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1999年开展以来,经过十年的摸索和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在帮助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制度上的不合理以及严苛的社会现状等原因,还款违约和拖欠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尴尬境地。尝试从贷款学生、制度建设、高等院校、商业银行等角度加以改进,不失为改善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现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诚信;对策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国家指定的商业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研究生和第二学科学士学位学生发放的。用于帮助这些学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并由国家财政给予贴息的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它是运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形式。
然而,自2003年国家助学贷款进入首批还贷高峰至今。贷款学生的违约率一直居高不下。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助学贷款的违约率高达28.4%,致使商业银行参与国家助学贷款面临困境。2007年7月,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以“债务催收公告”的形式将1200余名拖欠助学贷款的违约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公布于众,致使社会舆论一片哗然,原本定位在高信用的国家助学贷款陷入了尴尬的十字路口。一方面,高违约率严重挫伤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势必导致银行通过提高贷款门槛、减少贷款发放等措施来降低风险,然而这些措施将严重影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上述情况将导致相当数量的优秀学生由于贫困而无法接受高等教育,陷入“贫困——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失去机会——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社会公平,有违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降低违约率已经成为解决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瓶颈、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途径之
一、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原因分析
1、认知上的偏差和助学贷款的模糊定位,促使违约现象出现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实行的是国家统包统分政策,即由国家负担大学生的教育费用,毕业后再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这种统包统分的旧政策已经逐渐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逐步实行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这项重要的改革举措,既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对于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加快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
但是,时至今日,在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这项改革措施理解不足,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仍然抱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入了大学的门就是人了公家的门”的观念,这种情况在贫困学生相对集中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明显,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产生了“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甚至是“贷国家的不算贷”的思想。
此外,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虽然由国家贴息,但是由商业银行发放。应该说其商业性质大于政策性质。但目前,我国助学贷款在其性质上的定位并不明确,导致一些学生并不明确理解助学贷款的商业性质,而是抱着“能拖就拖,能不还就不还”的思想,认为只要银行和学校不催缴就意味着不用还款等等。
2、个人信用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信用的缺失,导致大学生诚信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贷款,不需要任何贷款担保或抵押,只以贷款学生的信用作为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信用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完善的个人信用体系能够惩戒失信行为,强化个人信用意识,保证经济秩序的运行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而我国的个人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过去没有、现在也还很不完善,致使个人信用情况难以评估,增加了银行的放贷风险。更重要的是,由于缺乏这种个人信用体系,无法对失信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从而为违约提供了可乘之机。
另外,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体制原因和个人主体认识上的偏差,一些人抛弃了恪守的道德规范,致使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而这些现象则对一些信用意识淡漠的大学生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为他们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借口。
3、助学贷款制度上的缺陷和严苛的就业现状,使得贷款的偿还更加困难
《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之前,助学贷款的偿还期限规定为4年;《意见》出台之后,还款期限被延长至6年。即便如此,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还款期限还是显得比较短。助学贷款本来就是建立在学生未来收入预期基础上的信用,而未来收入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首先,由于刚刚参加工作,工资收入一般不会太高;其次,近几年,在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大幅增长的同时,离校毕业生待业现象开始出现,大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着失业,或者工作不稳定,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工资水平相当低,毕业生的生活必需开支都难以维持,更加没有能力偿还助学贷款:第三,受近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情况和平均月收入还有可能再次受到冲击。
二、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高违约率的对策建议
1、搞好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
针对认识上的偏差,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工作。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电台、宣传手册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使每一位刚入学的经济困难的学生都知道国家助学贷款这项政策,最重要的是,清楚这一政策的真正内涵,并了解政策的具体实施程序。同时,要让学生们明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2、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养者和教育者,应把诚信品质的培养放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首位,将诚信教育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并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体系之中。让大学生认识到,“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也是涉足社会的“通行证”。通过宣传和教育,使贷款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健康意识。
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就把履行还贷约定作为诚信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座谈会的形式。鼓励经济困难的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弦0苦学习。积极回报社会,同时,对贷款学生说明违约对于学校、个人、他人声誉造成的不良影响及其严重后果,从而加强了学风建设和诚信教育。
3、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项规章制度都将逐步完善,因此,一个人的信用记录将变得十分重要。保持良好信用记录的大学生,其步入社会后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将受益良多。因此,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对本校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诚信教育和信用状况进行记录。对于申请并获得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来讲,助学贷款就有可能成为其档案中的第一份信用记录。重视和珍惜这份信用记录,不仅可以获得完成学业的机会,也是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增强正确金融意识、树立优秀道德风尚、培育自立精神品质的良好契机。
4、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估和诚信监督体系
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基础上,可以将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科学的等级划分,并定期根据信用记录的信息对学生的诚信度进行评估,对有诚信缺失行为记录和濒临信用降级的学生进行警告和教育。从而达到避免其个人信用状况进一步恶化的效果。另外,该系统还可以和高等教育学历查询系统相结合,便于用人单位在查询学历真伪的同时了解该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对贷款学生形成压力,督促其毕业后及时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