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反应机理和动力学-1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3 d4(LS) d5(LS)
d6(LS)
Fe(CN)64
Co(en)2(H2O)23+
Cr3+, Co3+多数惰性, Cr2+(HS), Co2+, Ni2+ 多数活性
漳州师范学院 22
例, 已知:Cu(H2O)62+的水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k=8×199 s-1, 由此可算出Cu(H2O)62+的交换反应的半衰期: t1/2[Cu(H2O)62+]=0.693/8×109=9×10-11(s) (时间短) Cr(H2O)62+: k=1×10-7, 由此算出Cr(H2O)62+的交换反应的半衰期: t1/2[Cr(H2O)62+]=0.693/1×10-7=6.93×106(s) =80.21(天) (时间长) 原因: Cu(H2O)62+ : d9, t2g6eg3, 是外轨型的, 结合力弱, 是活性的; Cr(H2O)63+:d3, t2g3eg0, 是内轨型的, 能量低, 结合力强, 是惰 性的。
d0 d1 d2 d4(HS) d5(HS) d6(HS) d7(HS) d8 d9 d10
CaEDTA2, Sc(H2O)5OH2, TiCl62 Ti(H2O)63+ , VO(H2O)52+, MoOCl52 V(phen)33+, ReOCl53 Cr(H2O)62+ Mn(H2O)62+, Fe(H2O)4Cl2+ Fe(H2O)62+ Co(NH3)62+ Ni(en)32+ Cu(NH3)4(H2O)22+ Ga(C2O4)63
d[ML n Y] k1k2 [ML n X][Y] k2 [ML n XY ] k[ML n X][Y] dt k1 k2
特 点: Y进攻反应物, 生成较高配位数的中间配合物, L基团迅速离去, 形成产物。 定 速 步 骤:配位数增加的活化配合物的形成的快慢 总反应的速率:既决定于MLn的浓度, 也与Y的浓度相关。 r=k[MLnX][Y]
漳州师范学院 12
若 [M]0=[MLnX] + [MLnXY] [Y]0[Y] 则稳态方程 k1[MLn X][Y] k1[MLn X Y] k2[MLn X Y] 0 可以改写为:
k1 ([M]0 [MLn X Y])[Y]0 k1[MLn X Y] k2[MLn X Y] n ]{k1[X] k2 [Y]} k1[ML n X] [ML n ] k1[X] k2 [Y] 总速率方程:
d[ML n Y] k1k2 [ML n X][Y] k2 [ML n ][Y] dt k1[X] k2 [Y]
(慢) (快)
Y +Y fast
2 [ MLn]+Y [MLnY]
X rate determing slow
中间体可检测
若对中间配合物[MLn]采取稳态近似,
r1 k1[ML n X]; r-1 k 1[ML n ][X]; r2 k2 [ML n ][Y] d[ML n ] r1 r-1 r2 k1[ML n X] k 1[ML n ][X] k2 [ML n ][Y] 0 dt
k1[M]0 [Y]0 [ML n X Y] k1 k1[Y]0 k2
总速率方程:
K 1[M]0 [Y]0 k2 1 K 1[Y]0 k 1
当k2<<k-1,k2/k-1可以忽略
d[ML n Y] k2 K 1[M]0 [Y]0 k2 [ML n X Y] k2 dt 1 K 1[Y]0 k 1
[Co(NH3)6]3+ ,室温下[HCl]=6 mol.L-1,保存数天没有显著水 解,r相当慢,表现出动力学惰性。热力学:不稳定。 [Ni(CN)4]2[Ni(CN)4]2- + 4*CNNi2+ + 4CN[Ni(*CN)4]2- + 4CNK约10-22
[Ni(CN)4]2- ——热力学:稳定;
通式:[ MLnX ] + Y [ MLnY]+X
X +Y Y +X
式中 Y——亲核试剂,又称取代反应中的进入基团; X——离去基团; L——共配体。
漳州师范学院
7
(1)解离机理(dissociative), D机理, (SN1单分子亲核取代) [ MLnX ]
