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是充满着生命活力的学科。
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只靠教材、教参和学生上演着“传输―接收”式的机械活动,语文教师失去了教学的激情,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语文也失去了本该具有的生命活力。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迫切需要找回语文的活力,展现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性、审美性、趣味性特点,那么就必须突破传统框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重新认识语文课堂,改变机械沉闷、程式化的课堂教学。
一、何为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
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可以定义为三个维度,即语文知识、语文情感、语文认知灵敏性。
(一)课堂中语文知识的活力
语文知识是语文的根基。
语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门学科,语文课堂的活力,从根本上说就是语文知识的不断更新、充实。
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离不开语文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面对新时代的学生,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展现出自己广博的知识面,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喜欢接触新事物的学生也更愿意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气息。
(二)课堂中语文情感的活力
语文是生命的表现形式。
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不是知识的堆积而是灵魂的唤醒”。
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一定是有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的老师,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
教师的情感活力要表现在职业的热情、举手投足间的真诚以及对课本的情感对话。
教师要在课堂营造出活泼生动、富有情感的氛围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智慧。
(三)课堂中语文认知灵敏度的活力
语文课堂要健康、稳定、高效地进行,那么就要让语文的认知灵敏度保持一个最佳的状态。
通过老师的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积极地做出反应。
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重在一个“活”字,但要保证活而不乱,进而充分展现出课堂吸引力、教师带动力、学生思维活力。
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下,既要让学生活跃、灵动、乐在其中,也要保证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达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最佳效果,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又做到了活泼愉悦。
二、如何让语文课堂有生命活力
要让语文课堂有生命活力就是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枷锁,改变教法、学法的单一,不拘泥于教材,不禁锢学生思维,创造出新颖的、多元的以学为主的语文课堂。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重点在如何设计、如何教学。
(一)“源头活水”在于师
钱梦龙先生提出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
主线”的三主教学指导思想体现了新教学形态下教师的角色。
一个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定然取决于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热爱语文的教师。
教师要有情感运用,用真情灌注于教学,为学生创设课堂意境。
讲到《记念刘和珍君》时,教师的脸上的表情应该是凝重的,感情应该是低沉的,情绪应该随着文字的流动而起伏的。
讲到《敬畏生命》一课时,教师应该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让学生用自己的心去感知生命的魅力,带领他们体会健康的重要性。
这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1.活力离不开教师的积累。
语文教师的生命活力来自于个人素养和文学积淀。
教师传道授业必须要先充实自己,在教学中不断学习,积累各层面文化知识,形成教学风格,积累语言文学知识,涉猎古今中外,关心历史哲学,渗透人文与理性智慧,了解教育心理,关注学生心灵。
生活中的故事、真实的素材更能抓住学生的眼球。
在课堂上,生活常识和生活心得、趣闻轶事都是老师赢得学生青睐的法宝。
在对多所学校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教学氛围活跃、更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课堂大多是由于教师的魅力,这些老师都往往知识广博,有跟上时代的知识储备。
2.活力离不开教师的创新。
教师要不断摸索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还原课堂的生命,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再现语文的生命力。
教师的创新是语文课堂生命力保护的重要
环节,不能做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也不能让学生成为读书机,创新是防止这种病态课堂产生的良药。
3.活力离不开教师的变通。
教师应该灵活、“变通”地教学。
尤其在语文的课堂上,不需要有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的每一个灵感发现和自我表述都是他们的智慧结晶,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课堂上多设置一些灵活开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甚至辩论,阐释他们的观点,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世界上教育排名第一的国家芬兰,正是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他们的学生就是被给与了充足的时间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发言讨论,能够让思维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天空。
