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和嗅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文献将物质的味觉阀值和 强度联系起来,例如有人将糖精与蔗糖的阈 值与强度混为一谈,糖精的阈值为蔗糖的 0.5%,那么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二百倍。这 种概念是错误的。阈值代表了某物质开始感 觉强度的零点值,即刚刚开始产生味觉强度 时的物质浓度。在阈值点,各物质的浓度有 差异,但味觉强度是相等的,均为刚刚开始感 觉到的味觉。
I=k(物理强度)n 或logI=logk+nlog(物理强度)
表1—2 一些物质等甜度比较
比较标准(混合物) 10%蔗糖+5.5%葡萄糖 5%蔗糖+11.8%葡萄糖 10%蔗糖+10.15%葡萄糖 5%蔗糖+10.8%乳糖 5%葡萄糖+9.0%乳糖 2%蔗糖+5%葡萄糖+10%乳糖 6%甘氨酸+3.9%蔗糖 5%甘氨酸+5.3%蔗糖 1%蔗糖+2%果糖
第四节 影响味觉的因素
二、舌部味觉敏感性分布
19世纪以前 , 有人便开始了不同味觉物质 世纪以前, 世纪以前 对舌部的不同位置作用时敏觉性的研究。 对舌部的不同位置作用时敏觉性的研究 。 他们发现舌部可表现出多样的敏感性, 他们发现舌部可表现出多样的敏感性 , 不 同化学物质的阈值在舌部有很大的可变性。 同化学物质的阈值在舌部有很大的可变性 。 舌头前部、 舌尖部对甜味有最大的敏感性, 舌头前部 、 舌尖部对甜味有最大的敏感性 , 而舌后部及舌根部则主要对苦味敏感, 而舌后部及舌根部则主要对苦味敏感 , 舌 侧部对咸和酸味呈最大敏感性。 侧部对咸和酸味呈最大敏感性。
被拉长的味蕾细胞组合在一起,一端构成味 凹陷的平面(味微孔内平面),并通过微孔与 口腔唾液接触。味蕾细胞既可以呈微绒毛状, 也可以呈拉长球状出现于味微孔内。味蕾与 自由神经末端不同,前者并不在整个口腔内 分布,而是分布在舌的背部、软腭、咽部、 会厌,喉以及食管上1/3部位;味蕾在舌表面的 突起部位称为乳突;在舌前2/3部位的味蕾集中 分布在小真菌状的表面;舌侧部的味蕾集中 于叶状和垒状的乳突内;舌后部分布的化学 感觉复合物含有大量的味蕾并伴有特定的分 泌腺体。
第一节 味觉系统的组成
味觉系统可以认为由下面三部分组成: 一是用于转导化学信号的受体元素;二 是用于收集和传送化学神经信息的末 端感觉神经系统;三是用于分析传导过 来的感觉神经信息的一种复杂的中枢 神经系统。
转导化学信号的受体,存在有两种基本 形态,既:自由神经末端和味蕾。所谓 “自由神经末端”是指可以在光学显微 镜下区分出来,并且不具有辨别受体或 囊状物包着的神经末端。这些自由神经 末端在整个口腔均有分布,对各种化合 物的作用都有影响。味蕾是一种受体神 经的复合物,这种复合物是由神经纤维 和以一种相当复杂的方式结合起来,且 由20-50个细胞所构成的有机体两部分组 成。
等甜度于与 15%蔗糖 15%蔗糖 20%蔗糖 10%蔗糖 10%葡萄糖 10.1%蔗糖 12%甘氨酸 10%甘氨酸 4.8%蔗糖
式中I表示味觉强度,对糖和盐而言, 式中 表示味觉强度,对糖和盐而言,它等于众多 表示味觉强度 味觉评定员的平均值。 、 对某一物质来讲 对某一物质来讲, 味觉评定员的平均值 。 k、 n对某一物质来讲 , 为 一条件常数。 一条件常数 。 物理强度这里等于测量得到的味觉 物质浓度, 物质浓度 , 以物质的量浓度或重量百分浓度单位 表示。 表示。 幂值n所包含的意义是味觉强度随物理强度变化快 幂值 所包含的意义是味觉强度随物理强度变化快 慢的量。对食糖和食盐来说n﹥ , 慢的量。对食糖和食盐来说 ﹥l.0,这意味着较小 的浓度变化可以产生较大的味觉强度变化;相反 相反, 的浓度变化可以产生较大的味觉强度变化 相反 , 对于酸味的柠檬酸和苦味的喹啉n﹤ , 对于酸味的柠檬酸和苦味的喹啉 ﹤1.0,就意味着 浓度的变化会引起较小的味觉强度的改变。 浓度的变化会引起较小的味觉强度的改变。表1一 一 3总结了部分化学物质的味觉强度公式中的幂值 总结了部分化学物质的味觉强度公式中的幂值n 总结了部分化学物质的味觉强度公式中的幂值 及增加一倍味觉强度所需物质浓度的变化。 及增加一倍味觉强度所需物质浓度的变化。
