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拙政园
• 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 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 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寺。明正德 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 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 其买下,聘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 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



古代南北代表性建筑
•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 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与园林建筑的成就最为突出。在 这里我们选取山西乔家大院和苏州园林作 为中国古代南北建筑的代表,来分析其特 点。
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的乔家堡村,占 地面积87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00多 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乔家大院 不但是山西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中国古 代北方建筑的典型形式。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姓名: 姓名: 班级: 班级: 学号: 学号:
• 中国建筑多种多样,文化、样式、结构、 材质等多个方面呈现差异。在这里我将 中国建筑划分为南北两个地域性。通过 对南北建筑的差异来了解中国建筑的地 域性差异
北方建筑
• 与南方地区相比,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比较 寒冷,用地相对宽松,地形更为平整,建 筑材料相对单一,多是土木之类的材料, 人文和民风也比较纯朴、憨厚和粗犷。正 是自然风情、文化习俗和建筑材料等多种 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我国北方各地民居 建筑普遍强调向阳,并呈现出质朴、敦厚 的建筑特色,在群体布局上,则呈现出总 体整齐、方正的格局。 • 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所不同。
• 三、阁楼与地下室 因为气候相对干燥,土质坚硬,日照时 间比南方短,所以,北方现代建筑多建有 地下室和阁楼,可以利用更多的空间,并 且具备冬暖夏凉的优点。而南方气候炎热 潮湿,日照强烈,因此,阁楼的作用主要 是为阁楼下面那层的空间提供隔热,很少 实际使用。同时,由于防潮的成本非常高, 南方现代建筑的地下室也比较少见。
•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西起太行山脉和豫西山地, 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 山脉,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别山,东南至 苏、皖北部,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 北省、山东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 省等7省、市的境域,面积约30万平方 千米。华北平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有许多古老城市,其建筑组群方整规则, 庭院较大,中庭和边角一般会留出尺寸 不大、供通风采光用的天井。建筑布局 一般呈离散型,各栋单体建筑相对独立。 建筑造型起伏不大,屋身低平,屋顶曲 线平缓。建筑材料多用砖瓦,木结构用 料较大,多数装修比较简单。
北方建筑的门窗
南方建筑的门窗
• 二、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受传统人文因素的影响,北方建筑的造 型与立面设计,比较强调厚重、朴实,用 材上,则尽量选择一些以砖、石为主的材 料。而南方强调的是清新通透,立面多为 浅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用得多是涂料、 木结构、仿木结构、钢结构等。
典型的北方建筑
典型的南方建筑北方建筑中常用的阁楼南方建筑中常用的凉亭长廊
造成南北建筑差异的原因分析
• 建筑的形制与发展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和区域文化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我国的 地域辽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南北传统建筑 的形式姿态万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总 的来说可以分为一下几点。 ·1 气候因素 ·2 地形、地貌因素 ·3 人文因素 ·4现代南北建筑的面貌
• 这是一座结构精巧而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整个院落位于一 个方形的围墙之内,四周是全封闭的,墙面内由砖砌筑, 高10多米,上层是女儿墙形式的垛口。由外面还能看到一 个个的更楼、眺阁,就像是城墙上的敌楼一样,很有气势。 整体看来,在坚实的墙体掩护下,乔家大院就如一座稳固 的城堡。乔家大院平面布局呈双喜字,共有六个大院、一 十个小院,相互穿插、交错,共313间房屋。如此复杂的 布局,组成了一格富有变化的建筑空间。 • 虽然现在看来,乔家大院内的建筑是一个整体,其实六个 院落建筑有先有后,并非营造于同一时期。乔家大院中最 大的院落是一号院和二号院。它们的布局形式是祁县一带 典型的“里五外三穿心楼院”,具体地说,也就是里院的 正房、东西厢房都为五开间,外院的东西厢房都是三开间, 里外院之间有穿心厅相连。而除了厢房外,倒座房、过厅、 正房都是二层楼房。在整体的构成上,乔家大院的房顶非 常有韵律。房顶由高到低,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在反复、 连接、交错、间歇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包括太行山以西、秦岭 以北、青海日月山以东、长城 以南的广大地区。跨山西、陕 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 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黄土 高原建筑院落的封闭性很强, 屋身低矮,屋顶坡度低缓,还 有相当多的建筑使用平顶。建 筑材料方面,很少使用砖瓦, 多用土坯或夯土墙,装修简单。 黄土高原之上还常建有窑洞建 筑,总体风格是质朴、敦厚。 但在回族聚居地,还建有许多 清真寺,它们体量高大,屋顶 陡峻,装修华丽,色彩浓重,与一 般民间建筑有明显的不同。
• 四合院是华北平原民宅中最常见的一种组合建筑
形式,是一种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院落。其特征是 外观规矩,中线对称,但用法极为灵活。最简单 的四合院只有一个院子,比较复杂的有两三个院 子,富贵人家居住的深宅大院,通常是由数座四 合院并列组成的,中间还有隔墙。四合院的大门 一般开在东南角或西北角,院中的北房是正房, 正房建在砖石砌成的台基上,比其他房屋的规模 大,是院主人的住室。院子的两边建有东西厢房, 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住房。在正房和厢房之间建有 走廊,可以供人行走和休息。四合院的围墙和临 街的房屋一般不对外开窗,院中的环境封闭而幽 静。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
