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中国复兴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复兴还有要走多远
历史的车轮碾压而过,由吱呀作响的独木轮换作静默的钢轨,它留下的印迹似乎唯有凌乱,其实,却有着清晰地规则可循;年岁的海风呼啸而去,走过了东方的黄土,也掠过了西方的大地,它无影的身姿只给人无限喟叹,其实,却留下了最宝贵的经验。
历史给每个国家的机遇是平等的。
然而,它却又十分吝啬地只爱慕于有准备的那一方。
复兴:衰落后再兴盛起来。
复兴之路,顾名思义,就是从衰落到再次兴盛的过程中所探索走过的道路。
古代中国在中国能延伸至的国际范围内的影响力毋庸置喙,因此,把现代中国的兴盛强大之路说成是复兴之路,把西葡荷英德美等国的兴盛说成是崛起,确实是很贴切。
在这里,并不是要玩文字游戏,只有区分中国复兴和他国崛起,才能够找到适合中国的道路。
而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
每一步都流着苦涩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浓艳的鲜血。
中国,你的复兴还要走多远?
(一)回顾历史文明曲折
回顾历史不是为了给千篇一律的生活增添一些他味,亦非为久坏失修到麻木的灵魂丰富情感,铭记历史是为了明白昨天是什么,现在该做什么,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子。
人类已经过去和将来可以预见的,人类文明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狩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力文明、智能文明。
(现在的人类社会属于工业文明向智力文明的过渡阶段。
)
在狩猎文明时代,以血源关系为主的原始部落,是人类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在此阶段,各国各种族都是处于盲目自保阶段,甚至真正的文明还未兴起,谈不上什么国家兴盛之路。
农业文明时代,以手工劳作作为最基本特征。
以躯体武力和群体庞大,作为国家强权的重要标志。
拥有庞大繁殖优势的汉族,作为地球上最主要的经济和文化力量。
中国从夏朝跨入奴隶社会始,似乎就一直沉浸在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无论是汉唐盛世还是战火纷飞,中国与世界的交集都不多,即使与周边国家甚至中亚、欧洲边缘有所往来,也仅限于通商和少量的外交。
从来就是这样,中国似乎在一个完整独立于世界的环境中自生,也许自灭。
那么,中国的兴盛主要靠的是自主。
仅须看汉唐盛世,首先都是在结束战乱,国家统一后,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即注重民生,与此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发展,保持了人口的增长。
另外,统治者的思想控制,或者说儒家文化的主导统治,是社会相对安定,毕竟,儒家所尊崇的礼义使社会有了一个共同的行为标准。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以机器复制作为最基本特征,机器开始取代手工劳作。
机器制造业和提供机器运转的能源业,就成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经济体。
机器制造能力,和机器设计能力,成为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
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力量。
早期的西葡、荷兰也在此前兴起。
而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最后的辉煌时期。
国家战争也变成了杀人机器的战争。
中国在以肢体武力对抗杀人机器的战争中,节节败退。
开始进入漫长的经
济和文化衰退。
这也就是我们逐渐落后世界潮流的开始,我们今天所讲的复兴也是由于此阶段的衰退才需要复兴。
这一阶段中国的落后原因,可以对比欧洲及美国的兴盛原因。
而接下来的鸦片战争带来的一系列侵略,清末辛亥革命,清政府倒台,军阀统治,八年抗日,十年内战,从1840至1949年,这100多年内,中国又错过了第一次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
在这阶段,中国错失了科技的发展机遇,丧失了和平的国际国内环境,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
智力文明时代,以逻辑思维堆积作为最基本特征。
集约智力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力量。
以逻辑思维堆积为代表的软件产业,以提供软件运行为代表的IT产业,作为人类最主要的商业力量,并且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这是人类迈进智力文明时代的象征。
以机器复制为代表的工业文明已经衰落了。
所以,传统的工业大国已经在慢慢走向衰落。
跨国公司等商业组织形态取代国家,成为人类社会的最主要组织形式。
以杀人机器为代表的国家战争也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公司形态为主的商业智力战争。
更加先进的智力形态将消灭和吞并落后的智力形态。
中国和印度抓住人类文明转换的机会迅速崛起。
改革开放,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吸引外资,极力发挥本国人力资源优势,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
中国如今取得的成就极大程度上就是科教兴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可是,我们也要看到,其一、当前中国走的是“黑色发展之路”,这一战略是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最优先目标,盲目追求GDP,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的。
