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的辉煌
[导入新课]
这位向我们招手的帅哥是谁?你们认识他吗?刚刚当选为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你们认识这幅画吗?不认识。
这幅19世纪时期的美术作品曾经让奥巴马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幅画改变了他的生活,也是这幅画让他立志竞选美国总统。
实际上19世纪以来,还有许多许多曾经甚至至今仍感动着我们的作品。
今天,就让我们举行一场色彩交响的巡礼,走进艺术的殿堂,共同去追寻19世纪以来美术的辉煌历史。
[新课探究]
第一篇色彩交响的巡礼—欣赏19世纪以来的美术作品巡礼前的准备
当然,巡礼前咱们得准备准备,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现在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谈一谈,说一说19世纪以来主要美术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在这些美术大师中,哪一个国家的最多?法国。
好,那么我们巡礼的第一站就在法国。
英雄和女神
这是法国画家大卫画的《马拉之死》,马拉是谁?他是怎样死的?请大家看教材的导言框。
马拉是法国大革命的领导人,他的革命活动遭反动势力的痛恨,被反动派暗杀,作为他的好友,大卫在他被暗杀后2个小时赶到现场,画了这幅画。
请大家看一下马拉的表情,他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答:非常宁静淡定),这说明画家并没有过分地去渲染他对好友马拉之死的悲伤的情感,保持更多的理性,注重理性。
那么透过马拉安详的表情,画家想向人们传达什么呢?他想向人们传达的是马拉作为法国革命的活动家,他为自己所追求的革命事业而献身,他
死得其所,象这样的一个人在你们的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生答:英雄),对,英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强调理性,选择重大严肃题材,追求英雄主义,这就是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点。
好,我们来观察《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从画中人物的表情、神态,我们看出这是一个群情激昂的斗争场面。
你们看,画中的焦点人物是谁?(生答:自由女神)在德拉克洛瓦笔下她是自由女神,在硝烟中,自由女神一手高举法国三色旗,一手提枪,头向后,仿佛在呼喊着什么。
冲啊!自由女神带领着人民群众朝着什么目标奋勇前进?自由。
从这幅画我们可以感受到画家对自由渴求的强烈情感以及对巴黎人民追求自由精神的歌颂、赞美。
同时,从书上介绍来看这幅画取自与当时法国的一个真实的革命事件。
但是画家却把革命的领导人这个具体的人物想象为自由女神,用夸张的手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高大圣洁的革命者形象。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和《马拉之死》比较,这幅画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在表现方式上采用夸张、想象的手法,这正式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
一个温柔的海港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温柔的海港,去领略莫奈的《日出·印象》。
仔细观察这幅画,这幅画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很美。
淡紫色的雾,冉冉升起的红日,朦胧的景色。
……
你觉得莫奈的《日出·印象》从直观感觉上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不同?(生答:风景画)
我们大家一起来仔细观察这幅画,在这个温柔的海港,平静的海水的颜色是单一的吗?不是,我们可以发现海水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有淡紫色、白色、黑色、暗红色……等等。
为什么同一地方的海水会出现不同的颜色,是莫奈自己的想象吗?那是光起到的作用。
(如果学生答不出,进行引导:你们看,画面上一一轮初升的太阳照在海面上,给你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光照在海面上的角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
阳光照射到海面上反射出的光线的颜色是不同的。
莫奈正是利用光学领域的新成就捕捉了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了微妙的色彩变化。
这就是印象画派的特点。
莫奈的《日出·印象》给了很多人美的享受,让人们领略到大自然的魅力。
其中有一位叫“暮雨精神”的博主看了莫奈的《日出·印象》后,她用诗一般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深切感受。
我想一位学生来读一读,你们班谁朗诵得最好呀,大家向我推荐一个。
(难道大家没有被他感动吗?)
