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运输的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煤炭运输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运输的空间格局发生着明显变化。铁路运输和铁路一水运’联运是我国煤炭省际运输的基本方式。煤炭的铁路一海运’联运体系表现为三大煤炭输出地(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运往环渤海地区的四大北方港口(天津港、秦皇岛港、黄弊港、京唐港)下水,通过海运运往五个沿海省市(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煤炭的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增长,沿海地区的电煤消费将是消费增量的主体。运输瓶颈仍将存在,但在“十一五”规划期将逐渐缓解。实施加强铁路和水路的运输能力、布局北煤南运的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建立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用户淡季煤炭库存、推动煤电企业一体化、鼓励利用进口煤炭等措施将有利于缓解并最终解决煤炭的运输瓶颈。
0引言
近年,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工业的重化进程再次加速,明显拉动了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在煤炭生产和运输环节的大量问题成为能源与交通领域的研究热点。煤炭资源在中国常规石化能源中占90%以上,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的最可靠最经济的主导能源。中国能源结构表现出由直接消耗煤炭向消耗电力的转变。电力、建材、冶金和化工依次是国内耗煤最大的4个行业,其中电力行业煤炭消费量占国内消费总量的绝大部分,而且比例还在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未来煤炭运输的增量主要是为了满足沿海发达地区的发电用煤的需要。铁路运输和铁路一水运’夕联运是我国煤炭省际运输的基本方式,其中,输往东北、京津冀、华中等地区以铁路运输为主导方式,输往东南沿海地区以铁路一海运’联运为主要方式。
1中国煤炭省际调运的基木格局变化
煤炭净调出量大的山西、内蒙古等省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在地域上是相邻的,组成了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也形成了我国主要的煤炭净输出省区。分散的煤炭产区是东北的黑龙江,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西南的贵州等地,这些省区往往是具有一定区域意义的煤炭生产和输出基地。东北区(吉林、辽宁)、华东区(上海、浙江、江苏)、中南区(湖北)等主要经济区都需要调入大量煤炭;华北区虽然煤炭产量巨大,但是该区内部煤炭消耗量同样巨大,2004年从山西、内蒙古等地向京津冀输入煤炭超过1.4亿t;西藏、青海省、甘肃省、重庆市、四川省、云南省等西部省市煤炭铁路运输量变化相对较小;沿海的河北、江苏、浙江、广西等省区煤炭调入量较大,2004年输入煤炭约5亿t;中部地区的湖北、江西等省区为分散的煤炭消费区。晋陕蒙等主要煤炭输出区影响距离不断增强,河南、山东、黑龙江、宁夏、安徽、河北等一些分散的煤炭输出区的影响距离不断萎缩,减少了向较远省区的输出,增加了向邻近省区的输出。贵州煤炭输出范围增加,在中南地区影响力增强。山西长期以来是我国煤炭输出的主要基地,但影响力开始下降,陕蒙影响力迅速增强。以铁路输出量来看,内蒙古扩大了其在东北、西北和京津冀地区的输出,在东北和西北占有绝对优势,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目前较小。陕西省扩大了向中南和华东地区的输出,并占有了较大的份额。
2铁路一海运联运的煤炭运输体系
2.1铁路运输特点
煤炭陆上铁路运输的核心共有9个:山西、内蒙古、河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内蒙古为具有全国意义的煤炭输出核心;湖南接收山西、河南的煤炭转运到广东、福建、广西,是区域性的煤炭中转中心;河南本身是产煤大省,又从山西、陕西接收到约1 000万t煤炭,输往江苏、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和山东的煤炭接近5 500万t,是兼具中转与输出的区域核心;浙江是煤炭消费的核心,陆上煤炭主要来源于安徽、山东、山西、江苏等8个省份,分布较均匀,大宗的煤炭输入主要通过海路进行。煤炭铁路运输体系是以山西、内蒙古、河南为主要核心,表现出较强烈的中心一辐射的特征。见图to
