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引导性规划设计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引导性规划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地下公共空间规划为研究对象,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而后分别探讨了通道系统设计、边界设计、节点空间设计、区域系统设计、标志物设计及标示系统设计的相关思路,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设计
地下空间只有单一的环境特点,缺乏自然空间,缺乏人与自然相互的“对话”机会。由此产生的内部环境与地面空间也各有不同。规划中应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要求为基本出发点,根据地下空间的不可逆性、低可视性以及公众文化、心理、活力等因素,给予引导性设计。
1 地下公共空间的空间形象
广义上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位于地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地铁车站、地下商场、娱乐、餐饮等供公众使用或活动的地下空间。由于地下空间是通过“挖”的方式组成相应空间,其内部空间可分为实体空间和心理空间两类。实体空间的特点是空间范围较明确,各空间之间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私密性较强。心理空间的特征是空间范围不太明确,私密性较小,处于实体空间内,因此又叫“空间里的空间”。
地下空间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在地下空间利用中,心理方面的问题是最主要的障碍。人们在地下活动时,由于与户外隔绝,地下空间与地面环境只能由有限的洞口联系,造成空气不流通,湿空气难以排除等,人们对地下空间常有一种恐惧心理,当他们进入后,难免会产生压抑感。地下建筑不同于地面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地下建筑被封闭在地下,没有阳光和水、没有外部景观和自然景色,而且由于难以利用自然光线,人们无法形成时间观念,这是引起人们不安的原因之一。(2)封闭的地下空间中,缺乏人们在地面环境所熟悉的环境声、光线及自然景观,没有鸟语花香,无自然的风感,会使人们产生身处一完全陌生的环境时会有的恐惧和反感,并有枯燥乏味、与世隔绝等不良的心理反应;又会使人们将地下空间与一系列负面形象联系在一起,诸如:死亡与埋葬、坍塌与骚乱、潮湿与不舒适以及穴居、贫困等。(3)人们身处特别的环境,加上个人体验、宗教传统等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对地下空间“无意识”的消极作用,不少人可能会产生幽闭恐怖,联想到阴曹地府、闭塞的坟墓、阴暗潮湿、空气浑浊、令人窒息等,这是引起人们心理障碍的又一原因。(4)人们身在地下,担心水灾、火灾、断电、窒息、骚乱等灾难降临,时时有种恐惧心理。(5)由于人们心理上的偏见,一想到无窗的地下生活,显然存在一种否定的印象,总要联想到穴居社会与原始的文化,人们总容易把地下居住与贫困、地位低下以及临时避难所相联系。(6)地下空间是封闭的,因此其扩建和改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综上所述,由于人们的心理影响,地下公共空间并不被所有的人接受,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习惯与非习惯空间的设计差异。
人们习惯的外部空间实际上是人与自然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如果在地下不能创造这种“外部空间”,人们感觉不到已经习惯的“外部空间”的刺激,而根据人类经验证明,人们只有在“外部空间”这种环境下,才能使人在生理和心理上达到最佳刺激效益,感到舒适,从而使人处在最适于机体生理需要的环境内,情绪唤醒水平最佳。而在地下空间环境中,只能引起消极心理作用。
(2)“无意识”的作用。
人们即使在内部条件和地面传统建筑一样的条件下生活工作,还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恐惧心理,这主要是由于人们脑子里己经有了地下环境的“心理地图”的“无意识”。这个“心理地图”是一幅黑暗的恐惧地。人的这种“无意识”的来源是很复杂的,它也许来源于人的体验,以及传说、宗教等文化背景。因此用充满生动景观的地下空间来打消人们的固有的抵制地下空间的观念已是迫在眉睫,直接关系到我国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
为了消除地下公共空间环境给人们带来的不良心理影响,因此特别需要创造一种具有魅力的内部环境。通过巧妙的设计与处理,人们进入地下后会有一种新奇、舒适感,并与大自然浑如一体,忘掉自己身置地下,从而有效地减轻了人们的地下心理压力。
2 通道系统设计
似乎任何一个空间,都存在一个由许多人意象复合而成的公众意象,或者说是一系列的公共意象。城市地下公共空间同城市地上公共空间有很多的相似处,城市地上公共空间的很多理论和方法都可以在地下公共空间中加以发展和应用。美国著名的建筑理论家凯文·林奇(KevinLynch)的1959年写的《城市意象》中的很多理论运用到了今天,在此我们依然应用凯文·林奇的关于城市意象的原理对地下公共空间的形态和其中的景观设计加以分析和阐述。对地下公共空间物质形态研究的内容,也可以归纳为五种元素—通道(Paths)、边界(Edges)、区域(Districts)、节点(Nodes)和标志物(Land-Marks)。这些元素在地下公共空间中的应用很为普遍,它们总是不断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环境意象中,我们对这些空间形态的定义多数是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考虑的,因为他们最经常的使用,也最有资格评价地下公共空间。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五要素中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是因为通道是使城市更形象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地下公共空间中各功能之间联系的纽带。建于地下的多条供公共使用的步道,有序的组织在一起,形成地下步行系统。
地下步行道路由于缺乏周围的自然空间容易给人造成压抑和闭塞感。如果仅仅将长长的走道作为地下建筑水平的联系空间,容易给人一种压力,这种感觉无法让人停留。因此设计上更应该从人的生理心理因素出发,体现对人的关怀。
3 边界设计
人在城市空间中获得的直接信息,来自空间的视觉界面、界线和空间中的形体。这些限定空间的界面和界线本身不是空间,但离开他的空间就不能成立。活动往往从边界开始继而向中心展开。边界容纳双倍的信息量,两相邻界域在边界处相互融和渗透,处于临界的混同。界面由于围合物质的可塑性不同可分为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硬质界面是指由砖、石、混凝土等物质构成的界面,软质界面是指由木材、绿化、水体、镜面等物质界面所构成的界面。由硬质界面所构成的,显示永恒、生硬与端庄感的空间为硬质空间,由软质界面所构成的空间是软质空间,具有自然的、活泼的、安全的、温暖的、消遣的感觉。地下空间只有内部空间,因此界面的设计尤显重要。
4 节点空间设计
节点是在空间中使用者能够由此进入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点,是人们往来行程的集中焦点。它们首先是连p
5 区域系统设计
区域是地下公共空间内中等以上的分区,是二维平面,使用者从心理上有“进入”其中的感觉,因为具有某些共同的能够被识别的特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