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体数据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公共地理框架数据——————————————————————
地理实体数据规范
(试行稿-20100125版)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总体技术组
目 录
前 言 (4)
1. 范围 (5)
2. 引用标准 (5)
3. 地理实体数据的定义 (5)
4. 术语 (6)
4.1. 图元 G EOMETRY E LEMENT (6)
4.2. 地理实体 G EO‐E NTITY (6)
5. 基本约定 (6)
5.1. 数学基础 (6)
5.2. 数据格式 (6)
6. 概念数据模型 (6)
7. 地理实体数据的多尺度表达 (9)
8. 基本实体内容与几何表达 (10)
8.1. 基本实体定义 (10)
8.1.1. 政区实体 (11)
8.1.2. 境界实体 (11)
8.1.3. 道路实体 (11)
8.1.4. 铁路实体 (11)
8.1.5. 河流实体 (12)
8.1.6. 院落实体 (12)
8.1.7. 房屋实体 (12)
8.2. 实体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12)
9. 信息编码 (13)
9.1. 地理实体标识码(E NTITY ID,E NTI ID) (13)
9.2. 图元标识码(E LEMENT ID,E LEM ID) (13)
9.3. 信息分类码(C LASSIFICATION ID,C LAS ID) (13)
10. 数据逻辑组织 (14)
10.1. 逻辑结构 (14)
10.2. 数据表定义 (15)
10.2.1. 基本图元数据表命名规则与基本属性项定义 (15)
10.2.2. 实体图元关系表命名规则与基本属性项定义 (17)
附录A 地理实体标识码编码规则 (18)
A.1政区实体标识码 (18)
A.2境界实体标识码 (19)
A.3道路实体标识码 (20)
A.4铁路实体标识码 (20)
A.5房屋实体标识码 (21)
A.6院落实体标识码 (21)
A.7河流实体标识码 (22)
附录B 图元标识码编码规则 (24)
附录C 地理实体数据图元分类代码 (25)
参考资料 (36)
前 言
为应对国家信息化环境中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对地理信息在线服务的迫切需求,国家测绘局做出了建设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的战略性决策。

“公共服务平台”由数据层、服务层和运行支持层组成。

其中数据层是“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重点之一,其主体内容是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包括地理实体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地名地址数据、影像数据与高程数据。

本规范由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提出。

本规范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中地理实体数据的定义、构成与表达方式,包括概念数据模型、属性内容、数据分层及组织、实体及分类编码、几何表达与拓扑处理等。

2.引用标准
(1)GB/T 18521 《地名分类与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
(2)GB/T 2659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
(3)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4)GB/T 10114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5)GB 917 《公路路线标识规则》
(6)TB/T 1945-1987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7)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
(8)《1:50000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
3.地理实体数据的定义
地理实体数据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描述客观世界中独立存在的“地理实体”。

其特点是以点、线、面几何图元为空间数据表达与分类分层组织的基本单元,每个图元均赋以唯一的图元标识、分类标识与生命周期标识,可实现信息内容分类分级与基于图元的增量更新。

一个地理实体由若干图元组合而成,具有唯一的地理实体标识,通过地理实体标识实现地理实体与相关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信息的挂接。

地理实体包括基本实体、扩展实体两类。

其中基本地理实体是指能够比较方便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中提取整合的实体对象,包括境界实体、政区实体、道路实体、铁路实体、河流实体、房屋实体、院落实体等;扩展地理实体由地理
实体生产部门及应用部门根据具体数据源及应用情况而定义并整合,但必须遵循本规范定义的概念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数据是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内容提取、模型对象化重构等处理形成,其保密等级不低于相应数据源,公开使用时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进行涉密信息过滤、空间精度降低等解密处理。

4.术语
4.1.图元 Geometry Element
现实世界现象的抽象,在空间数据库中通常表达为点、线、面图元。

4.2.地理实体 Geo­Entity
现实世界中独立存在、可以唯一性标识的自然或人工地物。

5.基本约定
5.1.数学基础
(1)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2)坐标单位:度
5.2.数据格式
便于读取的通用交换格式或公开格式(如Shapefile)。

6.概念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数据采用面向实体的构模方法,以图元为数据的构成单元,其数据模型如图1所示,由两个层次构成,分别为图元层与实体层。