不仅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失业人口的增加和将要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性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且资源单产量极低。
如此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中国将何以为继?其二、中国已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殖民地。
曾几何时“中国制造”成为世界的话题,中国的国家智囊们也不断地国际论坛中眉飞色舞地吹嘘自己有几个“世界第一”。
实际上中国产品等占据国际市场的依次是玩具、鞋类和廉价电器,是因为高污染而被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
西方大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消耗着中国的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着它们的产品,排放着中国的污水和废气。
外贸公司中70%多的都是外企;90%的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知识产权都是国外的;“中国制造”只是一个好听的名词而已。
仅举一例,据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设备制造技术委员会主任张庆忠介绍,2006年中国手机生产预计能达到3.8亿部,占全球手机产能的半壁江山。
但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董事长麦戈文却指出,一件在美国售价49美元的电子产品(包括手机)中国制造商只能赚到30美分,是零售商的1/24,品牌人的1/30 !由此可见,中国那漂亮的GDP、“中国制造”的美誉、每年的贸易进出口额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买办的红利。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及国民人均经济条件与中国GDP的增长并不是同速的。
在智能文明时代,以机器智能取代人类思维模式作为基本特征。
人类理性意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失去价值。
拥有复杂的潜意识并行模式思维能力的人将成为未来的幸运儿。
以占有肢体活动空间为主的物质权力概念将解体,演变成以占有更加多思维辅助模式为主的权力概念。
因此,要想跟上时代脚步,中国就必然依靠高科技的智能机器,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
依照现今的人才教育模式,如今的学生各方面知识都比较完整,但是缺乏深入的研习。
最不可忽略的是,现今的教育模式过早的以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摧残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并且由于深入研习的缺乏,即使有了一些奇思妙想,也很难付诸实践。
创新思维从何而来?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自我培养和积累非常重要,不仅仅在自己所关心和擅长的领域,更需要在自己所不熟悉和不拿手的领域,更需要以好奇心、疑问心、质疑心、挑剔心、自信心,去探索那些新的可能性,同时充分发挥联想力和想象力。
思维能力的提升是个体内在行为,大量外在的思维结晶应该更好的支持这一目标。
在思维中实践中才可以提升思维能力,最好的思维实践是学习性思维活动。
中国的教育机制改革必须要提供思维实践活动的机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创新的内容有工具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这就要求中国坚定地走创新之路。
国人似乎都有个劣根性,就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五千年的沧桑,同时又有着五千年的健忘与空白。
站在历史的高度逆流遥望时间的长河,一阵感慨与喟叹之后,一切又会复原常规:许多同学仍为自己拥有些许洋货而骄傲自豪,仍对外国的圆月向往不已,仍会在遭受一次又一次不经意间袭来的空虚寂寞彷徨之感后,继续沉沦,不可自持。
而非在这个社会转型期,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候,能够奋起直追,努力上进,承担时代所付予我们的重责。
一个人,只有在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之后,才有可能做出卓越的成就;只有具有了责任心,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它们就像日子一样——因为太熟悉与相似而被我们忽视其价值。
我认为只有脚踏实地的去做,才是务实的表现,才能在中华民族这个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更好地走下去。
回顾历史,中国的逐步强盛和由盛而衰,以及先现今的复兴,为我们指引了中国复兴之路的一些方面:
1.人力资源:躯体武力和群体庞大,庞大的繁殖优势,为中国的农业经济、国防实力及农业科技的发展提供了人力基础。
不过,现代社会对人力资源的需要不是数量的高积累,而是素质的高水平。
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人口容量无法容纳过多的人口。
因此,对于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的是素质。
计划生育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仍要执行,也要防范出现严重的负增长和过度人口老龄化。
2.国家的统一和平,强大的政权基础:和平安定的环境是一个国家推行长期稳定政策的前提,是一国人民敢于发展自身以及进行各种治理、财富创造的保证。
因此,我国的复兴之路需要保证安定的社会环境,国内外要兼顾。
3.国民思想:要想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必不可少。
