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产品贸易特点及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约束是“人多地少”,要素结构不合理,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 ,农产品贸易成为稳定国

内农产品市场的重要调控手段。据来自商务部定期发布的农产品进出口月报数据,2005年7月~2009年

7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由22.9亿美元增加到32.9亿美元,增加43.67%,进口额由27.7亿美元增加到53.6亿美元,增加93.5%(本文农产品进出口数据均来自商务部农产品进出口月报)。国际市场国内化程

度与国内市场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与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日益多样化,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分析农产品贸易的波动规律、影响因素及未来展望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波动规律

根据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我国农产品贸易

的月度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贸易规模增长态势明显,农产品进出口的区域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都相对比较高。

1.1农产品贸易呈现明显的“季节性”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体呈现

出相反的季节波动规律,出口季节因子呈现出

“两

头低、中间高”的波动规律,12月、11月、1月的季节因子最大,分别为1.22、1.13、1.07,季节因子最小的3个月是2月、5月、3月,分别是0.76、0.955、

0.963。农产品进口的季节因子呈现出“两头高、中

间低”的波动规律,8月、4月、3月是季节因子最大的3个月,分别是1.130、1.125、1.10,属农产品进口旺季;最小的3个月是2月、10月、1月,分别是0.74、0.84、0.94,是农产品进口淡季。因此,总体上春节前的11、12、1月份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旺季,2月份是农产品进出口的淡季,而我国春节一般都在2月份;10月份是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淡季。

1.2农产品贸易规模在配额约束下呈“增长态势”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国内粮食市场的稳定,我国

对部分农产品进出口实行了一定的配额管理,其中出口配额以面向中国港澳的畜产品为主,进口以粮棉为主,但由于我国农产品连续丰收、国内外农产

中国农产品贸易特点及展望

李圣军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场研究部

北京100731)

要:根据对2005年7月~2009年7月中国农产品贸易月度数据的分析,中国农产品贸易明显呈现出“季节性”

和“趋势性”的波动规律,

“区域集中度”和“产品集中度”也相对较高。人民币升值、粮食资源化和资本化等新影

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冲击日益显现,食品安全、政府调控政策等传统影响因素对农产品贸易的冲击不断强化。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预计中国农产品贸易格局短期内将保持稳定,贸易规模将保持增长趋势,贸易差额将呈现扩大态势,食品安全水平将日益提高。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人民币升值;粮食资源化资本化

收稿日期:2009-10-14

作者简介:李圣军(1981-),男,山东齐河人,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政策分析、农产品流通。

E-mail:lsjdnj@

图1

农产品贸易季节因子变化

品价格倒挂,我国农产品进口配额基本用不完[1]。2008年,我国小麦配额为963.6万t,实际进口只有3.19万t。由于配额约束有限,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总体呈现出增长态势,2006~2008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分别为310.4、366.1、402.3亿美元,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7.94%和9.89%;进口额分别为320、409.4、583.3亿美元,2007年和2008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7.94%和42.48%,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增速,贸易逆差呈现日益扩大趋势,2006~2008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分别为9.6、43.3、181亿美元,这与我国农产品生产的要素约束相一致(图2)。

1.3农产品贸易“区域集中度”较高

农产品贸易的“区域集中度”包括对外贸易国家的集中度和国内对外贸易省份的集中度两个方面。从对外贸易区域的角度,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亚洲,2008年,我国农产品面向亚洲的出口额为225.3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56%;从美洲进口的农产品为356.8亿美元,占农产品总进口额的61.17%。从国内农产品进出口省份看,出口农产品最多的5个省份是山东、广东、辽宁、浙江和福建,出口额分别为99.8、46.3、33.5、33.5和30.3亿美元,共占农产品出口额的60.5%,其中山东出口额占24.8%;进口农产品最多的5个省市是北京、山东、广东、上海和江苏,进口额分别为94.9、88.3、82.7、69.9和61.0亿美元,共占农产品进口额的68.03%。总体上,从国际上看,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主渠道是从美洲进口,出口到亚洲;从国内看,农产品进出口大省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山东、广东既是农产品出口大省也是农产品进口大省。

1.4农产品贸易“产品集中度”较高

2008年,我国“水、海产品”及其“水产品制品”出口额为101.19亿美元,“食用蔬菜”及“蔬菜、水果、坚果等制品”出口额为100.65亿美元,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5.16%、25.02%,合计占比超过一半。在农产品进口中,“油料、工业用或药用植物、稻草、秸秆及饲料”进口额为231.91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39.75%,其中大豆进口额达218.24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37.41%;“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进口额为108.08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8.53%,其中豆油、棕榈油进口额达80.11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3.73%。因此,从产品结构的角度,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水、海产品及其制品和瓜果蔬菜及其制品,占比达到50.18%;农产品进口主要集中于大豆及其豆油、棕榈油等食用油,占比达到51.14%。因此,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集中度”也相对较高。

综合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区域和国内省份及其产品结构,可以总体概括为:山东、广东等沿海几个省份从美洲(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进口大豆及豆油,向亚洲主要是日韩出口瓜果蔬菜及制品以及水产品、海产品及制品。国内进出口省份和国际进出口国家集中度较高,产品相对比较集中,进出口农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较低,对部分粮食及畜产品的配额管理影响不大,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现出增长态势。

2新时期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

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受要素禀赋、技术水平、消费习惯、汇率、政府政策、食品安全及价格决定方式,生产模式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农产品贸易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综合考虑,目前影响我国农产品贸易未来走势的因素主要有人民币升值、粮食资源化与资本化、食品安全及政府粮食政策等。

2.1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出口会产生长期抑制作用

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对外出口价格,降低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价格,直接导致进口增加、出口减少。2005年7月,我国实行汇率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的美元,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到2009年7月,人民币已经累计升值18.58%。人民币升值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包括升值预期和实际升值的影响,升值预期对农产品出口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实际升值对农产品出口则会产生实质的抑制作用[2],在两种力量的共同影响下,据研究,人民币升值在12个月内对农产品价格都有抑制作用[3]。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开图2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波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