图元层为地理实体
数据的构成层,用几何单形(点、线、面)表达;实体层由一个或多个图元构成,可挂接社会经济及各类专题信息,一般用几何复形表达,有些情况下也可用几何单形表达。

图1 地理实体数据概念数据模型
地理实体与图元的定义与表达原则为:
z客观世界存在的地理对象依据比例尺及拓扑表达的不同,定义为以点、线、面几何单形表达的图元(Geometry Element),以图元标识码(ElemID)唯一标识。

z一个地理实体(Entity)在不同尺度的数据集中,由一个或多个图元构成,
这些图元通过共同的实体标识码(EntiID)进行关联。

z图元具备生命周期,以数据集版本号及图元产生与消亡时间进行标识。

图2-图4为地理实体数据逻辑表达示例。

图2 道路实体逻辑表达示例
图3 院落实体逻辑表达示例
图4 政区实体逻辑表达示例
7.地理实体数据的多尺度表达
由于地理实体的表现形式依赖于空间数据比例尺,因而现实世界中一个地理实体在不同比例尺的空间数据中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例如一个乡镇行政区域在较大比例尺数据集中可表达为一个面状图元;在小比例尺数据中则表达为点状图元。

此外不同比例尺数据集中所表达的地理实体的粒度也不同,例如房屋实体可在大比例尺(1:2000及以大)数据中表达,却无法在小比例尺(1:50000或更
小)数据中表达。

但是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地理实体标识在不同比例尺数据集
中保持一致,从而其与相关社会经济信息的挂接关系维持不变。

根据源数据情况,从尺度上将地理实体数据划分小比例尺、中比例尺、大比例尺地理实体。

其中,小比例尺地理实体数据主要源于1:5万、1:25万、1:100万、1:400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中比例尺地理实体数据主要源于1:1万、1:5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大比例尺地理实体数据主要源于1:500、1:1000、1:2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如表1)。

各类实体的最小粒度应与相应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所采集的最小单元相同,如小比例尺政区与境界实体的最小粒度应至三级行政区(市辖区、县级市、县、旗、特区、林区)及相应界线;大比例尺的境界与政区实体的最小粒度至四级行政区(区公所、镇、乡、苏木、街道)及相应界线。

表1 地理实体数据比例尺
比例尺1 比例尺2 比例尺3 比例尺4 比例尺5 小比例尺 1:5万 1:25万 1:100万 1:400万
中比例尺 1:1万
大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8.基本实体内容与几何表达
8.1.基本实体定义
基本地理实体是指能够比较方便地从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中提取整合的实体对象,包括境界实体、政区实体、道路实体、铁路实体、河流实体、房屋实体、院落实体(如图5)。

图5 基本地理实体构成
8.1.1.政区实体
政区实体按不同级别行政单元划分,包括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乡(区公所、镇、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等。

8.1.2.境界实体
境界是行政区域的边界,每个境界实体由相邻行政区域单元定义。

境界实体按不同级别行政单元划分,包括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地区(地级市、自治州、盟)、县(市辖区、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乡(区公所、镇、苏木、民族乡、民族苏木、街道)的行政边界。