只有以国家的未来、国家的要求来衡量、完善自我,才能在中国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满足国家复兴。
德育不容忽视。
4.科技教育:在智能文明时代,拥有强大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取胜的法宝,要坚决执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改革教育制度,注重创新。
5.强大的军事实力:军事威慑力和制裁力是保障国家不受外敌侵扰的最有效迅速的工具。
6.先进的政治制度:从原始社会制度到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至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不断发展的。
这不是因为我们是马克思注意信奉者才推崇的原理,是被实践证明过的真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年内,我们完成了资本主义300年完成的事业。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真正感到了主人翁的责任感以及国家发展对自我价值实现你的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更能凝聚人民的力量实施各种伟大计划,即“办大事”。
7.高素质的国家建设引领者及适合国情的国家建设计划。
例如,1945年6月国民党挑起内战,国民党的兵力是共产党的3倍,控制着全国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以及全国75%的土地和71%的人口。
但是最终的胜利者却是中国共产党。
其原因是
国民党在抗战中赢得的支持在党内大员的腐败中一点点消失。
国民党的腐败、组织涣散是它的重大失败。
共产党的领导人很明智,强调军队纪律的重要,强调服务人民的重要。
蒋介石
并没有认识到人心向背将成为国共两党较量的核心。
作为执政党,赢得民心至关重要。
国家建设引领者首先要具有雄才大略,又不能过于激进,并且反腐败斗争要坚决继续。
建国以来,国家的计划在不断调整,不断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国情。
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完善社会经济各方面体制及标准,不再单纯追求经济高增长、高发展,要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方面全面发展。
例如绿色GDP就是一个比单纯GDP更先进更符合国情的指标。
(二)放眼世界中西对比
一个国家的复兴之路,在我看来,复兴的根本评判标准是综合国力的高低。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1.经济实力: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经济发展首先要符合当代基本国情:①要稳定并提高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保持工业的主导地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只有协调三个产业的发展,才能满足我国各方面发展的需求,才能保持我国的经济自主,继而是外交自主、国家独立于世界。
②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经济为集约型经济。
加强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
③实现自主创新。
中国已沦为西方大国的经济殖民地。
西方大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消耗着中国的石油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生产着它们的产品,排放着中国的污水和废气。
外贸公司中70%多的都是外企;90%的出口产品所使用的知识产权都是国外的;“中国制造”只是一个好听的名词而已。
掌握知识产权,能快速实现知识产业的发展。
④坚持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用市场经济无型的手与政府干预有型的手共同调节经济。
⑤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实行改革开放,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对外经济,同时兼顾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2.人力资源与科学技术资源:如果要说古代中国是单纯靠人力数量兴盛的话,这观点未必太片面了。
事实上,中国的兴盛不是因为汉族强大的繁衍能力,而是因为中国注重农业科技,人力素质在当时占极大优势,中国文化圈的不断扩大以及周边他国的迢迢取经便是见证。
实际上,西方大国的崛起,靠的便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航海大发现的起源要追溯到西方地理学家的探索、西方绘图学家的地图、西方制造学家对轮船的改进等等。
而凭借工业革命兴起的英国,则完全要归功于各种工业科技人才的发明,其后崛起的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等,无一不是在两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中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国家崛起的。
因此,人力资本特别是获得教育的机会和能力被视为经济增长过程中决定性作用。
发展中国家丰富的人力资本更易于吸收和使用从发达国家引进和扩散的新技术,中国要想复兴,必然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教育。
