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民族特色及其艺术内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民族特色
及其艺术内涵
摘要:少数民族神话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人们无形的、难以言表的文化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绝大多数民族由于文字系统的不发达而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化
记录。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神话就成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之根。

我国南方神话的丰富完整、瑰丽多姿,已引起国内外神话研究者的关注。

而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在我国南方神话中最富有代表性和特色, 不仅因为云南的二十四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蕴藏丰富、各具特色的神话, 而且还因为云南这个多民族地区, 由于历史、社会、文化、习俗等诸种原因, 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不曾崩溃的神话王国。

直到解放前一直尚未割断神话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神话一直有其赖以产生、流传、设展的社会条件。

原始思想和神话思维长期得以残留, 神话就借此而获得了顽强的生命力,以活的形态在民间流传, 经久不衰。

关键词:民族神话民族特点艺术内涵
一、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内容概说
1、开天辟地之说(如下图)。

哈尼族支系爱尼人在《奥颠米颠》中说, 很古很古的时候, 既没有天, 也没有地。

谁来造天?谁来造地?老人们说:是女天神阿波米淹派加波俄郎造天造地。

白族创世神话说天地是由盘古、般生变的。

布郎族则流传着神巨人顾米亚杀死牛造天造地的神话。

怒族的创世神话也说, 天和地本来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一个妇女在织布时一梭子将天给甩上去了。

云南少数民族关于天地的起源还有另一种说法, 认为天地是起源
于“气”和“大雾”。

傈傈族传说,在很久以前, 没有天也没有地。

世界是一团混混沌沌的气体, 就像瓶子里的蒸气一样飘浮不定。

天神看着这单调混沌的世界, 决定派男女二神去开夭辟地。

在哈尼族中, 有远古时代, 世间只有一团混沌的雾。

这团雾无声无息地翻腾了不知多少年代, 才变成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 从当中生出了一条看不清首尾的大鱼。

大鱼见世间上无天, 下无地, 空荡荡, 冷清清, 便右鳍往上一甩, 变成天, 把左鳍向下一甩, 变成地的传说。

(盘古开天辟地)
2、人类及万物起源之说。

对人类的起源,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则有不同的看法。

德昂族认为,在天地刚刚分开之后, 大地上还没有一切生物, 只有天王和地母。

后来, 他俩结成夫妻, 生了一个女孩。

独龙族认为, 在荒远的古代, 地上没有人。

一天, 上天的大神嘎美和嘎莎来到了姆逮义陇嘎地方, 打算在这里造人。

这里有一块大得望不到边的岩山, 嘎美和嘎莎用双手在岩石上搓出了泥土, 用泥土揉成了泥巴团, 又用泥巴团来捏人。

不一会儿, 人的头就捏出来了,人捏成功了。

傈傈族认为, 天神木布帕造地不久, 又用泥土捏了一对称猴, 称猴慢慢长大, 变成了人形, 从此地上开始有了人……。

万物的形成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 从无生命到有生命, 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形成的。

3、洪水神话(如下图)与再生人类。

苦聪人(拉枯族支系)认
为,从前, 由于地上发生了暴雨, 洪水到处泛滥, 别人都被洪水淹死了, 仅剩下兄妹二人,后来, 兄妹二人结了婚, 才生了子女, 这些子女就成了现在苦聪人、克木人以及苗、哈尼、低和傣等民族的祖先;怒族认为, 古时候洪水泛滥, 人类全部被淹死。

夭神看到大地荒无人烟, 就派了还没有成年的腊普和亚妞兄妹俩来到人间繁衍人类;苗族认为, 大地上暴发了洪水, 人和一切飞禽兽都被淹死了, 只剩下兄妹俩, 为了繁衍
人类, 兄妹俩成了亲, 繁衍了人类。

(洪水神话)
4、征服自然, 追求光明的描绘。

苗族《洪水滔天的故事》、
哈尼族《为什么鸡叫太阳就出来》、傣族《太阳的传说》、
独龙族《猎人射太阳》(如下图)和《洪水滔天》等神话, 都表明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征服自然, 迫求光明的气概和信心。

(猎人射太阳)
二、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民族特色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是其先民社会实践的产物, 反映的是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生活、生产等现实和历史的生动画面, 有人称其为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社会的“百科全书”。

因此,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有它独自的特点, 这些特点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

1、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勾勒出其先民的发展概貌。

彝族创世神话《阿录茵造天地》中说, 女神阿录茵的左眼做太阳, 右眼做月亮, 肠胃变作江河湖海, 头发化作林木青草。

哈尼族流传着杀翻龙牛造天造地的创世神话。

在拉枯族神话《造天造地》里说, 夭
地还处于混沌的时候, 是厄莎夭神苦思苦想几天夜, 才想出了搓下自己的手脚汗垢做成四棵柱子和四条大鱼。

柱子支在鱼背上, 再架四棵天梁和四棵地梁。

夭椽放在天梁上, 地椽放在地梁上, 从此夭地的分开才导致天地的站起来。

傣族神话说, 天地形成之后, 仍然晃荡不定, 不适于人类生活。

于是天神英叭搓下自己身上的污垢, 捏成几根大柱, 把夭地固定下来);傣族英雄史诗《相勋》中动维扎王子相励同翻荷傣公主南西里总布相互爱慕, 订下了婚约, 但遭到了沙瓦里的坚决反对, 最后相励同沙瓦里发生了大战, 相劫战胜了沙瓦里, 获得了南西里总布的爱情。