8.1.3.道路实体
道路实体按道路名称或路线编号构建,以道路中心线表达,并构成连通的道路网络。

即将具有相同名称或路线编号,并且在空间上相连的道路的中心线定义为表示该道路的实体。

道路实体的最小粒度与相应基础地理数据集中的内容保持一致。

对于源数据中既没有名称与没有编号的道路,按道路路段(道路中心线交叉或属性变化处打断形成的最小弧段)定义实体。

8.1.4.铁路实体
铁路实体按铁路名称或路线编号构建,以铁路中心线表达,并构成连通的铁路网络。

即将具有同一名称或路线代码,并且在空间上相连的铁路中心线定义为表示该铁路的实体。

铁路实体的最小粒度与相应基础地理数据集中的内容保持一致。

对于源数据中既没有名称也没路线代码的铁路,按铁路路段(铁路中心线交叉或属性变化处打断形成的最小弧段)定义实体。

8.1.5.河流实体
河流实体按河流名称构建,以河流骨架线表达,并构成连通的水系网络。

即将具有同一名称,并且在空间上相连的河流的骨架线定义为表示该河流的实体。

如果河流通过水库或湖泊等相连,则构建骨架线时需同时采集穿越水库或湖泊的虚拟线,以保证水网数据的连续贯通。

河流实体的最小粒度与相应基础地理数据中的内容保持一致。

对于源数据中没有名称的河流,按河流弧段(河流骨架线交叉或属性变化处打断形成的最小弧段)定义实体。

8.1.6.院落实体
院落是由垣栅、围墙或建筑物等围成的一个相对封闭与独立的空间,如居住小区、机关、学校和单位等。

院落实体定义为表示院落外轮廓的封闭多边形。

院落实体主要基于1:2000、1:1000、1:500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用于挂接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基于机构代码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等。

8.1.7.房屋实体
房屋指上有屋顶,周围有墙,下有固定基础的永久性场所。

房屋实体实义为表示能够独立标识的房屋外轮廓的封闭多边形,飘楼、通风口、泊岸、柱廊、台阶、泊岸、地下出入口、室外楼梯、悬空走道等房屋附属物不作为构成房屋实体的要素。

房屋实体主要基于1:2000、1:1000、1:500等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用于挂接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基于居民身份标识码的人口基础信息等。

8.2.实体几何表达基本规则
地理实体数据的几何表达基本规则如下:
(1)以线表达的水系、交通等要素必须保证线段的连续。

例如以多边形表达的河流或道路须提取骨架线或中轴线,并与相接的单线表达的河流或道路构成
连通网络,遇有桥梁使河流或道路中断时,应在断开处添加线段使河流或道路保持连通;
(2)以面表达的政区、院落、房屋等要素必须保证面的封闭。

例如,表示院落时须提取构成院落的要素的边线并构建封闭面;
(3)正确处理要素间的空间关系,保证要素间空间关系的合理与逻辑一致。

例如,以河流为界的界线数据,表示界线的线要素必须与表示河流的线要素在空间上一致。

9.信息编码
地理实体数据使用地理实体标识码、图元的标识码、信息分类码三类编码。

编码时,尽量采用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必要时可以进行组合与扩充。

9.1.地理实体标识码(Entity ID,EntiID)
用以标识地理实体,如一条河流、一条道路、一个政区等,附录A为具体编码规则。

9.2.图元标识码(El ement ID,ElemID)
唯一标识构成地理实体的点、线、面图元,附录B为具体编码规则。

9.3.信息分类码(Classification ID,ClasID)
图元可同时归属多个不同的要素分类,其分类码尽量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

地理实体数据图元分类采用GB/T13923,其分类码列表见附录C。

10.数据逻辑组织
10.1.逻辑结构
地理实体数据采用空间无缝、内容分层的方式进行逻辑组织,在逻辑上分为“图元”与“实体”两个层次。

其中,图元描述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与几何形状,依据图元所表达的主题内容,可分为境界、政区、道路网、铁路网、水网、院落、房屋等数据层;实体由单个图元或多个图元组合而成,它具有特定的地理意义,能够与相关社会经济信息进行挂接。

实体与其构成图元间通过图元标识码(ElemID)建立关联。

以下以路网数据为例说明地理实体数据的逻辑结构。

图6所示为道路网络,由图元标识码为00001-00005的5段弧段(线图元)构成,其图元信息存储在“基本图元数据表”AROALN中,实体信息存储在“实体图元关系”AROA中。

AROALN 表记录了构成路网的弧段的几何形状与空间位置(Shape字段),AROA表记录某一地理实体的图元构成与实体标识码。

国道110(G110000000)由图元00001,00003,00005构成,国道102(G102000000)由图元00002,00003,00004构成。

可见,地理实体数据的逻辑结构表现为基本图元表、实体图元关系表及两者之间的关联。

10.2. 数据表定义
数据表包括基本图元数据表、实体图元关系表两类1。

基本图元数据表是图元数据在计算机中的逻辑存贮,是根据图元的比例尺、内容、几何类型而定义的,是空间数据在计算机中的基本管理单元。

实体图元关系表描述了地理实体与构成该实体的图元间的关系。

10.2.1. 基本图元数据表命名规则与基本属性项定义
基本图元数据表命名规则为:
1
注:数据生产制作时,为了操作过程的简便,可以将“实体图元关系表”合并到“基本图元数据表”中。