k1 k-1 k
[ MLn]+X
八面体水配合物的水交换寿命/s
漳州师范学院
17
4. 活性、惰性与稳定、不稳定
配合物的活性或惰性是与取代反应速率有关的动力学概念; 配合物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是在平衡条件下某物质在热力学 上是否稳定存在的概念。 [Co(NH3)6]3+ + 6H3O+ [Co(H2O)6]3+ + 6NH4+ K约1030
漳州师范学院 9
( 2 )缔合机理(Associative), A机理(SN2双分子取代机理)
[ MLnX ] + Y
k1 k-1
[ MLnXY]
(慢) (快)
Y
[ MLnXY] [MLnY] + X
X X
Y rate determing slow 中间体可检测
k2
+Y
_X fast
同理,对中间配合物[MLnXY]采取稳态近似,
nd
V(NH3)63+
活性配合物d2sp3 惰性配合物d2sp3
图:内轨型八面体配合物的活性和惰性
Co(NH3)63+
21
III d 电子组态的影响
活性(labile)配合物
电子组态
惰性(inert)配合物
电子组态
配合物
主要配合物 V(H2O)62+ Cr(en)2Cl2+ Cr(CN)64 Mn(CN)63 Mn(CN)64 Fe(CN)63
r1 k1[ML n X][Y]; r-1 k1[ML n XY]; r2 k2 [ML n XY] d[ML n XY] r1 r-1 r2 k1[ML n X][Y] k1[ML n XY ] k2 [ML n XY ] 0 dt
漳州师范学院 10
k1[ML n X][Y] [ML n XY](k1 k2 ) k1[ML n X][Y] [ML n XY] k1 k2 总速率方程:
第三章
无机反应机理
§3.1 配合物反应类型
漳州师范学院
2
1. 取代反应
亲核取代反应:配位体之间的取代反应。(常见) MLn+Y MLn-1Y+L SN 亲核取代 亲电取代反应:金属离子的取代。 MLn+M’ M’Ln+M SE 亲电取代 [Cu(H2O)6]2+ + 4NH3 [Cu(NH3)4(H2O)2]2+ + 4H2O 浅蓝 深蓝
HCl(浓 )
trans-[C oC 2 (chxn )]C l Ni2 H 2O l 2
漳州师范学院
绿色
3
2. 氧化还原反应
[Os(bpy)3]2+ + [Mo(CN)6]3- [Os(bpy)3]3+ + [Mo(CN)6]4-
[Cr(H2O)6]2+ + [CoCl(NH3)5]2+ + 5H3O+ [CrCl(H2O)5]2+ + [Co(H2O)6]2+ + 5NH4+
漳州师范学院
4
3. 异构化反应
顺反异构:cis-[CoCl2(en)2]+ trans-[CoCl2(en)2]+
键合异构:[Co(ONO)(NH3)5]2+ [Co(NO2)(NH3)5]2+
消旋异构:-[Cr(C2O4)3]3- -[Cr(C2O4)3]3多元异构:[NiBr2(EtPPh2)2] [NiBr2(EtPPh2)2] 四面体 平面四方
20
II. 内、外轨理论: 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反应活性或惰性与金属离子的d电子构 型有关。 含有空(n-1)d轨道的外轨型配合物一般是活性配合物 内轨型配合物的取代反应速率一般取决于中心离子的 (n-1)d轨道中的电子分布 (n-1)d d1 d2 d3 d4 d5 d6
漳州师范学院
ns
np
漳州师范学院
二级反应
11
( 3 ) 交换机理(Interchange), I机理 (Ia, Id) [ MLnX ] + Y
k1
k-1 k
[ MLnXY]
(快) (慢)
Y
2 [ MLnXY] [MLnY] + X
X X
Y
过渡态,不能检出
当k2<<k-1,则第一步很快达到平衡,K1=k1/k-1 同样,对中间配合物[MLnXY]采取稳态近似:
漳州师范学院
14
配合物的不同取代反应机理实例
