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文化价值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音乐文化价值体现

在民间音乐文化研究中,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体现一直是众多学者所关注的内容之一。在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语境中,民间音乐文化与“非遗”保护的话语可谓难解难分,而作为一个文化分类和价值判断的概念,“非遗”是否能诠释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民间音乐文化究竟有怎样的价值?这些价值怎样才能在“非遗”保护语境下服务于民众的现实生活中?这些都是有待探讨的问题。事实上,眼下很多学者们都在忙于按照“非遗”标准对各种民间艺术进行打分和评估,做着流于表面的“非遗”保护工作,而对于民间音乐文化的价值产生问题,在观念上认识模糊,在研究上流于形式,在学术上处于浮躁。而民间音乐文化所具有的被民众所认同的内在价值,恰恰是其代有传承的根源。只有对民间音乐文化内在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形成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真实认识,才能使对其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成为可能。本文以豫南皮影戏为例,从价值论层面入手,以探讨民间音乐文化内在价值为主要视角,倡导在科学研究中关注民间音乐文化内在价值的保持与新生,以求促进民间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关于“价值”一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描述:“物的效用,使那物成为一个实用价值”,“社会必要的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社会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使用价值的价值量。就这个关系说,各个商品都是同种商品的平均样品……一种商品的价值,对于他一商品的价值比例,等于一商品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对于他一商品生产所必要的劳动时间的比例。”又说“当作价值来看,一切商品,都仅仅凝固的劳动时间的一定量。”

看来,马克思并没有就“价值”一词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概念,并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两者之间似有混淆。《现代汉语词典》关于“价值”的定义:“价值:①,体现在商品里的社会必要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不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东西,如空气,即使对人们有使用价值,也不具有价值。②,积极作用:有价值的作品\这些资料有很大的价

值。”2545可以看出,概念①是一个明显来自于《资本论》的典型的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应该说,价值并非仅仅“商品”所特有的东西,

如果只讨论“商品”里的价值,对“价值”一词的解释无疑是不完全的,是有失偏颇的,甚至所得出的“价值……是劳动”的判定是错误的。因为这个判定,使生活中的“价值”完全不同于经济学中的“价值”而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却正是生活本身。定义②:“积极作用”让

我们似乎感觉到了“价值”的真容,但是却是雾里看花,无法准确把

握其真正含义。那么,该如何界定“价值”的定义呢?简而言之,事

物的有用性,就是该物的价值,即一种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另一

种事物的某种需要的可能性。这是“价值”在物质世界的最基本的定义。因为在物质世界里,一切的物质、生命、现象、思维等都可以被

称为事物。因此,物的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可能性,即是该物的价值。

就这个意义上讲,豫南皮影戏的价值在于,一是满足豫南民众某种生活、精神需求的可能性;二是满足社会文化研究需求的可能性。这两

个方面应该是豫南皮影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体现。

豫南皮影戏在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对象之后,对其进行研究的

学者纷至沓来,有从事艺术学的、历史学的、民俗学的、人类学等等,对豫南皮影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对豫南皮影戏的生存背景、音乐本体、还愿仪式、文化生态等方面做较为全面研究的(曹玲玉

《河南罗山皮影戏音乐调查研究》、王传厉《罗山皮影戏家庭愿戏的

调查研究》),有对其唱腔的各种板式以及各种板式是如何连接的介

绍(曾凡广的《罗山县皮影戏音乐研究》,耿玉琴的《豫南西调“皮摔”戏音乐唱腔初探》,付玉兰的《豫南“皮摔”东调音乐唱腔牌子

初探》);有对其影人的艺术造型、色彩运用、制作工艺的介绍(方

丹的《罗山皮影造型、色彩及文化内涵研究》,刘松的《人、神和自

然的交融—罗山皮影造型艺术分析》,蔡森林的《罗山皮影造型形式

美初探》)等。可以看出,学者们对豫南皮影戏研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有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工作,有学者在某些方面对豫南皮

影戏给予了不厌其详的介绍和耐心细致的分析。但作为“局外人”的

学者、社会活动家等,在研究的同时也附加给了豫南皮影戏一定的观

念、评论甚至是商品化的包装,大多数学者开门见山地指出豫南影戏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这正是大多数局外研究者的心态和

观念。事实也正是如此,豫南皮影戏的价值毋庸置疑,但作为局外研

究者通常是站在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等层面上来看待和研究这些价值。当然,我们决不是反对对豫南皮影戏进行这些研究,如对其历史渊源

的研究、唱腔的研究、音乐调式调性研究、剧目文学价值研究、影人

造型研究、影人色彩运用研究等,相反地,这类研究非常重要而且必要。一是了解豫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审美价值;二对当下音乐、美术、文学等的创作提供借鉴;三是商业化的包装演出,提升了艺人们

的收入;四是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扩大了影戏知名度,为当地经济

发展做出了贡献,等等。这也是目前大多数民间音乐品种在研究与保

护方面的做法和结果,即重在其外在价值的实现。事实上,民间音乐

文化的外在价值仅仅“末”,其内在价值才是“本”。豫南皮影戏的

内在价值在于它的生活价值、民俗价值、信仰与观念价值,这是它的

根本价值,是我们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所在。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豫南罗山皮影戏,自明代中叶传入

豫南地区,360历经400多年的历史风雨,是什么力量使它绵延至今并

在豫南大地久演不衰,这显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果。几

百年来,豫南皮影戏一直存有并延续着自身传承和发展的自然模式,

这种自身传承和发展的自然模式虽经时代变迁而有所改变,但始终能

在其存有的社会和历史时空中发生作用,也就是民众所认可和在生活

中实际使用的价值。传承人李世宏以文字形式总结了豫南皮影戏的起

源传说,在记载的10个传说里,有6个故事与中国古代皇帝而且大多

是太平盛世的皇帝相关,如汉文帝刘恒、汉武帝刘彻、汉元帝刘爽、

隋文帝杨坚、太宗李世民、玄宗李隆基;其余4个故事则是描述天下

大乱、民不聊生之时,皮影戏却在豫南绝处逢生、异地开花。4通过其产生的多种传说,可以看出影戏在豫南民众心中的地位:一是崇拜和

敬仰。对于草根百姓而言,古代皇帝都是天之骄子,无疑是人神之合体,抑或说就是神的化身,在豫南多神信仰体系中,皇帝特别是盛世

明君亦是民众信仰的神灵,因为与这些神灵的密切关系,使皮影戏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