具体做法是在“基本图元数据表”中添加“地理实体标识码(ENTIID )”字段,如果出现一个图元同属两个或两个以上实体,可通过顺序增加“ENTIID ”字段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为保证字段不重名,在增加的字段后添加顺序号,即“ENTIID1”,“ENTIID2”,“ENTIID3”,……。

00001
00002
00003
0000400005
基本图元数据表:AROALN
实体图元关系表:AROA
图6 地理实体数据的逻辑结构
其中,行政区划代码标明数据来源,而非数据覆盖范围,依据数据生产或维护各级测绘部门政区级别进行编码。

如国家级数据的编码为“000000”,省级数据(黑龙江)为“230000”,市级数据(哈尔滨市)为“230100”。

数据比例尺代码、数据内容标识及几何类型标识如下表所列。

表2 数据比例尺、数据内容与几何类型标识代码
比例尺代码 数据内容标识 几何类型标识
比例尺 代码 内容 英文标识 几何类型 标识 1:4 000 000 Z 境界 BOU 点 PT 1:1 000 000 A 政区
ARE 线 LN 1:500 000 B 道路网 ROA 多边形 PL 1:250 000 C 铁路网 RAI 1:100 000 D 水网 HYD 1:50 000 E 院落 YAR 1:25 000 F 房屋 BUI 1:10 000 G 1:5 000 H 1:2 000 I 1:1 000 J 1:500
K
例如,1:100万国家级境界基本图元数据表的名称为“ABOULN000000”,而1:100万国家级政区基本图元数据表的名称为“AAREPL000000”。

基本图元数据表的基本属性项定义如下(表3),其值域与说明参见附录A、B、C。

实际生产与应用中可针对具体情况在基本属性项的基础上进行扩充。

“图元源数据图层编号”与“图元源数据标识码”主要记录地理实体数据与基础地理数据(源数据)间的关系,由于各地数据具有不同特点,需要依据具体数据源情况进行记录,其记录方式不做统一规定。

表3 基本图元数据表的基本属性项
属性项名称 内容 类型 值域及说明
ELEMID 图元标识码 Char(30)
(6)
CLASID 国标分类码 Char
VERSION 数据集版本 Char
(20)
YYYYMMDD
FDATE 图元产生时间 Date
YYYYMMDD
TDATE 图元消亡时间 Date
SLAYER 图元源数据图层编号Char (20)图元所在源数据所的图层编号
SFID 图元源数据标识码 Char
(20)来自源数据的图元的唯一性标识码
10.2.2.实体图元关系表命名规则与基本属性项定义
比例尺与数据内容标识见表2。

例如,1:100万国家级境界实体图元关系表的名称为“ABOU000000”,而1:100万国家级政区实体图元关系表的名称为“AARE000000”。

实体图元关系表的基本属性项定义如下(表4),其值域与说明参见附录A、B。

实际生产与应用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扩充。

表4 实体图元关系表基本属性项
属性项名称 内容 类型 值域及说明
(30)
ENTIID 地理实体标识码 Char
(30)
ELEMID 图元标识码 Char
(60)
NAME 地理实体名称 Char
附录A 地理实体标识码编码规则
A.1政区实体标识码
政区实体标识码结构如图A-1。

图A-1政区实体标识码结构
具体编码方法如表A-1所示:
表A-1政区实体标识码编码方法
码段 长度 描述和说明
大洲或国际公有领域代码 1 采用GB/T 18521《地名分类与与类别代
码编制规则》一位数字码:
1-亚洲;2-欧洲;3-非洲;4-大洋洲;
5-北美洲;6-南美洲;7-跨大洲;8-国
际公有领域
国家(地区)名称代码 3 采用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
码》三字符拉丁字母代码
一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2 采用国标GB/T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
行政区划代码》六位数字码
二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地级市、
地区、自治州、盟)
2
三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市辖区、
县级市、县、旗、特区、林区)
2
四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区公所、镇、乡、苏木、街道)
3 参照GB/T10114《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
编制规则》执行
四级行政区域地名(区公所、镇、乡、苏木、街道)
三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市辖区、县级市、县、旗、特区、林区)
二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
一级行政区域地名代码(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国家(地区)名称代码(国家)
大洲或国际公有领域代码
×××××× ×× ×× ×××
境界实体标识码是境界两侧相邻政区实体标识码的组合。

