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组胺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组胺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在发病机制中组胺类物质起很大的作用。抗组胺药物适用于所有患者,轻度持续性、中重度间歇性、中重度持续性都推荐用鼻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1]。所以本文就抗组胺药联合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进行综述。

1.1 抗组胺药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主要是因为当特异性抗原进入特异性个体后抗体处于致敏状态,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抗原与介质细胞表面IgE桥联,激发细胞膜脱颗粒,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如组胺、SRS-A缓解肽等,这些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病理变化,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临床表现为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典型症状。组胺类物质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很大的作用。

H1-RA(H1-受体拮抗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痉挛、腺体分泌增多和痒感。H1-RA通过占据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而起作用,从而阻止组胺的活动而不启动反应。这种作用既是竞争性的,又是可逆性的[2]。

目前抗组胺药分为第一、二、三代。第二代较第一代与H1-受体有更大的亲和力,较慢的离解率和较长的作用时间,无明显的中枢抑制和抗胆碱能作用[2]。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心脏毒性等不良反应[3],若其代谢物无中枢镇静作用、无心脏毒性、药物相互作用少,可以发展成为第三代抗组胺药[4],其中第三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有抗过敏作用强,起效快、药效持久,无心脏毒性、中枢镇静作用,多不是CYP 450的底物[5],所以药物相互作用少,对肝肾功能不好及儿童安全性好等优点[6]。

1.2 糖皮质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鼻用类固醇(eortieosteroids,CS)在变应性鼻炎(AR)治疗中起核心作用[7],但临床实际中,有些AR患者存在CS依赖,也有相当一部分AR患者应用CS不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对吸入CS无反应,从广义来讲可称之为类固醇抵抗性AR(steroid resistant,SR) [8]。类固醇抵抗的机制可能有: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减少,GRa/GRl3比例的失衡,糖皮质激素受体萆冈突变与糖皮质激素抵抗,热休克蛋白的异常对糖皮质激素敏感性的影响,GC-GR复合物入核异常等[9]。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是:(1)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性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行,阻止炎性递质反应;(2)与靶细胞胞质中的糖皮质激素受体(GR)结合后再移动到细胞核,

从而抑制炎性细胞的活性;(3)抑制Th2,减少IL-4、IL-5的产生,活化Thl,产生IFN;(4)减少炎性递质(组胺、LT等)的合成和IgE的生成[10]。其适用于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药物性鼻炎或其它上呼吸炎症也可试用[11]。

1.3抗组胺药联合糖皮质激素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的作用

2008年,黄卓林等[12]人研究了开瑞坦(一种第二代抗组胺药)联合内舒拿(一种糖皮质激素)喷鼻剂在治疗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将门诊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通过症状分级评定将单用开瑞坦与联合应用内舒拿的疗效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发现单用开瑞坦治疗变应性鼻炎是很有效的,如果联合应用内舒拿喷鼻剂治疗效果更满意。

Kaliner MA等[13]认为鼻内抗组胺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更有效。

2. 展望

目前,关于抗组胺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研究较少,但是通过单用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来看,此联合疗法在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加大样本和中心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 顾瑞金。糖皮质激素为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治疗的一线用药。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9):574-576。

[2] 殷明德。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新进展。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2):66-68。

[3] 李建成,关艳娟,韩培红。抗组胺药及其不良反应。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1068-1069。

[4] Ten Eick AP,Blumer JL,Reed MD.Safety of antihistamines in children[J],Drug saf,2001,24(2):119-147。

[5] 孙平华,姚志红,孙铁民。抗组胺药的药物相互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 1068-1069。

[6] 徐道华。第三代抗组胺药地氯雷他定。中国新药杂志,2005,14(12):1486-1488。

[7] 张罗,韩德民,顾之燕。变应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一),治疗方案[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1):62—66。

[8] 罗鸿,刘胜武,龚树生。类固醇抵抗性变应性鼻炎的可能分子机制。临床耳鼻咽喉外科杂志,2008,22(14):669-672。

[9] 薛建亭,陈文华。变应性鼻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临床耳鼻咽喉外科杂志,2010,24(20):956-959。

[10] 项济生.类固醇鼻喷剂的临床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科学杂志,2004,18(110):641-642。

[11] 韩德民。2002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3-279。

[12] 黄卓林—,王秀英,阮亦劲。开瑞坦联合内舒拿喷鼻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13):74-77。

[13] Kaliner MA, Berger WE, Ratner PH, Siegel CJ.The efficacy of intranasal antihistam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1,106(2 Suppl):S6-S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