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统计学
浙江省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居民储蓄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幅明显加快。居民储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决定因素不仅有客观的经济变量,而且也有居民的心理行为;不仅有内生性的经济变量,而且有外生性的制度和结构因素。在我国基本确立了市场经济的20实际90年代中后期,居民储蓄不仅决定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而且还决定于收入预期、利率、通货膨胀等因素,而外生的制度和结构性等因素的作用减少甚至已经消失。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是储蓄存款增长的原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居民存款仍多以预防动机为主.但是,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收入增速的减缓和实际利率为负,房地产投资旺盛,使得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幅呈现下降趋势。
众所周知,居民储蓄额的高低对一国的经济增长、投资以及居民的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过程中,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居民储蓄是其中数额最大、来源最稳定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系统中总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在我国,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储蓄也随之增加。居民的储蓄增长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标志,也是经济进一步增长的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金融部门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利用效益不高,消化不良,以及居民投资渠道不多,投资效益不稳,偏高的居民储蓄存款将导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储蓄存款过剩、消费不足和资本形成不足同时并存的局面。因此,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预测,以便寻求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厉以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很多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储蓄和投资。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个人储蓄行为方面的差异性之一表现于:物价上涨时,城镇居民主要在持现金和储蓄存款之间进行选择,倾向于持有较大比重的现金,
而农村居民则在持现金和实物储蓄之间进行选择,保持个人储蓄存款的相对稳定。
李焰对中国居民储蓄问题做过深入的研究,曾有专著《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研究》,着重从我国居民储蓄和利率的关系进行了探讨。通过1978—1998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居民储蓄率影响最大的是收入的增长率,其次是收入水平,实际利率有微弱的正效应,名义利率的影响不确定。杨思群在其所著的资本积累与资本形成:《储蓄投资经济分析》一书中指出,1978年———1996年中国居民的储蓄符合生命周期假说。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
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规律的建模与预测问题,分析了当前浙江省居民储蓄的几种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针对浙江省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及当前我国居民储蓄高速增长的原因,结合模型预测结果,提出一些政策和建议。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方面,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来研究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支出、利率、房地产等对浙江省居民储蓄的影响。同时,也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来得出ARIMA模型,从而更好地对浙江省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三)、预期目标:
本文将利用线性回归模型、ARIMA模型,利用回归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法,来研究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利率等因素对浙江省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最后,通过模型的分析以期了解各种因素对浙江省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程度,以便把握浙江省居民储蓄未来的走势。
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
1.2010-11-01—2010-11-18:完成毕业论文选题;
2.2010-11-18—2011-01-06:完成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及外文翻译;
3.2010-11-18—2011-05.12:完成毕业论文;
4.2011-03-12—2011-05-12:毕业实习;
5.2011-05-13准备毕业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欧阳文辉.我国居民储蓄变动的影响因素及实证分[J].经济研究导刊,2008,(14): 82-85.
[2] 韩国栋.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成因分析[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1): 23-28.
[3] 尹优平.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储蓄、消费现状及预期[J].消费导刊,2009,(14): 4-7
[4] Paul samuelson William A.D., NuoDeHao Si. Economics, 17th Edition[M],1992.
[5] 王曦.中国居民高储蓄率分析[J].黑河学刊,2007,(5): 12-16.
[6] 厉以宁.中国宏观经济的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 李焰.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J].经济研究,1999,(11):39—46.
[8] 胡学锋.B—J法在储蓄预铡中的应用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1,(3):49-53.
[9] 杨生恒.我国居民储蓄现状及其结构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3,(9): 13-15.
[10] 施建淮,朱海婷.中国城市居民预防性储蓄及预防性强度:1999-2003[J].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2004.
[11] 项智慧.失业风险和预防性储蓄动机-中国城市的实证分析[J].商业文化,2010,(3): 113-115.
[12] 王晶.中国居民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J],科技信息,2009,(20): 55-58.
[13] 龙志和,周浩民.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11):23-25.
[14] 陈皓.我国居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8,(2).
[15] 张卫红.中国居民储蓄行为计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 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