史诗反映了以相励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战胜少瓦里为代表的腐朽落后的社会力量。

彝族英雄史诗《英雄支格阿龙》中说, 美女嫁到谷戳戳洪去, 生下一女叫阿支, 尔曲生下一美女, 嫁到底施硕乐去;底施生一女叫马结, 嫁到俄尔则吾去, 则吾生一女叫里莫, 嫁到俄差达日去, 生下一女叫紫兹, 紫兹嫁给了耿家, 耿家的女儿嫁蒲家, 蒲家生下三美女, 蒲莫姬马嫁姬家, 蒲莫达果嫁达家, 蒲莫列衣未出嫁。

这里说的一代又一代的婚嫁过程, 反映了以母系为主体的谱碟世系。

在云南一些壮族神话如《希帕》中的雷公是帮助人们消灾解难, 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

总之, 这些英雄史诗代表着云南少数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并留下了云
南少数民族先民不断改造自然, 与自然作斗争的足迹。

2 、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完全体现了对大自然的奥秘和社会
生活现象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中对大自然奥秘的探索占了绝大部分。

如前文所述的关于开夭辟地、人类及万物的起源等神话, 都属于这方面的内容。

(人类起源奥秘)
同时,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对社会生活现象的认识, 也成为他们神话的探索范围。

白族《稻子树》中说, 田公地母找到了稻女树, 但他们的三个儿子很懒, 终于使稻子树变成了小粒短穗的谷、高梁和稗子。

布朗族说, 洪水潮天时将谷种冲到了海外, 是蚂蝗游过海去拿回来的。

彝族的酿酒歌唱道:“荞子(酿酒的原料)是众人的心血,草药是众人的汗水, 酒曲是众人的功绩, 多少酿酒祖先没有记下名字, 酿酒是众人的智慧”。


这些材料中, 可以看出云南少数民族先民探索求知范围之广泛, 欲望之强烈, 对人类万物的起源, 小至谁人最先造酒, 他们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 提出一连串的间题, 追问一个究竟。

这种愿望和精神是人类极其可贵的本质之一, 它推动人类去追踪真理、求取知识, 使人类由一无所知到知之渐多, 由蒙味状态走向文明时代。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探求是与开井引水灌田、种植
稻谷、酿酒欢饮等生产和生活密切相联的。

正是在这种探求精神的推动下, 他们逐步加深了对这些问题的理解, 并越来越多地掌握它们的规律, 从而加强了改造和利用大自然的能力。

3、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的生动体现。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心理素质, 这种心理素质较集中地体现在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上, 它们犹如纽带, 把原始民族的内部的各个成员团结起来, 形成一种强烈的内聚力量, 是原始氏族(部落)自我意识的表现, 也是这个氏族(部落)的原始宗教。

原始宗教经历了“万物有灵”、“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而“万物有灵”、“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正好是云南少数民族不同发展阶段的神话主体。

(1) 万物有灵。

云南许多少数民族是多神论、多信仰的民族, 认为万物有灵, 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物, 诸如山、水、树木、石头、太阳、月亮和雷电等都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神灵, 能给人以幸福和灾难; (2)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

白族支系勒墨人的大姑娘和熊氏族、二姑娘和虎氏族、三姑娘和蛇氏族、四姑娘和鼠氏族、五姑娘和毛虫。

傈傈族的称猴变人, 拉枯族的从葫芦里出来一男一女等神话,都形象地反映了云南民族的图腾崇拜。

(称猴变人)
三、云南少数民族神话的艺术内涵
1、云南少数民族神话表现其先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表达了其先民对劳动和创造的歌颂和赞美。

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生产力极其低下, 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 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还软弱无力。

然而, 他们不屈服于大自然的压力, 以幻想的方式去征服自然, 这种神话幻想, 不是消极悲观, 而是积极乐观, 充满信心, 表现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我们从云南少数民族先民的洪水神话等资料中窥见到这种强烈的愿望和信心。

独龙族的洪水神话叙述道, 在开天辟地之后,
人类诞生了, 但同时也出现了布兰。

所谓布兰, 独龙语是指精灵和鬼怪。

它不断吃人, 人越来越少。

一个叫朋的猎人经过英勇的搏斗射死了“布兰”, 将它的尸体抛入江中。

但是布兰的尸体越胀越大, 把江水全堵住了。

这一来河水暴涨, 洪水滔夭,把大地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淹死了。

只有一对叫波和南的兄妹由于逃到了卡丽卡普山尖上,才没有淹死。

彝族《查姆》中的罗塔纪姑娘, 勤劳忠厚, 她洗太阳, 洗月亮, 让日月发光, 她帮助人类繁衍第一代“独眼睛人”, 她并不是高踞于人民头上的神, 而颇似殷勤可亲的人。