从大家的掌声中,可以看出你让大家再次领略到日出印象的独特魅力。
下面让我们踏着巡视的脚步从法国的塞纳河畔来到俄国的伏尔加河,感受一群纤夫的悲惨生活。
如果说日出给我们一种纯美的印象,那下面的这幅作品则给我们传递了另外一种情感。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创作的油画,画中展现一群穿着破烂衣衫的纤夫,在酷烈的阳光下,拉着重载货船,在河岸步履沉重地向前行进着。
看了这幅画,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悲惨,生活困苦)画中的场景是虚构的,还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呢?真实的写照。
所以关注社会现实,真实反映社会现实,这就是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
接下来让我们乘着俄国的但套车驶向巡礼的最后一站:西班牙。
去了解一幅变形的画。
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当你们第一眼看到这幅画的时候,你们明白它说什么吗?不明白。
(如果说轰炸格尔尼卡,师答:喔,这位学生的鉴赏力非常的高,说不定未来的美术大师队伍,我们会看到你的大名呢。
其他同学你们看得懂吗?我想,大部分同学和我一样看不懂)。
为什么看不懂?(生答:抽象,变形)确实,大家看这幅画上面的人、牛啊都与常态不一样,都变形了。
所以同学们看不懂非常正常,因为他的创作风格违法了我们一般人常规的、传统的审美方式。
画家是用一种另类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内心的某种感受,并不在乎别人看不看得懂。
因此,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这就是现代主义美术和特点。
我们色彩交响的巡礼在西班牙站就告一段落了。
回顾这场巡礼,同学们会想,为什么美术大师们会画出如此精美绝伦的作品,并且同样是美术作品,却各具特色呢?我想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的一段话可以给我们启示。
他说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
下面让我们从画里走出,到画外去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分析各个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生阅读材料,并进行讨论)好,我们一起来解读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推动了美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丹纳说与他们所属的时代有关。
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结合手中的材料,解读各个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1、新古典主义为什么要呼唤英雄到来?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一想(如果学生答不出)
A.新古典主义流派产生并发展于哪一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B.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的局势如何?法国进行了法国大革命,这个时候的法国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巴黎人民发动起义,掀起法国大革命,推翻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欧洲封建反法同盟的围剿、国内保王党叛乱以及派别的权利之争导致了法国政权更替频繁,资产阶级先后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和拿破仑帝国。
提示学生要充分运用材料。
)
C.在这场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殊死较量中,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以及巩固革命的成果,他们渴望英雄、呼唤英雄的到来!于是他们借助文学和艺术的力量来歌颂英雄,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增强人们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这就产生了新古典主义。
如果学生很快就回答,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的回答正体现了大卫的思想,他认为艺术必须为政治斗争服务。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国进行了法国大革命,在这场资本主义制度与封建制度的殊死较量中,资产阶级为了取得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以及巩固革命的成果,他们渴望英雄、呼唤英雄的到来!于是他们借助文学和艺术的力量来歌颂英雄,树立英雄主义的气概,培养人们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所以新古典主义流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法国大革命需要增加人民反封建的勇气和斗志。
(课件显示)
2、19世纪初至中期,到了19世纪初、中期,伴随着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欧洲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吗?人们有何反映?
没有。
艺术家对此有何反映?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一想(如果学生答不出)
A(失望。
是的,失望,那么他们去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
B答不出来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一起来分析:
让我们结合前面德拉克洛瓦和列宾的画一起探讨。
(课件显示)
我们看到德拉克洛瓦在他的画布上充满着大胆、夸张的想象,借助色彩营造出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借助自由女神号召人民为自由而战,
为什么德拉克洛瓦在画中不是遵循启蒙思想家们提倡的理性,而是运用夸张、象征、想象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生答)资本主义政权建立后,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有没有真正的实现?没有。
人们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想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对现实强烈的不满,于是在艺术领域,他们各种各样大胆、夸张的手法来表达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种炙热的情感。
这就产生了什么流派?浪漫主义流派。
我们再来看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的作画时间是1873年,也就是大概在19世纪中期,这一时期的欧洲形势怎么样?(生答)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统治加强。
同样,俄国经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却看到列宾笔下的11位纤夫,