其结构如图A-2:××××××××××××××××××××××××××
政区2标识码 政区1标识码
图A-2境界实体标识码结构
编码规则如下:
(1)中国海域国界线统一编码为:1CHN0000000009999999999999。

(2)国界线代码按照先中国后外国的顺序排列,其中,中国政区区域代码(政区区域1代码)编至县级,外国政区区域代码(政区区域2代码)编至国家。

例1:
“中国”政区区域代码:1CHN451026000
“越南”政区区域代码:1VIE000000000
“中越边境”政区界线代码:1CHN4510260001VIE000000000
“中越边境”政区界线名称:中国-越南
(3)除国界外,其他界线两侧政区区域代码的顺序按从小到大排列,政区区域代码编至县级,政区界线名称按照“**省**地**县”的方式填写,如为直辖市,界线名称按照“**省**县”的方式填写。

例2:
“北京”政区区域代码:1CHN110111000
“河北”政区区域代码:1CHN130681000
“北京河北界”政区界线代码:1CHN1101110001CHN130681000
“北京河北界”政区界线名称:北京市房山区-河北省涿州市
道路实体标识码结构如图A-3所示:
图A-3道路实体标识码结构
具体编码方法如表A-2所示:
表A-2道路实体标识码编码方法
码段
长度 描述和说明
道路类别代码
1
采用GB 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并针对城市道路进行扩展:
G-国道;S-省道;X-县道;Y-乡道;V-村道;Z-专用道路;C-城市道路 公路路线编号
3 采用GB 917《公路路线标识规则》。

城市道路此段编号为“000”。

道路实体所在行政区划代码
6
采用国标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六位数字代码
注:跨行政区的城市道路的此段码取其上一级行政区的代码(最高不得超过省级)
顺序码 10
主要用于城市道路,在县(市)域范围内顺序编码,唯一性标识道路实体。

公路此段码赋“0”。

A.4铁路实体标识码
铁路线路代码,其结构如图A-4。

第一层:线路类别 第二层:线路顺序号
顺序码
图A-4铁路实体标识码结构
具体编码方法如表A-3所示:
表A-3铁路实体标识码编码方法
(采用TB/T 1945-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线路名称代码》) 码段 长度 描述和说明
线路类别 1用一位数字表示:
z0~1—铁道部属正线(其中0—干支线,1—联络线)
z2—地方铁路线
线路顺序号 3以三位数字表示。

z跨局铁道部属正线的线序号范围为000~099,以跨相同铁
路局的线为一组顺序编定,各组间预留若干空码
z局内铁道部属正线的线序号范围为100~999,按铁路局分
组,各局间及各组间均空若干空码以备变动之用
z地方铁路线线序号范围及分组情况同铁道部属正线 A.5房屋实体标识码
房屋实体标识码结构如图A-5。

×××××× ×× ×× ××× ××××××
顺序码
房屋实体所在政区标识码
图A-5房屋实体标识码结构
具体编码方法如表A-4所示:
表A-4房屋实体标识码编码方法
码段 长度 描述和说明
房屋所在政区标识码 13 同“政区实体标识码”
顺序码 6 最小政区内房屋顺序码,唯一性标识房
屋实体。

A.6院落实体标识码
院落实体标识码结构如图A-6。

×××××× ×× ×× ××× ××××××
顺序码
院落实体所在政区标识码
图A-6院落实体标识码结构
具体编码方法如表A-5所示:
表A-5院落实体标识码编码方法
码段 长度 描述和说明
院落所在政区标识码 13 同“政区实体标识码”
院落顺序码 6 最小政区内院落顺序码,唯一性标识院
落实体。

A.7河流实体标识码
河流实体标识码结构如图A-7。

× × ×× × ×× ×
河流等级,一位数字码
六、七级河流,两位数字及字母码
二级和二级以下支流,一位数字及字母码(五级河流) 主干河流或一级支流,两位数字码(三、四级河流)
二级流域,一位字母码(二级河流)
一级流域,一位字母码(一级河流)
图A-7河流实体标识码结构
具体编码方法如表A-6所示:
表A-5河流实体标识码编码方法
(采用《1:50000河流、湖泊与水库名称编码原则》)
码段 长度 描述和说明
一级流域和内流区 1 字母码,从字母A开始顺序排列
二级流域和内流区 1 字母码,从字母A开始顺序排列
主干河流与一级支流 2 数字码,01—09表示流域中主干河流;
10—99表示一级支流。