表1-3 某些物质的n值及增加一倍味觉强度所需增加的浓度 某些物质的n 味觉物质 蔗糖 糖精 L—天冬氨酸-L-苯丙 氨酸甲酯 1-氨基-环己烷-1- 羧酸 氯化钠 氯化钠 柠檬酸 硫酸喹啉 n 1.3 0.6 1.0 0.8 1.3(呷咽) 0.4(舌背恒流) 0.7 0.6-1.0 增大的浓度 1.69 3.16 2.00 2.38 1.69 5.66 2.66 3.16-2.00
卷烟香味化学
毛多斌


本课程的概念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 味觉与嗅觉
人类对自然界的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和嗅觉。味觉和嗅觉属于化学感觉的范畴20 世纪50年代以前,学术界往往将味觉和嗅觉混为 一谈,有时还将味和香味错误地划分为一类。现 在,由于生理学和生物学广泛研究的结果,使我 们认识了味觉和嗅觉在解剖学、生理学以及心理 学上的差异,因此,我们不再将两种感觉混在一 起。需要指出的是香味的产生主要是由鼻腔的嗅 觉器官所引起的,而味则主要由位于口腔内的味 觉器 (主要分布在舌部)所产生的。在烟草等的感 官评价时,香味和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最易忽 视的嗅觉在产品评定中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 味觉产生的机理
产生味觉的化学物质(也称刺激物)刺激受体元素 (味蕾及自由神经末端),由末端感觉神经系统转 导致中枢感觉神经系统。传大脑的信息经分析辨 别便产生味的概念,这可以认为是味觉产生的基 本机理或基本过程。统计数据表明:数以千计的 不同化学成分都可以产生味觉,然而我们通常所 感觉到的仅为有限的几种味觉,既酸、甜、苦、 咸。那么,味觉究竟怎样产生(由化学信息转变 为感觉信息)的呢?这个问题目前尚未定论,主 要趋向两种解释。
1974年,以卡尔.帕夫曼(Carl Pfaffmann) 为首 的研究小组提出了味觉通道理论,他们认为: 人存在一套四种味觉通道与四种基本味相对 应,无论分子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构型,分子 都以不同的强度刺激一种、两种、三种或所 有四种通道。占主导地位的或具最强刺激作 用的刺激决定决定味觉品质,也就是某种具 体的味。所有其它的各种味觉都起源于基本 味的结合。一些对不同味物质敏感性的电生 理学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该理论。
第三节 味觉的敏感性及味觉强度
阈值( 阈值(threshold value)也有人称槛限值,一般 )也有人称槛限值, 包括味和嗅觉两个方面。 包括味和嗅觉两个方面。味觉阈值是指在一定条 件被味觉系统所感受到的某刺激物的源自文库低浓度值。 件被味觉系统所感受到的某刺激物的最低浓度值。 单位可由重量百分数、摩尔浓度以及ppm等来表 单位可由重量百分数、摩尔浓度以及 等来表 示。 一、味觉的阈值 味觉的阈值涉及一个很宽的化学浓度范围。 味觉的阈值涉及一个很宽的化学浓度范围 。 有些 苦味物质的阈值低于0.1%, 而另一些化学物质 , 苦味物质的阈值低于 , 而另一些化学物质, 例如甜味的蔗糖则有较高的阈值,浓度0.5—1.0 例如甜味的蔗糖则有较高的阈值 , 浓度 一般来讲, %。一般来讲,甜味的碳水化合物呈现最高的阀 苦味物质表现出最低的阈值。 值,苦味物质表现出最低的阈值。
1965年 , 埃瑞克逊等从神经生理学和和心理 年 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与上述理论不同的观点。 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与上述理论不同的观点 。 埃瑞克逊对用描术视觉中三原色那样去假定 味觉仅有四种基本味的观点提出质疑, 味觉仅有四种基本味的观点提出质疑 , 他们 使用某种溶液刺激整个舌面, 使用某种溶液刺激整个舌面 , 并通过对解剖 的个体神经元进行记录, 的个体神经元进行记录 , 报道了许多所谓的 个体神经元对多种味呈现敏感性。 个体神经元对多种味呈现敏感性 。 有些神经 元对糖和盐呈现反应, 元对糖和盐呈现反应 , 有些对苦味物质起反 应 , 另有一些对四种基本味觉的刺激物均有 反应。 反应。
