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淀粉酶的固定化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从对温度变化适应性和应用范围的角度分析,甲图所 示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固定化酶的应用范围较广 。 (3)乙图曲线表明浓度为 3% 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 好,当海藻酸钠浓度较低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 是 。 (4)固定化酶的活力随使用次数的增多而下降,由丙图可知, 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 次后,酶活力明显下降。 3
第二章 酶的应用
实验6 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 水解作用的检测
什么是酶制剂?
胃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酶制剂:含有酶的制品。
酶制剂的缺点
通常对强酸、强碱、高温和有机溶剂等条件非常敏 感,容易失活。 溶液中的酶很难回收,不能被再次利用,提高了生 产成本。 反应后酶会混在产物中,可能影响产品质量(难分 离)。
Step3:固定化柱的保存和再次使用
用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此柱(洗去残留的反应物和 产物),放置在4℃冰箱中保存,几天后取出再重复实验。
实验结果
淀粉 溶液 淀粉 滤液 稀释 1倍
水
①
②
④
③
对照:淡黄色
蓝色
红色
浅红色
实验结论:淀粉被α-淀粉酶水解成为糊精。
固定化酶柱
目的:控制流速让淀粉和淀粉酶充分接触反应。
(3)紫甘薯匀浆流经α-淀粉酶柱后,取适量流出的液体, 经脱色后加入KI-I2溶液,结果液体呈红色。表明该液体中 含有 。 A. 淀粉 B. 糊精 C. 麦芽糖 D. 葡萄糖 (4)在发酵前,为使酵母菌迅速发生作用,取适量的干 酵母,加入温水和 蔗糖 。一段时间后,酵母悬液中 会出现气泡,该气泡内的气体主要是 CO2 。将酵母液 接种到待发酵液中后,随发酵的进行,酵母菌在 条件下产生了酒精和二氧化碳。 无氧
(1)固定化酶技术是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 固定在某种介质上,使酶既能与 接触,又能与 底物(反应物) 产物 分离,同时还能被 反复利用 。常见的酶固定化的方 交联法 法有多种:如对本题的小麦酯酶使用了 和 包埋法 ,在“α-淀粉酶的固定化及淀粉水解作用 的检测”这一实验中,α-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使用了 ③ 下图中的 。
固定化酶技术生产高果糖浆
分布着小孔的筛板
酶颗粒无法通过筛板上的小孔,而反应液却可以自由出 入。
例题:研究认为,用固定化酶技术处理污染物是很有前途 的。如将从大肠杆菌得到的磷酸三酯酶固定到尼龙膜上制 成制剂,可以用来降解残留在土壤中的有机磷农药,与用 微生物降解相比,其作用不需要适宜的( ) A. 温度 B. pH C. 水分 D. 营养 固定化酶的优点: ①使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 ②固定在载体上的酶可以被反复利用。 ③酶反应过程可严格控制。
例题:(2013· 杭州模拟)(1)在工业生产中,为提高酶 的使用效率和产品纯度,一般需要将酶进行固定化处理。 利用石英砂固定α-淀粉酶的方法属于( A. 吸附法 B. 偶联法 C. 交联法 D. 包埋法 (2)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流过α-淀粉酶固定化酶柱后,被 糊精 ,遇碘显 红 色。 水解成 (3)α-淀粉酶可以通过枯草杆菌发酵生产,以下是利用诱 变育种方法培育获得产生较多淀粉酶的菌株的主要实验步 骤。(原理:菌株生长过程中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 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淀粉
α-淀粉酶
糊精
β淀粉酶
麦芽糖
糖化淀粉酶
葡萄糖
遇碘显蓝色
遇碘显红色
遇碘不显色
来自百度文库验设备及用品
阀门
控制流速
固 定 化 柱
注 射 器 架
5mL塑料注射器、 50mL烧杯、滴管、自行车用气门心及 夹子、注射器架、试管及微量离心管3支。
Step1:α-淀粉酶的固定化
吸附有α-淀粉 酶的石英砂
①吸附:5mgα-淀粉酶+4mL蒸馏水+5g石英砂,搅拌30min。 ②装柱:装入下端接有气门心并用夹子封住的注射器中。 ③洗柱:用10倍柱体积的蒸馏水洗涤除去未吸附的游离淀粉酶。
例题:(2013· 浙江自选模块)利用紫甘薯制酒可提高其 附加值。请回答: (1)为提高紫甘薯的利用率,工厂化生产时,可加入果 胶酶和淀粉酶,其中果胶酶可来自 等微生物。 由于酶在水溶液中不稳定,因此常将酶固定在某种介质上 制成 固定化酶 。 黑曲霉或苹果青霉 (2)果胶酶可将紫甘薯匀浆中的果胶水解成 。 A. 半乳糖醛酸和葡萄糖 B. 半乳糖和果糖 C. 半乳糖醛酸甲酯和果糖 D. 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
什么是固定化酶?
固定化酶: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定在某 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酶的固定化方法
① ② ③ ④
吸附法
共价偶联法
交联法
包埋法
共价偶联法
交联法
包埋法
实验原理
用吸附法将α-淀粉酶固定在石英砂上,一定浓度的淀 粉溶液经过固定化酶柱后,可使淀粉水解成糊精,用 淀粉指示剂溶液(KI-I2溶液)测试,流出物呈红色表 明水解产物糊精生成。
(5)下图表示发酵液pH对酒精浓度的影响。据图判断, 4.7 最佳pH是 。
例题:(2013· 宁波模拟)固定化酶是从20世纪60年代迅速 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东北农业大学科研人员利用双重固 定法,即采用戊二醛作交联剂(使酶相互连接),海藻酸 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研究固定化酶的性质,并 对其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 果(注: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 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分析并回答:
第一步:将枯草杆菌菌株接种到 液体 培养基上进行扩 大培养。 第二步:将枯草杆菌菌株分成两组,A组用 诱变剂 处理, B组不处理(作对照)。 第三步:制备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四步:将A、B组分别稀释后,分别在含淀粉的固体培养 基上利用 涂布 法分离,适宜条件下培养得到单菌落。 第五步:观察A、B组各菌落周围的 透明圈大小 。 实验结果预期: ①根据诱发突变率低的特点,预期 。 ②根据诱发突变不定向的特点,预期 。 A组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B组差异不显著 圈大小不一,B组较一致 A组透明
固定化装置—反应柱
固 定 化 柱
注 射 器 架
控制流速
Step2:淀粉水解作用的检测
①溶解淀粉:50 mg 可溶性淀粉 溶于100 mL热水中,搅拌均匀。 ②过柱:使淀粉溶液以0.3 mL/min的流速过柱,在流出5mL 淀粉溶液后接收0.5 mL流出液。 ③检测:加入1-2滴KI-I2溶液,观 察颜色变化。用水稀释1倍后再观 察颜色。 每分钟6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