衣衫褴褛、生活艰苦,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却过着最悲惨的生活。
画家列宾将他对统治者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
从这幅画,我们可以体会出虽然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但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满意吗?(集体回答)不满意,相反,资本主义的弊端越来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艺术家开始从追求幻想中的理想社会转向关注现实,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这就产生了什么流派?现实主义美术流派。
(课件显示:浪漫主义流派、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背景)如果学生很快就回答,教师总结:
情况一: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到位。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德拉克洛瓦和列宾的画。
(课件显示)
是的,大胆、夸张的想象,正是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的失败,波旁王朝复辟,人们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平等,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想王国越来越感到失望,希望获得真正自由和幸福,但他却把希望寄托与一个幻想的自由女神身上。
这就产生了浪漫主义流派。
我们再来看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的作画时间是1873年。
俄国经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却看到列宾笔下的11位纤夫,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却过着最悲惨的生活。
画家列宾将他对统治者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这就是现实主义美术流派》(课件显示: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背景)
情况二:(学生只回答了浪漫主义,没有讲到现实主义)
19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只有浪漫主义流派的艺术家发出了反响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流派?(请大家再认真读材料,看材料是否给我们提供了相关的信息)。
有,现实主义流派,他们发出了怎样的反响?对现实的批判。
我们再来看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的作画时间是1873年。
俄国经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却看到列宾笔下的11位纤夫,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是却过着最悲惨的生活。
画家列宾将他对统治者的憎恨以及对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深切同情,通过自己高超的画技完美地融入了画中。
19世纪中期,虽然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的弊端越来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人们产生了不满和苦闷的情绪。
艺术家开始从追求幻想中的理想社会转向关注现实,对现实加以暴露和批判。
这就产生了什么流派?现实主义美术流派。
(课件显示: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美术流派的背景)
3、印象画派为什么与“光”结下了不解之缘?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一想(如果学生答不出)
我们来看这几幅作品,印象画派大师莫奈运用光和色凝固了整个清晨,
塞尚用光表现了房子空间的色彩,凡高用光和色描绘了夜晚的星月。
他们都利用了光线的反射来描绘五彩斑斓的世界,印象画派为什么与“光”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什么直到19世纪下半叶,画家才有可能运用到光学理论来作画呢?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具体是第几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光学理论是这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因此,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印象画派“光”结下了不解之缘。
(课件显示印象画派产生的背景)
如果学生很快就回答,教师总结:
这位同学看到了科技在美术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
正是因为运用了这些科技手段,印象画派大师莫奈用光和色凝固了整个清晨,塞尚用光表现了房子空间的色彩,凡高用光和色描绘了夜晚的星月。
4、现代主义美术家为什么会有反传统的叛逆意识?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一想(如果学生答不出)
20世纪,发生了哪些大事?两次世界大战。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经济领域还引发了一场惨烈的地震!――经济大危机!这一切给人类自身带来了什么影响?(结合材料来谈谈:人类颤栗在动荡、对抗、分裂和苦难的呻吟中。
在这个过程中,西方传统的精神文明和价值观念被冲跨了,反传统和反理性的思潮大行其道。
)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使人类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传统的艺术形式能诠释人类产生的那种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种各样复杂的情感吗?不能。
你们看,毕加索用变形线条成就了《格尔尼卡》,他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请大家看课文的介绍。
毕加索要表达的主题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德国暴行的控诉。
变形的线条正式毕加索愤怒的情感的体现。
另外,20世纪,工业发展的情况怎样?我们结合材料解读,“西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快节奏家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而科技的发展又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促使人们思考绘画艺术还应有的别的功能。
因此,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
这就造就了现代主义美术流派。
如果学生很快就回答,教师总结: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世纪,但同时又充满令人心悸的动荡不安: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工业文明和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这一切现代主义美术流派得以萌生的土壤。