• • • 中国建筑的历史演变是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生活在不同自然条件下 的古代人们,因地制宜,因材致用,运用不同材料,不同做法,创造出不同 结构方式和不同艺术风格的古代建筑。 早在一百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 为栖身之所,安徽、重庆、陕西、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 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洞穴。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华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 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长江流域, 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对此,古代文献中也 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韩非子·五蠹》)、“上者为巢,下者营窟” (《孟子·滕文公下》)的记载。 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中国民居建筑形式得到了较为完备的发展。西周时已 经出现高大宫室和四合院布局,并开始使用砖瓦。春秋战国时期,台榭宫室 内外梁柱、斗拱上均有装饰,墙壁上则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宏伟 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 隋唐时期则是中国建筑艺术得到飞速发展时期,木构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台基、砖石结构、屋顶样式等建筑要素也趋于成熟。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建 筑进入最后的大发展时期,南北已有的建筑形式基本发展成熟,在类型和特 点等方面基本形成定制。与此同时,随着各地乃至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频 繁,新式的民居也不断涌现。 总的来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以木架结构为主要方式, 合理运用建筑比例、尺度、节奏、均衡、层次等艺术手段,其总体风格是古 朴、典雅和静谧,表现出中国文化特有的气质和美学倾向。
南北建筑的差异性体现
• 一、建筑空间和门窗设计 北方冬季寒冷漫长,在冬季取暖期间,要尽量使建筑物 大厅空间内暖气热力能均匀到达大厅的各个角落, 如果热 力不够, 不仅耗费了能源, 而且使居住者受冻。因此,北方 民居建筑的大厅空间设计一般比较小一些,方正一些,建 筑的半室外空间也比较少。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就可以做 出各式各样具有不同空间体验的大厅和半室外空间。北方 的建筑物通常设双层窗户,冬季来临,就要封窗;进入春 季,就要开窗。因此,在门窗设计上只要求符合一般自然 采光要求, 注重实用, 大型带状窗比较少见。南方建筑物设 单层窗户, 除了讲究实用外, 还要注重美观大方,多为大面 积的带状窗。
总结
• 通过前文对中国南北建筑的分析,我们对其存在、发展和 延续有了进一步的理性认识。对待传统的建筑设计元素, 我们应该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既不能全部肯定,直接拿 来使用,这样只会建造一些仿古建筑,不符合现代人的审 美取向。一味返古,就不会有创新。同时,也不能全盘否 定,因为中国传统建筑是我们设计现代建筑的根源。 • 因此,中国建筑的发展趋势应该是结合自然与人文环境、 尊重历史与民族传统,实现地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尤其 是应该借鉴传统建筑文化的空间布局、造型语汇、色彩以 及细部装饰等因素,追求建筑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协调, 通过灵活、恰当地运用现代材料、技术和构造方法,来构 建既符合现代人审美特点,又有中国文化气息的优秀建筑。
• 岭南地区
岭南,是指南方五岭之 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 广东、广西全境,以及 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 地区。这个地区的民居 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 院很小,房屋高大,门 窗狭窄。屋顶坡度陡峻, 翼角起翘比长江中下游 平原的民居更大。城镇 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 性很强。房屋装修、雕 刻、彩绘同样富丽、繁 复,手法精细。岭南地 区建筑的总体风格是轻 盈、细腻。
• 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 的精华所在,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 水面广阔,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 回廊相连,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 丰富的层次。 • 由于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范围小,又因 河湖、园石、常青树木较多,因此,园林景致细 腻、精美、曲折、幽深,与北方格局宏大的宫殿 建筑风格完全不同。
谢谢欣赏
南方建筑
• 与北方地区相比,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炎热, 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 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 透。 • 南方地区可以划分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岭 南地区两大区域,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又有 所不同。
•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湖北宜昌以 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由两湖平 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 下河平原(皖中平原)和长江三 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 千米。由于一直以来,本地区地 少人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因此, 建筑组群比较密集,庭院狭窄。 屋顶坡度陡峻,翼角高翘,装修 精致富丽,雕刻彩绘很多。长江 中下游平原传统建筑的总体风格 是秀丽、灵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