拉枯族的厄莎用自己的筋骨造天地, 十分感人。

纳西族的衬红褒百是位智慧极多的女性, 她协助崇忍利恩这个
巨人, 解脱子劳阿普的刁难。

她类似补苍天、立四极、杀黑龙、止淫水的女蜗。

以上这些神话资料体现了云南少数民族运用智慧和想象去征服自然与战胜自然的信心, 以及积极的斗争精神;
我们还发现, 在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中, 斗争的英雄又往往是劳动中的能手。

从而进一步向我们展现出原始社会时期的人们, 劳动和斗争是常常联系在一起的, 好像是两兄弟, 它们的对象都是大自然。

创造与胜利也相互依存, 好象是两姐妹, 它给人类带来幸福和美好的前程。

因此, 劳动能手和斗争英雄往往也总是二身而一体, 一身而二任, 共同代表着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向大自然斗争的伟大、崇高的形象。

这些艺术形象被云南少数民族用神话的方式流传下来, 成为教育后人的典范, 表达了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对劳动和创造
的歌颂与赞美。

2、云南少数民族神话是多种形式的统一体。

神话是原始先民的萌芽状态的哲学、宗教、历史、伦理和文学等多种形式的统一体。

云南少数民族的神话也不例外。

如融创世神话与创世史诗于一体的彝族《阿细的先基》、《查姆》, 阿昌族《遮帕麻与遮米麻》, 傣族《论傣族诗歌》, 纳西族《创世纪》中就包含有哲学、宗教、伦理、历史、艺术、审美和诗歌等混合内容, 是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处在萌芽状态中一种古老的独具风格的综合性艺术形式。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天地的形成, 人类的起源, 民俗的缘因等等, 但从表现的形式上讲, 它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式。

就是说, 当时人们不是有意识地自觉地进行艺术创造, 而是以为现实世界就象神话世界那样, 神与神的世界是确有其
事的。

云南少数民族神话这个多种形式总汇的统一体, 具有多方
面的价值。

它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突出, 表现在多方面, 其中对民间文学的影响最大, 传说、故事、史诗和叙述诗等无不受神话的影响与启发。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特别浓厚, 也是与神话影响分不开的。

3、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充满瑰丽的幻想和丰富的想象。

神话本身的最大特点就是幻想性。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中写道: “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 支配自然力, 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了。

可见, 丰富的想象是神话创作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云南少
数民族洪水神话反映的客观矛盾, 是人与水的矛盾。

而这种矛盾、斗争体现在神话中 , 并不是具体的矛盾所表现出来的具体的变化,而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的幻想的变化”。

云南少娄民族先民依据某些熟悉的自然现象的特征和自身的思想认识, 通过广泛的联想而形成的。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在现实的生产劳动中, 深深懂得水与生产的密切关系。

久不下雨, 造成旱灾。

下雨不止, 洪水泛滥亦成灾。

为了战胜干旱, 征服洪水, 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就虚拟了代人民的意志、愿望和力量的理想化的各种神话。

他们与自然界接触, 看到了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 加以神奇的幻想, 便虚构了不同的英雄人物同洪水和旱灾作斗
争的情节。

大小凉山彝族的人民英雄, 就曾站在旅草上, 射炎炎的烈日, 射不下来, 族草被支格阿龙踩得垂头了。

支格阿龙站在母猪桃上射日, 也射不下来, 他把母猪桃踏得头往根上长。

他又站在恺木上射不下来, 恺木从此长不高。

他站在竹子上射日,也不行, 倒把竹子踩得弯了三弯。

最后, 支格阿龙站在高耸云天的杉树上射日, 才把六个太阳、七个月亮全部射掉。

傈傈族的祖先在洪水泛滥时, 躲在一个
南瓜里。

低族的始祖在洪水泛滥时,躲在一条木船上与洪水作斗争。

拉枯族《牡帕密帕》描写了扎努扎别向厄莎天神挑战。

厄莎决天河堤, 让洪水泛滥, 但扎努扎别和人们坐在挖空的木槽里, 渡过了灾难。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神异传奇, 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读来真是脍炙人口。

神话创造作者丰富想象力的“伟大天赋”, 在神话中产生了强大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余斌.《马恩选集》【M】.人民出版社,1955-1985 【2】袁柯.《中国古代神话》【M】.华夏出版社,2004。

【3】毛泽东, 《矛盾论》【M】
【4】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J】中国古代文学,2010 【5】包哈斯,蒙古族和满族神话的比较研究【J】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2009
[6] 田兆元,神话学概论读本与神话学学科发展[J],华东
师范大学人类学民俗学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