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主要流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大歌主要流行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从江、榕江三县侗族聚居区及广西三江、湖南与贵州毗邻村寨,流传面积1000公里,人口20万。侗族大歌流行的中心地区在侗语南部方言地区。

博物馆的建筑形式颇有民族特色,中央塔楼采用侗族鼓楼重檐形式,东西塔楼采用苗族吊脚楼形式,以外观来强调黔东南是“苗侗之乡”。一楼作了家具城,陈列馆在二楼和三楼,由“黔东南概貌馆”、“少数民族风情馆”、“少数民族服饰馆”、“龙舟馆”和“现代民间工艺美术馆”等主题馆组成。概貌馆:通过模型、实物、图表(片)等的介绍,可以让您基本了解黔东南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情馆:最精彩的一个馆。分民族介绍黔东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居住、服饰、民风民俗等,着重介绍苗、侗两族。馆内陈列有诸多极其日常或者难得一见的各种实物,从盛糍粑的竹篓到祭祖幡旗等等不一而足。服饰馆:主要介绍苗族、侗族的服饰文化,以实物为主。民间工艺美术馆:用实物展示州内各族人民的剪纸、编织、刺绣、泥哨、竹木雕刻等工艺品,以及麻江铜鼓村、黄平、剑河“现代民间画廊”的农民画。龙舟馆:因为台江县施洞地区的苗族龙舟非常独特,所以这里用实地征集来的龙舟实物和模型,专辟场地进行介绍。龙舟节固然不一定能赶上,在这里对着龙舟遐想一番也算是个补偿。总之,虽然只是一个地区博物馆,陈列面积实际上并不大,但内容却丰富之至精彩之至,非常值得游览。1、交通:在大十字以南、韶山南路的尽头,步行或乘1路、2路等公交车均可。2、门票:只需5元3、经验之谈: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为上午9:00到12:00,下午2:00到5:00。住宿:

在民族博物馆附近,可以住凯里宾馆(二星),腾龙凯悦酒店(三星)。

房价在¥150——¥1500之间可选择入住。

黔东南是禾的故乡,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是当前我国唯一的禾集中种植区域,被誉称为“糯禾之乡”。早在明清时期,黔东南的南部就是有名的“糯禾区”。禾作为一类特殊的水稻品种群,是我国丰富的栽培作物资源的一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禾一直是黔东南苗侗同胞的主粮,是其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产量较高的杂交水稻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的地方水稻品种被淘汰,而禾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在黔东南苗侗同胞的生命中的重要地位而被保留和延续,与禾相关的文化也得以传承。

原生态农耕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黔东南原生态农耕文化是当今世界原生态农耕文化中最亮丽的一颗明珠。作为长期支撑黔东南苗侗同胞生存的禾以及围绕禾形成的农耕稻作(禾)文化是黔东南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和生活环境有机统一的体现,是自然和人为多重选择的结果。黔东南原生态文化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生存文化为核心,多元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有机结合的文化。禾支撑过黔东南苗侗民族漫长历史岁月的变迁。

一、禾的发展历程

1、什么是禾?

禾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单元,而是一类水稻品种群。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禾区的群众把水稻脱粒的难易程度分成两类,即禾和谷。用谷斗打脱粒的(易脱粒)叫谷;用谷斗打不落只能用刀摘的叫禾。禾就是一类不易落粒、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在水稻学科上,称禾是一类适宜特殊生态环境的水稻品种群。禾品种群中有籼型和粳型之分,粳型中米质有粘和糯之别。禾品种群中糯禾的比重大,其中有的品种有浓郁的芳香味,这种带有浓郁芳香味的糯禾被称为香禾糯,香禾糯是禾品种群中品质最优的一类,属联合国粮农组织文献中所述的世界特种稻之列,在中国民间的大小糯种系中,属大糯范畴,是“糯中之王”。

2、禾的生产

明代《黎平府志》记载“香稻俗名籼禾,味极香美”。“苗疆腹地唯宜糯稻”这是清代地方政府向朝廷奏报黔东南的情况。许缵(清)的《滇黔纪程摘抄》中记有黔东南产香稻,圆而实大,尤以从江、黎平、古州、丹江、台拱、清江一带最为盛名。

黔东南的山地侵蚀强烈,切割极深而破碎,山势起伏,海拔落差大,峰峦叠嶂,大山垂直陡降,形成了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多变的气候条件,原始的地方稻种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其极好的耐冷、耐阴、耐烂、耐湿及抗旱等抗逆性基因,使之成为我国独具特色重要的水稻基因库。据1979-1980年调查,禾品种达437个(其中糯禾419个,粘禾18个),品种资源极为丰富。由于禾区生产条件较差,禾的产量低(据记载,清代亩产100公斤左右,高产150-200公斤),难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存。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尝试进行了“禾改粘”;民国时期,州内也先后进行了四次大的“禾改粘”。尽管如此,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黔东南禾的种植面积仍然很大,1953年仅从江县禾的种植面积有16.7万亩,占全县稻田的82.24%,1958年全州仍达46万亩。由于禾的米质优、黏性好、营养高、味道好,耐饥饿,特别是香禾糯,素有“一亩稻花十里香,一家烹食十户香”之誉,它是当地苗侗群众喜好的主粮。尽管随着人口增长的压力和禾低产的矛盾日益突出,但当地群众对禾的习惯和依赖,使得几百年来“禾改粘”和“粘返禾”多次的反反复复,也反映出和说明了禾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尊重,反映了禾存在的价值。长期的饮食习惯使当地群众对禾有很强的依赖性,个别小学生辍学就是因为在校没有禾糯吃,不适应学校食堂以粘米为主食而造成的。

