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现代医学证明,在死亡过程中,不同的细胞、组 织、器官死亡的先后也不同。死亡的“不同步 性”,使器官组织的捐献成为宝贵的医疗资源。
•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生命不可挽回 的终止时,让自己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 一种方式延续,将自己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 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 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 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按每年万分之三的发病率, 一年就新增加三万六千名白血病患者。捐献干细 胞无碍健康,只需您付出小小的勇气,一条生命 将因您而获得新生。
器官捐献
•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 的病人数与器官获得数的比值为30:1,我国约为 20:1。在近乎于无望的等待过程中,许多生命静 静地逝去。
•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为保证图书馆内安静,武汉图书馆近日发出
公告,对馆内的部分区域进行手机信号屏蔽,此
举做出,有人认为遇急事联络不便,也有人说终
于能有个安静学习环境了。
•
值班馆长解释,进行手机屏蔽,实属无奈。
先前,图书馆多次接到投诉。
• 2.乏监督性
• 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 向“陌生人”的,因此,一个人是否履行社会公 德,道德监督并不明显和具体。因此许多人并不 把遵守社会公德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品德。
• 3.从众性
• 从众心理在社会公德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 “众”正在做着和符公德的事或违反公德的事, 个体就可能直接参与其中。
•
图书馆该有馆规,打手机要有机德。人本来
该自己来管理自己,但因为一些人没有自律,只
好让机器来管,这是科技的进步,还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 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社会公德的这种超功利性、弱监督性以及从众
性,使公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相比,难度
更大。因此,大学生应当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
法人员一起,成为社会公德的率先垂范者,慎独自
律,给百姓以信心,给社会以榜样。
•
大学生并不缺乏道德观念,也具有明确的公德
意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人监督的情况、在
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相处中,也能履行道德义务,
无偿献血
• 输血是治疗找抢救危重病员以及一些慢性疾病不 可缺少的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 外伤性出血、产后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 及外科伤病员,都需要靠输血来补充、救治。
•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 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 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
表现善行。因此,慎独就是要不受环境的诱惑,克
服从众心理,在任何时候都能以良心做主宰,保持
善念,遵守和实践社会公德。
原始氏族时代公德观念
能群。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正直无私。 兴利除害。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阶级社会的公德观念
礼。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 义。羞恶之心,见义勇为。 公。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爱。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蔼 谦虚、彬彬有礼、热情谦让、尊老爱幼的事情 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你怎样去做就会表现出你 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体现你的内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
社会生活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婚姻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的内涵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生活而言的。
•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
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 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 私人意识:具体表现为对私生活的私密性、独特性
和自我主宰性的强烈维护。
• 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
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
整体素质的提高。
•
所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积极拓展公共生
活的空间,也就成为现代人的强烈意识。
• 公共意识: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合法、公
开、公正为目标,它强调人们之间的对话、交流、
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 线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 1.超功利性
• 社会公德的适用对象是公共生活,而公共生活与 履行公德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直接,甚至 有时必须牺牲主体利益来履行公德,社会公德的 履行具有超功利性。
• 履行公德不如履行职业道德能带来提职加薪,也 不如履行家庭美德可以拥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 这就使得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难以树立。
• 佛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当生命不可挽回 的终止时,让自己的部分生命借助现代医学用另 一种方式延续,将自己生命的句号改写成他人生 命的省略号,这将是多么具有社会公德的义举。
共同参与、彼此分担和共享。
二、公共生活的特征
活动范围的 广泛性
公共生活的场所和领域 不断扩展
交往对象的 复杂性
人们交往对象并不仅限 于熟识的人,而是进入 公共场所的任何人
活动方式的 多样性
生活方式的变化,丰富 了人们公共生活的内容