(二)“春色满园”在于教
语文课堂的活力是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体现,通过一定的课堂设计、教学设计把语文的满园春色尽情展露。
有活力的教法,就是要“课堂活起来”、“课本活起来”、“学生活起来”。
1.把课堂设计活。
即显示语文课堂“形式的活力”、调动学生“思维的活力”。
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的“创意”上。
就语文课堂的教学而言,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如何进行导语设计、如何设计书写板书、如何进行提问等都是教师的“创意”展现。
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更喜欢互动的语文课
堂,让学生动起来的语文课堂可以是“百家争鸣”的辩论“PK 场”,可以是朗诵诗歌、小品相声的“联欢会”,也可以是“汉字英雄”“争霸赛”,还可以是“师生换位感受”的“变形记”舞台等等。
总之,比起单调乏味的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这样子的。
在讲《雷雨》一课时,教师以表演课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本即是剧本,学生作为演员参与其中参悟剧本中人物情感,未参加表演的学生做为评委,对演员的表演及其再现的文本进行解读和评价,这样的形式比传统课堂更能激发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2.把课本讲解活。
文字是有生命的,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向读者表达着喜怒哀乐、诉说着或美好或沉重的故事。
每个字词甚至标点都有它的内涵和深意。
如《荷花淀》中有“夫妻话别”这一段,其中有句话是:“你走,我不拦你。
家里怎么办?”(水生嫂)某个印刷厂将此句印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句号错印成逗号,这是很细微的一个错误,但是意味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物性格也全然不同了。
作者知道后认真地指出,这是原则性的错误!陈钟梁老师在分析这篇文章时,就抓住了这个标点展开分析。
他先问学生:“孙犁为什么把这个问题提到如此严肃的高度?”接着启发学生去联系文章前后揣摩女人说话时表情、眼神、语气,去领会在艰苦抗战岁月中荷花淀女人刚毅而又温柔的性
格。
这番引导启发,通过课文的一个标点就把课文中要表现的人物性格讲活,把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主旨透露出来,这其实也是一个把课堂与生活故事结合的过程。
3.带动学生学活。
即让教师的思维和情感触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情感的活力”。
让学生有活力就得让学生动起来。
包括三个方面的“动”,即思维动起来、嘴巴动起来、身体动起来。
思维动起来,学生要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利用教材和课堂设计给他们设疑,让他们围绕语文教学内容思考,也有助于减少上课走神的问题。
嘴巴动起来,不要让学生只一味地听课,观看教师的“表演”,而要让他们自己张嘴表达观点。
叶澜老师说过“课堂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
”
身体动起来,让学生走上讲台演,或者走出“有形的教室”到“无形的课堂”去观察。
走进生活感悟真实的语文,不做“书呆子”。
以作文课为例,老师要做的不是一味地以练习册上的题目束缚学生的思维。
而是把球抛给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的想法,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你们想写什么?”、“你们认为这次作文写什么好?”,让他们自主命题,自己成为参与者,写他们感兴趣的,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三、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要完善并延伸
语文课堂要有健康的生命活力,不能因为太过注重活力,导致思维跑偏,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到课堂文本。
要善用辅助教学资源,该回归文字的就要展现给学生文字的魅力,不要一味使用教学多媒体,这样会导致学生注意力重心的偏离,让语文本身的魅力被次要的东西遮盖。
课堂教师的点评要得当,要重在让学生发现错误和不足,重在鼓励改正,真正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己的优势个性,也要看清自身缺陷和错误。
表扬激励与批评指正并行。
语文课堂是各抒己见的课堂,同时要教会学生“倾听”,耐心、细心、辩证地听。
小组讨论等形式要适度运用,不能忽视独立思考的作用,新课改下自主学习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
课外作业要“重质少量”,在保证知识巩固的前提下,不让学习成为负担。
语文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地域特征、形式多元化,让作业符合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写真实的能真正反映自我感知的文字,用丰富的作业形式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把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延续到课外、延续到生活中。
我们要通过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找回语文应有的
魅力,突破传统框架,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教师和学生重新认识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真正表现出“形
式的活力”、“内容的活力”、“思维的活力”、“情感的活力”、“健康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董艳芬《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综合天地》2009
年第三期。
[2]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