(1) 解离机理 W(CO)6 W(CO)5 + CO W(CO)5 + PPh3 W(CO)5 PPh3 (2) 缔合机理 [Ni(CN)4]2- + 14CN- [Ni(CN)4(14CN)]3[Ni(CN)4(14CN)]3- [Ni(CN)3(14CN)]3- + CN(3) 交换机理 [Ni(H2O)6]2+ + NH3 {[Ni(H2O)6]2+ (NH3) } {[Ni(H2O)6]2+ (NH3) } [Ni(NH3) (H2O)5]2+ + H2O
[C r(H O )6 ] 2
3
[C rC l(HO )5 ] H 2O [C rC l (H2O )4 ] 2 2 深绿
Cl-
2
Cl-
紫色 浅绿 trans-[Ni(H2O )2 (chxn )]C l2 C oC l H 2O 2 2 2
蓝色
漳州师范学院
5
4. 加成和消除
氧化加成 [IrICl(CO)(PPh3)2] +H2 还原消除 [IrIIIClH2(CO)(PPh3)2]
5. 配位配体的反应
H2O2 [(NH3)5Co-NCS]2+ [(NH3)5Co-NH3]3+ H2O
漳州师范学院
6
§3.2 配体取代反应
3.2.1 八面体配合物的取代反应 1. 取代反应的机理
第一过渡系的八面体配合物除了d3、d8和低自旋d6组态, 如Cr(III)、Ni(II)和Co(III)配合物, 一般都是活性的。
漳州师范学院 19
5. 一些经验理论:
I. 简单静电理论 取代反应的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中心离子和进入配体及离 去配体的电荷和半径的大小。 根据静电观点考虑取代反应D和A机理的影响因素
当k2>>k-1,又Y的浓度很大时,则得到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
d[ML n Y] k1[ML n X] dt
特 点:旧键断裂, 腾出配位空位; Y占据空位, 形成新键。 定 速 步 骤:离解, 即M-L键的断裂, 总反应的速率:决定于MLnX的浓度, 与Y的浓度无关 r=k[MLnX] 一级反应
影响因素
增大中心离子的正电荷 增大中心离子的半径
D机理
减慢 加快
A机理
加快 加快
增大进入配体的负电荷
增大进入配体的半径 增大离去配体的负电荷 增大离去配体的半径 增大其它不参与反应配体的负电荷 增大其它不参与反应配体的半径
漳州师范学院
无影响
无影响 减慢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r1 k1[ML n X][Y]; r-1 k1[ML n X Y]; r2 k2 [ML n X Y] d[ML n X Y] r1 r-1 r2 k1[ML n X][Y] k1[ML n X Y] k 2 [ML n X Y] 0 dt
漳州师范学院
15
2. 取代反应的位能图
过渡态 过渡态 过渡态
解离机理
交换机理
缔合机理
(a), (c) 有中间产物存在,
I机理、D机理和A机理的判断:
(b) 无中间产物
中间产物是否能被分离或检出, 配位数是减少还是增加。
漳州师范学院 16
3. 活性配合物和惰性配合物
通常用配合物中一个或多个配体被其它配体取代的反应速 率来衡量配合物动力学活性。 凡能迅速进行配体取代反应的配合物称为活性配合物; 反之则称为惰性配合物。
d[ML n Y] k2 K1[M]0 [Y]0 dt 1 K1[Y]0
特点:
在M-X旧键断裂之前,M-Y间的新键已在某种程度 上形成。 交换机理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过渡态时,新键的形成比旧键的打断更重要 ——缔合交换机理(Ia)。 •过渡态时,旧键的打断比新键的形成更重要 ——解离交换机理(Id)。
动力学:活性。
漳州师范学院
18
[A· B · C]*Eac · · · ·
(正)
E(I)
A + B-C
Ea(逆)
E(II)
A-B + C
配合物的稳定性取决于反应物 与产物之间的能量差,它决定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或反应的平 衡常数;——热力学范畴 而配合物的活性决定于反应物 与过渡态之间的能量差,即决 定于活化能Ea。——动力学范畴 稳定性与惰性之间没有必然的 内在规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