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寻小枚

学号201040820108

年级专业及班级2010级经济学(1)班

指导教师及职称李杨讲师

学院经济学院

2014年1月10日

毕业论文题目水资源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研究

文献综述(选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参考文献等,不少于1000字)选题研究意义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一个农业发展大国,离农业强国的距离还较远。现阶段中国农业的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是一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因此,对中国农业增长进程中的生产效率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中国农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极为重要。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部门,是培育动植物产品从而生产食品及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的特质性。水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命脉。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越来越严重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受到严峻挑战。所以,通过对水资源约束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研究,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对实现我国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一、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概念的研究

石慧,孟令杰(2007)认为相对于单要素生产率来说,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全部总和各投入要素的效率,是农业生产中除投入以外的其他技术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对于农业产出的影响率[1]。

应瑞瑶,潘丹(2012)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总产量和全部要素投入量的比率[2]。类似的范丽霞、李谷成(2012)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单位总投入( 加权后) 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并指出分母一般用各要素投入的加权平均来表示[3]。

谢晓霞(2012)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是农业科技进步率。农业科技进步就是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断地应用新技术,使生产要素重新组合,是农业体系的效能达到最优、生产效率最高、生产费用最低[4]。

还有学者认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与其他全要素生产率的含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是指剔除了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以土地为代表的

自然资源投入外所有要素所带来的农业产出的增长率。

二、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的研究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大都采用了曼奎斯特指数法、

索罗余值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数据包络分析或者是其中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

刘洋、吴育华(2008)和王炯、邓宗兵(2012)都利用曼奎斯特指数法,对中国各省份不同时间内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5][5]。

赵文、程杰(2011)从农业生产率的国际比较出发,使用索罗余值法在修正投入和产出数据的基础上考察了1952-2009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得出了中国农业增长主要是由于投入驱动的结论[7]。

张海波、刘颖(2012)和余康、郭萍、章力(2011)则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虑了各种因素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具体测试了不同时间段各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认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大[8][9]。李谷成、冯中朝(2010)利用省级层面农业行业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全要素增长和行业差异[10]。王奇、王会、陈海丹(2012)也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与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比较分析[11]。

车维汉、杨荣(2010)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人均土地资源较少的国家及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3个新大陆国家1961-2005年间的农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12]。

从方法的综合运用来看,全炯振使用197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非参数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结合起来的SF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测算中国各省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之术,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与空间分布特征[13]。曾先峰、李国平(2008)也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法,选取农林副渔劳动力等四个投入指

标,测算1980-2005年间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14]。

三、关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据选择的研究

从研究范围来看,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总体上是从宏观到微观。最初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全国范围内,之后研究逐步细微化到某一个具体的省份。从数据选择来看,现有研究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既有采用面板数据和截面数据,也有采用时间序列数据。例如米建伟、梁勤、马骅(2009)使

用1984-2002年农业分省份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对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

及分解[15]。石慧、王怀明、孟令杰(2008)使用参数和非参数相结合的办法利用全国29个省份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地区间差距进行了绝对收敛和俱乐部收敛检验[16]。杨易、吴秀敏和赵智晶(2011)利用1999-2008年四川省农业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四川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17]。孙骏,蔡贤恩(2010)利用福建省1990-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农业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用增长率以及全要素增长率[18]。李尽法,吴育华(2008)考察了1999-2006年河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分析河南农业全要素增长的内在动力表明其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19]。董运来、赵慧娥、王大超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991-2006年农业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源泉做了简要分析[20]。从投入数据的选择上看,现有研究大都包含劳动和土地两种投入要素,其他投入要素却不尽相同。比如秦臻、倪艳和白林、万忠、罗其友、林韦君、方伟都采用土地、劳动、农业机械和化学肥料四中投入要素[21][22]。方福前、张艳丽采用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乡村从业人员数量、农机总动力、化肥使用量和农村用电量7个投入指标[23]。郭萍、余康、黄玉的

投入要素包括劳动、土地、机械动力、化肥、有机肥、灌溉和役畜[24]。

四、关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潘丹、孔凡斌基于环境污染视角分析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异与收敛,认为考虑环境污染因素后我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下降,忽视环境污染因素的传统全要素生产率评价方式对我国的农业增长存在生产率高估[25]。李谷成在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和技术非效率的前提下对1988-2006年中国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测算[26]。金怀玉、管利荣在自然灾害的条件下分析我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现自然灾害对我国农业生产率的影响非常显著是造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主要原因[27]。李谷成、陈宁陆和闵锐将农业增长、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纳入到一个统一框架,对1978-2008年环境规制条件下省际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源泉进行实证分析[28]。王奇、王会、陈海丹将农业生产中的氮磷流失作为一种要素投入测算了中国农业1992-2010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29]。韩海彬、赵丽芬利用单元调查评估方法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其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评价模型,分析环境约束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30]。

国外研究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