1976年黔东南州人民政府曾根据禾区群众的意见,把禾与粘谷按比例种植,全州禾种植了179841亩占禾区稻田的16.1%,占全州水稻面积8.94%,其中从江禾占54.7%面积最大,黎平禾占17.2%,榕江占10.8%,剑河占4.5%,丹寨占2.4%,雷山占1.3%,台江占1.1%,锦屏占0.1%,到1990年禾种植面积仍占全州稻田面积的10%。

以前,禾主要分布在黔东南的雷公山、月亮山和广西的大苗山及周边地区,经过多次的“禾改粘”,特别是近代人口增加的压力和杂交水稻推广的冲击,禾区的面积不断萎缩。现在雷公山、大苗山仅有零星种植。禾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月亮山,从江、黎平、榕江三县交界的

狭窄地带。

二、无价之宝

对于黔东南的苗侗民族来说,禾是必须被尊敬的。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禾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禾是他们的生命,支撑了他们的生存,也创造了黔东南原生态的文化。禾在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存在的价值都让我们倍感禾的魅力。

1、存在的价值

生物进化的法则为适者生存,特别是对于与人类关系密切的生物,还必须有适合人类生存需要的价值。禾曾是黔东南苗侗同胞最主要的食粮,其存在的价值是得到充分体现的。尽管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人口的压力和杂交水稻大面积的推广种植,禾区减小了,

但禾仍能顽强的坚持下来,在一些苗乡侗寨,仍是主食,反映了禾的生命力和与人为伴的亲和力,充分地体现了禾存在的价值。

2、科学的价值

禾是稻种种质资源中一类特殊的重要资源。由于禾的感光性强,造成分布狭窄,但禾的耐冷、烂、阴、湿和抗旱性,再加上其穗大,品质优良和香味浓郁以及形态上芒坚硬而长等性状。使得禾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稻作栽培,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我国的水稻品种种植资源;优良的抗逆性状和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是现在不可多得的重要的生物遗传材料,黔东南禾区是我国重要的稻种种质基因库之一。

3、品质的价值

禾中的香禾糯是稻米中的珍品。由于香禾糯黏性好,米质优、营养高、耐饥饿,因此香禾糯成了当地苗侗群众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的必备品。也形成了吃香禾糯耐饥饿、养人,特别是冷饭不回生(即冷饭不变硬),便于山区群众携带上山,作为在山上的午饭。当地群众对香禾的依赖性,还体现在他们都称自己是糯米(禾)仔。经研究测定糯禾与一般糯米的理化特性有极显著差异,糯禾的粗蛋白质、糊化温度较低,粗脂肪含量高。糯禾品种中优质米的比例大,凯禾07-005、凯禾07-010等品种达国标一级米,且香味浓郁。这些品种是黔东南最具特色,最有开发价值的原生态特色农产品,是黔东南原生态文化中的活化石,也是最具特色的旅游商品。

4、抗逆的价值

黔东南山地侵蚀强烈,切割极深且破碎,山体坡度大,再加上黔东南森林覆盖率高,形成了许多较封闭、较特殊的生态类型。禾的生产在坝区和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都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只是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林区较好的生存下来。这些地方生态类型多样,稻田类型复杂,冷、阴、烂、锈田的比例大,生产条件恶劣,大多数属于低产田。这些低产的稻田和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对于许多的水稻品种,都难确保年年有收成,只有禾类能实现每年有产量。

5、观赏的价值

禾的生产过程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它独有的收割、晾晒和仓储方式都具有特别的美感。收割叫摘禾,晾晒用禾架,禾仓的摆放等都极具观赏价值。摘禾和禾晾是当今世界农耕文化中最亮丽、最浪漫、最壮观的劳作,是诗如画。

摘禾是黔东南苗侗同胞利用禾不易落粒的特性,可以在前后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间里采收,没有季节的压力。自己的禾自己摘,不必请人抢收。摘禾的劳动强度不大,都是手上活,年轻人、老人、男人、女人都可承担。田间大都是一家的三两个人或青年情侣间,他们许多

都是在嬉戏、调情、倾诉中和在各种故事中完成一天的摘禾,这个摘禾也曾帮助过多少年轻人的爱情。

禾晾和禾仓又是另一幅独特的与摘禾相应的场面更为壮观的画卷。它是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绝无仅有的晾晒稻谷的方式。在禾区,每个村庄、寨落,都耸立着一排排的禾晾,也是禾区的标志,成排的、成群的,单架的、双架、多架的,每年的金秋时节,人们都要把收获的禾挂在禾晾上,整个村寨都在禾海之中。储藏前的晾晒,除储藏需要外,更多的是在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丰收喜悦。这样壮观的禾晾不知吸引了多少远方的客人,震撼了多少人的心灵。它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为之心动,为之赞叹。禾晾也成为中外摄影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