三、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 有序的公共生活
•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
• 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 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 的时间及精神的人或人群。
骨髓捐献
• 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受国家卫生部的委托, 在北京正式建立“中华骨髓库” 。
• 目前采用的干细胞移植是从供者的外周血中(手 臂上采血)采集造血干细胞,并通过机器聚集, 将剩余的血液回输人体。只需总量为50毫升的干 细胞,就可以使一位白血病患者重建正常的造血 机制与免疫功能,并获得新生。
助人为乐是基于对他人幸福和个人幸福之 间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而采取的理性行为,是 人道主义和道德高尚的重要标志。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
• 60年代学雷锋 • 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 • 90年代讲文明树新风:希望工程、志愿者、手拉
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百城万店无假货、保 护母亲河等。
志愿者
• 这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 • 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
• 中国有十二亿人口,按每年万分之三的发病率, 一年就新增加三万六千名白血病患者。捐献干细 胞无碍健康,只需您付出小小的勇气,一条生命 将因您而获得新生。
器官捐献
• 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表明,全世界需要器官移植 的病人数与器官获得数的比值为30:1,我国约为 20:1。在近乎于无望的等待过程中,许多生命静 静地逝去。
•
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
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
为保证图书馆内安静,武汉图书馆近日发出
公告,对馆内的部分区域进行手机信号屏蔽,此
举做出,有人认为遇急事联络不便,也有人说终
于能有个安静学习环境了。
•
值班馆长解释,进行手机屏蔽,实属无奈。
先前,图书馆多次接到投诉。
• 2.乏监督性
• 履行社会公德的行为是面向社会、面向公众、面 向“陌生人”的,因此,一个人是否履行社会公 德,道德监督并不明显和具体。因此许多人并不 把遵守社会公德看作是理所当然的品德。
• 3.从众性
• 从众心理在社会公德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 “众”正在做着和符公德的事或违反公德的事, 个体就可能直接参与其中。
•
图书馆该有馆规,打手机要有机德。人本来
该自己来管理自己,但因为一些人没有自律,只
好让机器来管,这是科技的进步,还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一)社会公德的内涵
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 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
社会公德的这种超功利性、弱监督性以及从众
性,使公德建设与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相比,难度
更大。因此,大学生应当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
法人员一起,成为社会公德的率先垂范者,慎独自
律,给百姓以信心,给社会以榜样。
•
大学生并不缺乏道德观念,也具有明确的公德
意识,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人监督的情况、在
与自己有亲缘关系的人相处中,也能履行道德义务,
无偿献血
• 输血是治疗找抢救危重病员以及一些慢性疾病不 可缺少的非药物性治疗手段。
• 外伤性出血、产后出血、严重烧伤、各种血液病 及外科伤病员,都需要靠输血来补充、救治。
• 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献血的 体重标准定在男性为50公斤、女性为45公斤。一 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
表现善行。因此,慎独就是要不受环境的诱惑,克
服从众心理,在任何时候都能以良心做主宰,保持
善念,遵守和实践社会公德。
原始氏族时代公德观念
能群。 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 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
正直无私。 兴利除害。
后羿射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阶级社会的公德观念
礼。等贵贱、分亲疏、序长幼。 义。羞恶之心,见义勇为。 公。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 有所养。 爱。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兼爱。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
文明礼貌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修养,和蔼 谦虚、彬彬有礼、热情谦让、尊老爱幼的事情 人们每天都会遇到,你怎样去做就会表现出你 自己的道德修养水平,体现你的内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第五章
社会生活
公共生活
职业生活
婚姻家庭生活
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公共生活的内涵
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生活而言的。
• 私人生活:往往以家庭内部活动和个人活动为主要
领域,它包容和承载着个人的情感、个性、自由 以及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达。
• 私人意识:具体表现为对私生活的私密性、独特性
和自我主宰性的强烈维护。
• 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是社会文明发展的结果,体
现了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物的社会本质的丰富和
整体素质的提高。
•
所以,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积极拓展公共生
活的空间,也就成为现代人的强烈意识。
• 公共意识:以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有序、合法、公
开、公正为目标,它强调人们之间的对话、交流、
相对于社会其他道德规范而言,社会公德又具有底 线即最起码的道德要求的性质。
(二)社会公德的特点
• 1.超功利性
• 社会公德的适用对象是公共生活,而公共生活与 履行公德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直接,甚至 有时必须牺牲主体利益来履行公德,社会公德的 履行具有超功利性。
• 履行公德不如履行职业道德能带来提职加薪,也 不如履行家庭美德可以拥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 这就使得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难以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