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环境化学第二章__大气环境化学-wps解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烟尘 ( 熏烟, Smoke)0.01 ~ 5um ,固体与 液体
含碳物质,如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固体碳粒、水、焦
5、雾(Fog)2~200um 液体
程小于1km
油状物质及不完全燃烧的灰分所形成的混合物
水蒸气冷凝生成的颗粒小水滴或冰晶,水平视
6、霭(Mist)大于10 um 液体;
与雾相似,气象上规定称轻雾,水平视程在1-2km之内,
2、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艾根核模 积聚模
重点、难点
粗粒模
1)艾根核模:由蒸汽凝结或光化学反应使气体通过成核 作用而形成的颗粒,粒度为0.005-0.05m。 型颗粒凝聚或通过蒸气凝结气体而长大的。
2)积聚模:粒径在0.05-2m范围的颗粒物是由艾根核模
以上两种合称为细粒(小于2m),靠冷凝和凝聚形成
3)吸着
指分子为颗粒物吸着的现象。如果气体或蒸气溶解
在微粒中,这种现象称为吸收。
(二)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1、大气中的无机颗粒物
1)来源:
人为源:电厂(燃煤)、市政焚化、冶金过程、采矿及地
面交通运输(铅)等。
与其来源有关
重点研究小于2m的细颗粒物:天然源十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为源
天然源:颗粒物是易消失的粉尘和海浪溅沫,其中大
四、PM2.5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一)按粒径、状态及来源划分
1、粉尘(微尘、Dust) 1~100um,固体
机械粉碎的固体微粒,风吹扬尘,风沙。
2、烟(烟气,Fume) 0.01~1um,固体
熔融金属、凝结的金属氧化物、汽车排气、烟草燃烟、 硫酸盐等。
3、灰(Ash)1~200 um 固体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不燃性微粒,如煤、木材燃烧时 产生的硅酸盐颗粒,粉煤燃烧时产生的飞灰等。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的颗粒物的总质量。
2、飘尘和降尘
长期飘泊在大气中颗粒直径小于 l0um的悬浮物称为飘尘;大 于l0um的微粒,由于自身的重力作用而很快沉降下来的这部分
微粒称为降尘。
3、可吸入性粒子(IP;PM10)
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重点
2、人为来源
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如煤烟、飞灰等, 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固体微粒,汽车尾气排出的 卤化铅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以及如人为排放SO2在一定 条件下转化为硫酸盐粒子
(二)大气颗粒物的汇
物体碰撞后发生沉降。
重点 干沉降和湿沉降
1 、干沉降:干沉降是指颗粒物通过重力作用或与其它
(一)大气颗粒物的来源
1、天然来源
1)一次颗粒物:可起因于地面扬尘(风吹灰尘),和地壳、土壤 的成分很相似;海浪溅出的浪沫,火山爆发的喷出物,森林火灾 的燃烧物,宇宙来源的陨星尘及生物界产生的颗粒物如花粉、孢 子等。
2)二次颗粒物: 是森林中排出的碳氢化合物 ( 主要是萜烯类) ,
进入大气后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微小颗粒;与自然界硫、氮、 碳循环有关的转化产物如由 H2S 、 SO2 经氧化生成的硫酸盐,由 NH3、NO和NO2氧化生成的硝酸等。
3)粗粒模:粒径大于2m的颗粒物,由机械粉碎、液滴
蒸发等过程形成的。主要是自然界及人类
活动的一次污染物。
城市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多数属双模型:
积聚模和粗粒模。
3、微粒的表面性质
1)成核
重点
三种:成核作用、粘合和吸着 指过饱和蒸汽在微粒上凝结形成液滴的现象,雨滴
的形成也涉及成核作用。
2)粘合
粒子可以彼此互相紧紧的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 是小颗粒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并最终达到很快沉降粒 径的过程。
2 、湿沉降:指降雨、下雪使颗粒物消除的过程。
存在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对半径大于4m小于5 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
1、 大气颗粒物的粒度分布(重点)
重点
用有效直径 来表示。即空气动力学直径(Dp)
p D p Dg K 0
Dp表示与所研究的粒子有相同终端降落速度的密度为1的球体直径。 Dg—几何直径; K—形状系数 (球形K=1.0) ρp—忽略了浮力效应的粒密度 ρo—参考密度(ρo=1g/cm3)
两种机制:
1 )一种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沉降的速率与颗粒 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粘滞系数等有关。 粒子的沉降速度可应用斯托克斯定律求出: V = gd2(ρ 1 -ρ 2)/ 1.8η 结论:粒径愈大,则沉降速率也愈大。
2)另一种是粒径小于0.lµm的颗粒,靠布朗运动扩散、
互相碰撞而凝集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流扩散到地 面或碰撞而消除。 干沉降对半径小于1m的颗粒物去除效率较高
第四节 大气颗粒物
北京下沙, 厚厚的尘 土落在车 身上。路 人普遍能 闻到空气 中刺鼻的 尘土气味。
由各种固体或液体微粒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体系。气溶胶体系
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
一、大气颗粒物的分类
二、大气颗粒物的源和汇 三、大气颗粒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使大气呈灰色。
7、霾(Haze)0.1um,固体
干的尘或盐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使大气混浊呈浅 蓝色或微黄色。水平视程小于2km。
8、烟雾(Smog)0.001~2um,固体
泛指各种妨碍视程(能见度低于2km)的大气污染现象 光化学烟雾产生的颗粒物,粒径常小于0.5um使大气
呈淡褐色
柴静离职后首度亮相 自费百万元拍雾霾纪录片
颗粒占优势,沉降迅速,对环境影响不大
2)按粒径可分为
• 粗粒子:主要是土壤及污染物排出来的尘粒,化学组分
为Fe、Ca、Si、 Na、Cl、Al,大多是一次粒子。
细粒子:主要是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痕量金属和炭 黑等。
2、有机颗粒物
是指大气中的有机物质凝聚而形成的颗粒物,或有 机物质吸附在其他颗粒上。是主要的大气颗粒污染物。 1)种类:主要是烃类,还有少量的亚硝胺、杂氮环化合 物、环酮、醌类、酚类和有机酸等。
/a/20150228/018517.htm?ADUIN=382454098& ADSESSION=1425093772&ADTAG=CLIENT.QQ.5371_.0&AD PUBNO=26422
(二)按监测和粒径划分
1、总悬浮颗粒物(TSP)
大气质量评价中的一个通用的重要污染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