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历史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属北美十三块殖民地:是指英国于1607年至1733年在北美洲大西
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每个殖民地都建立并发展了自治体制,居民大多数是拥有自己土地的独立农民。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
2.五月花号公约:前往北美洲新英格兰殖民地的102名英国清教徒在上
岸之前,为了建立一个大家都能受到约束的自治基础,41名成年男子在上岸之前签订了一份公约,这份公约被称为《“五月花号”公约》,签署人立誓创立一个自治团体,这个团体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份重要的政治文献。
3.大陆会议:1774年至1789年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以及后来美利坚合
众国的立法机构,共举办了两届。英属北美十三个殖民地代表会议。
1774年9月5日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第二届大陆会议于5月10日在费城召开,通过以武力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由华盛顿任总司令的“大陆军”。从此大陆会议成为革命政权机构。1776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成立美利坚合众国。1781年大陆会议的作用被邦联政府所替代。
4.独立宣言:《美国独立宣言》,为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
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告。1776年7月4日,本宣言由第二次大陆会议于费城批准,当日兹后成为美国独立纪念日。宣言之原件由大陆会议出席代表共同签署,并永久展示于美国华盛顿特区之国家档案与文件署。此宣言为美国最重要的立国文书之一。
5.美国联邦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国宪法。
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后又附加了27条宪法修正案。
6.联邦党:联邦党是在1792年到1816年期间存在的一个美国政党。由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成立。联邦党是美国在1801年之前的执政党。主张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主要的支持者来自新英格兰和一些南方较富有的农民。其竞争对手为民主共和党。联邦党是后来辉格党和共和党的前身。
7. 英美第二次战争: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是美国与英国之间发生于1812至1815年的战争。是美国独立后第一次对外战争。美国正式向英国宣战,但是英国军队的50%兵员是加拿大的民兵。同时,美洲印地安部落由于种种原因也卷入了战争。
8. 门罗宣言:1823年12月2日,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向国会提出了由约翰·昆西·亚当斯拟定的国情咨文,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被称为“门罗宣言”,即后来被称之为“门罗主义”。其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三个基本原则:即“反对欧洲国家再在美洲夺取殖民地”原则、“不干涉”原则和“美洲体系”原则。《门罗宣言》成为美国用来反对美洲以外的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进一步排斥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使美洲和欧洲“脱离接触”,从而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扫清道路。
9. 密苏里妥协案:密苏里妥协案是1820年美国南部奴隶主同北部资产
阶级在国会中就密苏里地域成立新州是否采取奴隶制问题通过的妥协议案。该妥协案虽使南北之间的尖锐矛盾暂时缓和,但是北方工业制度和南方种植园制度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最终导致美国内战。
10. 堪萨斯内战:1854-1859蓄奴论者与反蓄奴论间为争夺堪萨斯州
控制权而进行的小规模内战。《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密苏
里妥协案作废,奴隶制实施不受地域限制由当地居民或代表决定,
所谓“平民主权原则”。因而不断向北,加速了资产阶级内部分化,
1854年反对者组成共和党,产生内战,对之后南北战争由重要影
响。
11. 废奴运动:美国独立后,南方诸州种植园主实行奴隶制,黑人奴隶
是种植园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和黑人,则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美国废奴运动是从19世纪30年代初开始在美国北部兴起的要求彻底废除黑人奴隶制的群众运动,它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群众性的民主运动,打击了南方的奴隶制。
12.宅地法: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专门针对农业发展的法案,1862年5月20日由林肯总统签署。规定凡连续耕种国有土地5年的农户,或21岁为美国公民或已递交入籍申请者,只需缴纳10美元的证件费,即可获得160英亩国有土地的所有权。该法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使大批贫苦百姓获得土地,从而加速了美国西部开发的进程,使西部地区人口大量增长。
13. 美西战争: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加勒比海殖民地、
今儿控制加勒比海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美国作为主要军事力量的倔强,使美国陷入远东的复杂问题,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警告,标志着美国要更多参予世界事务。
14. 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的主要
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影响:它标志着美国已经形成自己独立的侵华政策。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15. 美国独立主义外交: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长期奉行的不与欧
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义务的外交政策。美国独立初期,首先考虑发展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活动主要集中在美洲大陆,在对外关系中避免卷入欧洲的政治和军事冲突,不承担国际社会的政治、军事义务,不与外国、特别是不与欧洲大国结盟。孤立主义是建国初期的美国在处于弱势地位的形势下,一种成功与明智的选择,它为新生的美国赢得了发展时间,扩展了空间,为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的稳步、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 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
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冷战又分为战争时期冷战和人际关系间的冷战。
17. 杜鲁门主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的国情咨文,美国支持自
由国家抵御“极权政体”的观念,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急剧转变,被认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和美苏盟友关系的结束,也标志着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