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并在标准的各个学段都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可见数感的培养在小学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数感,就是指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小学生应具备的“数感”实际上是指他们对“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一、在生活中体验数感

我们应把培养学生的数感,从室内扩展到室外;从校内延伸到社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问题。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用积极的心态投人学习,体验数感。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先在黑板上贴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给它奖励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教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现在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同时启发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立即高涨起来:“电话上有0”、“车牌上有0”、“直尺上有0”、“温度计上有0”、“邮政编码中有0”、“身份证上有0”、“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0”……

通过联系这些身边的事物,学生体会到“0”除了表示没有外,“0”还可在

温度计、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直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联系生活体会数的意义,在现实中初步体验数感。

二、在定量刻画中建立数感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科学,它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抽象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数学去刻画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状态,并从中进一步认识定量刻画事物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获得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学“认识11-20数”时,我先出示一个文具盒,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文具盒的价格是多少元?生:19元。师:高了。生:14元。师:低了。生:16元。师:又低了。生:17元。师:还低了。生:18元。师:正确。如此猜数游戏,既锻炼了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把握数的大小比较的本领,又渗透了区间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游戏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的同时,还能学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三、在估算中发展数感

估算是对数量或计算结果做出大概的推断或估测,是对事物数量的直觉判断。《课标》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力。”如果学生有了较强的估算意识和一定的估算能力,那么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估算来解释和解决问题。估算与数的认识,量的计量及空间观念相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灵活处理日常数量关系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例如,让学生估算一下一张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黄豆有多少粒?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例如,本校共有多少名同学?有学生这样估算:每个班上有8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8人,因此每个班大约64人左右,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共有17个班,可以估计出全校区大约有学生1088人左右。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这样的几份。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

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多少倍,体会到了大数的多少,同时也了解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就会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以及辩证地看待一个数,对数的感知能力逐渐提高,数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四、在动手操作中增强数感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都集中在手指尖上”,这正符合儿童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到逻辑思维的认知规律。因此,我们在学生开始识数时就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使学生正确、全面、深刻地感知数、认识数。

例如,在教学“8的组成和加减法”时,教师创设情境:鸭妈妈生了8个鸭蛋,想要放在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放?你能帮帮鸭妈妈的忙吗?学生利用圆形纸片(代表鸭蛋)进行操作演示并指出了有1和7,2和6,3和5 ,4和4,5和3,6和2,7和1这几种分法,也写出了各自对应的算式,从而在动手操作中既理解了“8”的组成及加减法,又渗透了分与合的思想。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体会到“数”就在身边,并可以结合“形”来“演示”,从而感受到“数”的趣味和作用,对数产生亲切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意义。

五、在合作交流中深化数感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数学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一种自主建构过程,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充分地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启迪思维,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例如,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后,组织学生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他们说出了家有1台电视机,2个卫生间,3口人,4间卧室,5扇窗,6个碗,8张椅子,9盏灯,10只筷子等等,通过交流活动培养了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