二级和二级以下支流 1 数字字母码,从1—9,再从A开始顺
序排列
六、七级河流 2 数字字母码,从01—99,再从A0-Z9
开始顺序排列。

河流等级 1 数字码,1—7表示河流等级,8表示沟
渠,9表示运河
附录B 图元标识码编码规则
图元标识码(Element ID,ElemID)唯一标识构成实体的点、线、面图元,其编码共23位,结构如下:
<县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数据比例尺代码> <随机码>
码段 长度 说明
县及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6 依据数据生产或维护各级测绘部门政区级别进行编码。


国家级数据的编码为“000000”,省级数据(黑龙江)为
“230000”,市级数据(哈尔滨市)为“230100”。

(注:
标识数据来源,而不是针对图元所属区域)
数据比例尺代码 1 1:4 000 000 – Z
1:1 000 000 – A
1:500 000 – B
1:250 000 – C
1:100 000 – D
1:50 000 – E
1:25 000 – F
1:10 000 – G
1:5 000 – H
1:2 000 – I
1:1 000 – J
1:500 – K
随机码 16 根据唯一性原则随机产生,与前面所有码位共同组成唯一
的图元标识码。

附录C 地理实体数据图元分类代码
200000 水系
210000 河流
210100常年河
210101 地面河流
210102 地下河段
210103 地下河段出入口
210104 消失河段
210200 时令河
210300干涸河(干河床)
210301 河道干河
210302 漫流干河
220000 沟渠
220100 运河
220200 干渠
220201 地面干渠
220202 高于地面干渠
220300 支渠
220301 地面支渠
220302 高于地面支渠
220303 地下渠
220400 坎儿井
220500 渠首
220600 输水渡槽
220700 输水隧道
220800 倒虹吸
220900 涵洞
221000 干沟
230000 湖泊
230101 常年湖、塘
230101 湖泊
230102 池塘
230200 时令湖
230300 干涸湖
240000 水库
240101 库区
240101 水库
240102 建筑中水库
240200 溢洪道
240300 泄洪洞、出水口 250000 海洋要素
2501008 海域
2502005 海岸线
2503005 干出线
250400 干出滩、滩涂 250401 沙滩
250402 沙砾滩、砾石滩 250403 岩石滩
250404 珊瑚滩
250405 淤泥滩
250406 沙泥滩
250407 红树林滩 250408 贝类养殖滩 250410 干出滩中河道 250411 潮水沟
250500 危险区
250501 危险岸区
250502 危险海区
250600 礁石
250601 明礁
250602 暗礁
250603 干出礁
250604 适淹礁
250700 海岛
260000 其它水系要素 260100 水系交汇处 260200 河、湖岛
260300 沙洲
260400 高水界
260500 岸滩
260600 水中滩
260700 泉
260800 水井
260900 地热井
261000 贮水池、水窖 261100 瀑布、跌水 261200 沼泽、湿地 261201 能通行
261202 不能通行 261300 流向
261301 河流流向 261302 沟渠流向
261303 潮汐流向
261304 海流流向
270000 水利及附属设施 270100 堤
270101 干堤
270102 一般堤
270200 闸
270201 水闸
270202 船闸
270300 扬水站
270400 行、蓄、滞洪区 270500 滚水坝
270600 拦水坝
270700 制水坝
270800 加固岸
270801 有防洪墙
270802 无防洪墙
300000 居民地及设施
310000 居民地
310100 城镇、村庄
310101 首都
310102 特别行政区 310103 省级城市
310104 地级城市
310105 县级城市
310106 乡、镇
310107 行政村
310108 自然村
310109 农林牧渔单位 310200 街区
310300 单幢房屋、普通房屋 310301 建成房屋
310302 建筑中房屋 310400 突出房屋
310500 高层房屋
310600 棚房
310700 破坏房屋
310800 院落
311000 其他房屋
311001 地面窑洞
311002 地下窑洞
311003 蒙古包、放牧点 311100 行政机关位置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