地位更高、影响更大。
审计人员既要掌握丰富的业务知识,也需要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
必须加强对与审计相关的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要善于学习政策
法规、研究政策导向、掌握政策精髓,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成为善于发现、分析和处理重大问题及潜在风险,适应审计事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要强化质量意识。
审计人员要始终牢记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这一理念,严格按审计程序实施审计,强化各环节控制。
在审计方案制定上,要读懂弄透政策法规,提高审计方案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在实施中不偏离、不走样,避免审计方案与审计实施两张皮;在审计证据获取上,要保证审计证据在质量和数量上具有适当性和充分性,形成能支撑审计结论的证据链条;在审计定性评判上,要利用好省厅《指导意见》,客观审慎评判,支持和保护改革发展中的创新探索和新生事物,剖析提示政策风险;在审计情况归纳提炼上,提高综合分析的层次和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政策措施得以有效执行提供科学参考。
四是要强化数字化审计理念。
积极推进审计全覆盖必须跟进大数据审计,通过对获取的各种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横向整合,使审计结果由主要反映部门单个问题转变为对所有单位具有普遍性、倾向性、全局性问题的集中揭示,增强了审计工作宏观把控能力,有助于审计人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提出审计建议。
这需要审计人员站在全过程、全方位高度,善于运用大数据思维来开展审计工作,审计中要围绕“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进行海量分析挖掘,精确筛查出常规审计难以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逐步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核查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
五是要强化综合分析。
审计工作实施过程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审计人员必须立足宏观、着眼微观,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进行综合分析,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普遍、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研究。
对于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规律上找原因;对于普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漏洞,分析透彻,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宏观决策服务、为微观管理改进提出建议,当好党委、政府领导决策的“谋士”。
六是要强化表达技巧。
表达能力是衡量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既要求有流畅的口头交流能力,也包括有清晰的文字表达功力。
口头交流能力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既善于坚持原则,也懂得灵活变通。
在针对审计事项进行询问时,要掌握谈话技巧,口气平和,循循善诱,启发和引导被审计对象进行阐述,利用面对面交谈的优势,发现问题线索;在与被审计对象沟通协调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尊重理解对方,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审计人员撰写审计报告时,要条理清楚、简明扼要、直截了当、观点鲜明、重点突出,提出切合实际、操作性强、有前瞻性的审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