帕夫曼的观点也称信息通道理论;它的实 帕夫曼的观点也称信息通道理论 它的实 质是认为人确实存在有基本味, 质是认为人确实存在有基本味 , 甜 、 酸 、 苦代表了原始味产生的基本过程, 咸 、 苦代表了原始味产生的基本过程 , 这些基本过程发生于味信息的感觉编码 中 。 我们感觉到的味品质信息直接与味 觉系统所具有的有限的味信息通道相对 应。
表1-1 不同化学物质的阈值(摩尔/升) 不同化学物质的阈值(摩尔/ 甜味剂 蔗糖0.01 葡萄糖0.08 糖精钠0.00023 酸味剂 盐酸0.0009 硝酸0.0011 硫酸0.0010 甲酸0.0018 丁酸0.0020 草酸0.0032 乳酸0.0016 马来酸0.0016 酒石酸0.0012 柠檬酸0.0023 咸味剂 氯化锂0.025 氯化铵0.00 4 氯化钠0.010 氯化钾0.015 氯化镁0.015 氯化钙0.010 苦味剂 硫酸喹啉8×10﹣6 盐酸喹啉3×10﹣5 烟碱1.9×10﹣5 咖啡因7×10﹣4 硫酸镁1.0×10﹣3 单盐酸麻蛇碱1.6×10﹣6
口腔内提供化学受体的末梢感觉神经系统位于四 种不同的头部神经节内。这四种神经节为:三叉神 种不同的头部神经节内 。 这四种神经节为 三叉神 经节、 面部膝状神经节、 经节 、 面部膝状神经节 、 颞骨岩部神经节和迷走 神经节。 神经节 。 三叉神经节含有提供口腔所有部位的自 由神经末端的感觉神经, 由神经末端的感觉神经 , 另三个神经节支配着味 蕾 。 真菌状乳突上以及前软腭上的味蕾受位于面 部膝状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支配;处于叶状乳突上 处于叶状乳突上、 部膝状神经节内的感觉神经支配;处于叶状乳突上、 垒状乳突上, 后软腭、 垒状乳突上 , 后软腭 、 扁桃体上及咽门上的味蕾 受舌咽神经的颞骨岩部神经节上的细胞支配;在会 受舌咽神经的颞骨岩部神经节上的细胞支配 在会 厌上、喉部及食管上1/3以上的味蕾受迷走神经节 厌上、 喉部及食管上 以上的味蕾受迷走神经节 上的神经支配。 上的神经支配 。 生理学和生理物理学对这些不同 神经和神经节的功能性的研究表明: 神经和神经节的功能性的研究表明 : 在不同神经 节上的化学感觉系统, 节上的化学感觉系统 , 对化学物质不同的化学性 能方面有选择性地反应。 能方面有选择性地反应。
1947年,卡莫龙(Cameron)总结了一些有代 1947年,卡莫龙(Cameron)总结了一些有代 表性的等甜度比较物质( 表性的等甜度比较物质(表1一2),该表至今 2),该表至今 仍有一定的实际使用价值。 1969年,斯蒂文斯(Stevens)根据几项研究的 结果,提出了不同味觉物质的味觉强度与 浓度之间的关系式,并认为该式也适用于 其它感觉。
1965年 , 埃瑞克逊等从神经生理学和和心理 年 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与上述理论不同的观点。 学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与上述理论不同的观点 。 埃瑞克逊对用描术视觉中三原色那样去假定 味觉仅有四种基本味的观点提出质疑, 味觉仅有四种基本味的观点提出质疑 , 他们 使用某种溶液刺激整个舌面, 使用某种溶液刺激整个舌面 , 并通过对解剖 的个体神经元进行记录, 的个体神经元进行记录 , 报道了许多所谓的 个体神经元对多种味呈现敏感性。 个体神经元对多种味呈现敏感性 。 有些神经 元对糖和盐呈现反应, 元对糖和盐呈现反应 , 有些对苦味物质起反 应 , 另有一些对四种基本味觉的刺激物均有 反应。 反应。
三、味觉强度
早期关于味觉强度的研究使用所谓“等强 度比较”法。1923年,麦杰登生(Magidson) 等人报道了糖精和蔗糖的甜度比较(图1一 4)。 从图1一4可以导出一个重要的数学方程式: log(糖精浓度)=logk+l.7log(蔗糖浓度) 或 (糖精浓度)= k (蔗糖浓度)1.7 这表明了增大某一单位甜度值需要增大蔗 糖的浓度比糖精的要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