2.2铁路一海运”联运
2003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为8.8亿t,占铁路总货运量的40%。运量集中在山西、陕西
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简称住西”的煤炭外运。2003年住西”的煤炭外运总量为4.42亿t,煤炭铁路外运量为3.68亿t,其中有2.7亿t通过秦皇岛、黄弊、天津、京唐港等北方港口下水,运往华东、中南等地区和日韩等国家。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主要通过北方的天津、秦皇岛、黄弊港下水,其中山西和内蒙古的煤炭主要通过天津港和秦皇岛港下水,陕西的煤炭主要通过天津港和黄弊港下水。另外,山东的煤炭主要通过日照港下水转运。
在煤炭海运下水量中,北方七港占全国外贸发运量的97.78 %,内贸发货量的82.30%。尤其是秦皇岛、天津、黄弊和京唐港四港合计占全部一次下水量的94.7 %。在16 572万t 的内贸煤炭下水总量中,仅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省市的煤炭接卸量就有14 680万t,占全部下水量的88.5%。上海、江苏、广东的煤炭来源较平均,运量超过100万t的主要来源港口超过五个。浙江、福建的主要来源港口很集中,其中浙江接卸的煤炭主要来自秦皇岛、天津港两个港口,福建接卸的煤炭主要来自秦皇岛、天津、黄弊港三个港口。见图20
图2煤炭铁路一海运”联运模式图
目前我国沿海煤炭运输量中主要的部分为电煤运输。国内电力行业煤炭需求的大幅增长推动了煤炭运输。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机组约7 000万kW,超过历史最高水平,铁路大秦线、侯月线的扩能增加煤炭到港能力约2亿t。仅长三角地区新增煤炭运量看,2005年底前华东地区(南京以下沿江)火电机组新增装机容量490万kW以上,增加水运煤量1 000万t以上。在斗一五’夕期间,长三角火力电厂约有1 907万kW的电建项目,相应增加的电煤运输量在5 000万t以上。
在煤炭的铁路一海运’夕联运体系中,山西、内蒙古、陕西的煤炭运往环渤海地区的天津港、秦皇岛港、黄弊港、京唐港下水,通过海运运往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五个沿海省市。
3煤炭运输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3.1煤炭运输的发展趋势
3.1.1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增长,沿海地区的电煤消费将是消费增量的主体
根据煤炭专业机构预测,煤炭消费总量仍将继续增长。2010年中国煤炭需求总量约为23亿t,2020年为26亿一28亿t。电力行业煤炭需求占总需求的七成左右,2010年电煤需求量约为14.5亿t,2020年为17.5亿一19.5亿to沿海地区在咔一五”规划期内安排了大量电源点上马,将拉动沿海地区电煤消耗量的进一步提升。
3.1.2运输瓶颈仍将存在,但在”十一五”规划期将逐渐缓解
目前,虽然国家对铁路的建设、改造力度很大,但新投产矿井的生产能力实际已超过铁路运输的扩能总量。而且,铁路运量的增长超过沿海港口煤炭装卸设施新建、改造、增容的通过能力。短期来看,煤炭消费量(尤其是沿海地区煤炭消费量)的迅速增加将持续目前的煤炭运输紧张状况,煤炭的运输瓶颈仍将存在一定时间。
从长期来看,根据铁道部和神华集团制定的规划,在不影响客运和其他货运需求的情况下,2010年可用于煤炭运输的铁路运力约8亿一9亿t, 2020年可用于煤炭运输的铁路运力约10亿一11亿t,可基本满足需求,煤炭运输紧张状况将逐渐缓解。
3.1.3煤炭运输转运储备中心逐步形成,运输网络趋于完善
在我国煤炭调入集中的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建设大型煤炭中转储备基地的作用包括:一是建立安全稳定的煤炭供应保障体系,增强煤炭的供应保障能力,从而平抑煤炭市场波动,调剂煤炭因运输和使用的季节性波动而出现的不平衡,特别是可以保障电力用煤的稳定供应;二是降低燃煤电厂布局选址的限制,使火力发电的电力点可以克服电力负荷等因素合理布局(沿海电厂选址的必要条件是具备建设3.5万t级以上煤码头的深水岸线);三是促进国外煤炭资源的利用,中转基地建设大型煤炭接卸泊位可使采用大型船舶的规模效益更显著,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