所以现代主义流派产生的背景是两次大战给人们心灵造成创伤;工业化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科技发展拓宽了艺术家的视野。
(课件显示)
我们从画里走出,到画外去解读了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从总体上说美术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跟什么因素有关?(引导:我们可以看到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新古典主义流派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使人们感到失望和不满,由此产生了浪漫主义流派和现实主义流派;两次世界大战也引发了美术流派的变化-现代主义流派的产生。
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也成为了美术流派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如印象画派、现代主义流派等等。
)由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决定的。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附加材料,可以参考)两次世界大战,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深重伤痕,这些都在艺术家的心灵上留下影响,也就影响到了西方美术;二、现代主义画家们深受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三、十九世纪末,科技取得重大突破,这表现主义出现在第一次世纪大战前的德国,强调艺术的表现力和画家的主观创造。
作品揭露法西斯统治即将来临时,社会气氛的压抑,挪威画家蒙克是该派的精神领袖,他的蒙克作品《呐喊》、《红藤》、《生命之舞》、《渴望》等题材,对德国表现主义有很大影响。
该派代表性的画家有凯尔希纳、马尔克、赫克尔、柯柯希加等,他们常用夸张的艺术语言表现对社会的愤懑、恐惧与不安。
特征二:由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格尔尼卡》正是以象征性的手法、变形的形体和灰暗的色调,表现了战争的罪恶和灾难的悲剧。
画面中牛头是法西斯残暴的象征,肢离破碎的人体是人民残遭迫害的残状,画面上方的灯泡一样的眼睛则是对法西斯暴行的揭露。
那变形的形体相互交错、拼贴组成了一种混乱的视觉效果和残暴恐怖的气氛,而这正是战争在毕加索脑海中的一种主观反映,毕加索正是通过这些极度夸张、变形的图式,表达了他对德国法西斯暴行的强烈仇恨。
由此可见,现代主义绘画的特征之二,就是从传统绘画的再现客观世界转变为表现主观世界。
而这一点正与中国写意画的特点不谋而合,画家不再以画得与客观世界逼真肖似为目的,而是以被描绘的对象为媒介,表现自己的情感、观念、思想等主观世界,将客观对象按照主观意图进行变形或抽象化处理。
所以说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就是中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相交点,这个交点就是“绘画艺术已偏重于表现人们的主观情感世界,而不再拘泥于再现客观自然世界”。
再如,抽象主义画家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画面布满了水平、垂直的线条和跳跃闪烁的小色块,没有一点具象的图形。
但是就凭这些足以引起人们对美国百老汇街纵横交错的街道和爵士音乐特有的节奏感
的联想。
这说明现代主义绘画所要表现的是人们对于生活的种种主观感受,已完全摆脱了客观物象形体对画家创作思维的束缚。
因此我们欣赏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时,重要的是不在于去弄明白画家描绘的是一件什么具象的东西,而是在于去体会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观念和思想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
总之,反对传统绘画的写实主义和崇尚标新立异是现代主义绘画的根本原则,我们在欣赏现代主义绘画时,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不能把象与不象、看懂与看不懂作为欣赏的标准,而是要掌握现代主义绘画的本质特征,才能使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表格总结:
第三篇他们与我们
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艺术家和这些作品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是有些东西已经超越时空成为我们心中的永恒!
我们来看镜头一:作画的他们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从上面的一段文字进一步反映了对法西斯暴行、侵略战争的谴责和抗议,这幅《和平鸽》,同样也是毕加索的作品,他曾作为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的会徽,他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追求和呼吁,希望人类能和平发展,和平相处,折射出作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那么从毕加索这位美术大师的身上,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爱好和平……
(仅仅是爱好吗?)我们大家作为地球村的一员,难道不应该为他的和平发
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大家想一想,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感,那世界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们每个人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我们来看镜头二:画中的他们,
我们再回到这幅改变奥巴马一生的画,这是19世纪瓦兹的作品,它是一幅浪漫主义代表作品。
画面上一个年轻女子独自一人坐在象征世界的地球上面,身体向前倾斜,低垂着头,眼睛被蒙上绷带,说明眼睛受到极度伤害,手里拿着古希腊七弦琴,也被毁坏得只剩下一根琴弦。
假如你是她,处于她那种境地,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绝望,孤独无助。
但是画家却给这幅画命名为希望。
为什么取名为希望,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不论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希望(或不要放弃希望)。
是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任何困难我们都永不放弃追求希望。
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既是发展的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破坏,充满危机的社会,比如当今世界有着诸多不和谐的音符,索马里海盗肆意横行,泰国政局动荡,印度孟买大屠杀,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这种动荡的时代,我们都要坚守希望和信念,只要我们一直坚持着,相信一切都会雨过天晴,前面迎接我们的将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