知识技术资源,我们视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特别是在21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加强国家的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应用新技术能力;信息传播能力;潜在的知识技术创新能力。
3.自然资源。
通常是指主要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质量,可及性和成本。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必要条件,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成为经济增长的限制条件或上限。
西方国家在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后,将高消耗、高排放、耗费劳动力多的产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均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当前中国走的是“黑色发展之路”,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最优先目标,以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为代价。
且资源单产量极低。
粗放型经济道路虽然使中国的GDP一路高升,但如今已经行不通了。
必须坚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这不仅是为世界生态文明可持续做贡献,更是为了中国的长久发展制定的正确道路,中国没有借口由于经济结构转型困难而放
弃可持续发展。
4.资本资源。
一是国内投资总额;二是外国直接投资;三是股票市场市值。
国内投资比例正在逐渐上升,这对于本国均衡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中国的美元储备已达世界第一,但外资对内地的投入仍然很少,要用各种条件吸引外资。
西葡、英法等国最初进行的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便是充分占有外国资本;美国股市于1927年全面崩溃,各种不良投资导致股票市场的不稳定性大大加强,终于引发了一战后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中国要吸收此教训,加强对股票市场的宏观调控。
5.政治实力。
国家的统一和平、民族的安定团结。
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权使人民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保证了国内任何建设发展需要;工业革命之所以在英国首先爆发,原因是它次于尼德兰后最先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定稳定的资产阶级政权;德国、法国、美国、日本、俄国,都是因为建立了当时最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因此,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一个廉洁的政府,是中国必然要寻求的。
实现国家统一,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主的社会政治制度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中国共同推崇的。
民主能充分调动人民建设国家的积极性,
6.军事实力。
反映了该国对内保持社会稳定,制止国家分裂内部能力,也反映了该国对外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外部实力;同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种“产出”。
清政府之所以会在鸦片战争后连连失败,主要原因就在于敌人以先进的军事力量对比清末腐败无能的军队。
要建设现代化的军队,提高军队素质和军事理论、科技研究,加大对国防、军事的投入。
7.外交实力。
我国坚持对外交往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许多西方国家的强盛是以侵略他国的利益实现的压榨积累、版图扩张、扩大市场、攫取贸易差完成的。
而这些行为遭到许多反对。
因此,中国在外交上坚持求同存异,互惠互利。
尤其要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以和平手段解决领土边界问题。
8.文化实力与民族凝聚力。
中国古文化形成了中国文化圈,中国的文化在各方面都遥遥领先。
再次,我们要注意的是深刻的文化积淀,例如管理层的文化内涵、中国青年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只有一个有文化凝聚力的国家才具有团结统一的向心力。
(三)纵横交错重点大戏
记得一位企业家说过,各种管理学的书本,讲的都比较齐全,因为它们要考虑到各种公司,但是你真正去管理一个公司时,真正最有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是那一部分适应你企业现状的。
同理,国家的复兴之路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都不能松弛,但是最重要、最急切的,只能是最适合国情的。
在一个国家的初期阶段,大约都是靠技术创新而获得某些意想不到的经济收获。
如西葡的航海地理大发现,凭借技术的高超和大胆的海上探索,敢于创新,打破原有的世界地理观念,使西葡征服了大量殖民地,从中获取数不尽的财富;荷兰的一刀子剖鲱鱼法,以及改进的小船,使其捕鱼、航海业占据了西北欧巨大的优势,财富也就随之而来;英国的蒸汽机则更为典型,引发了一场划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国由一个小小岛国变成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有了经济收获,经济就会在这些原有资本上滋长。
所谓钱生钱。
然而,资本带来的经济增长并不能长久的持续下去,例如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使资本家们不愿意把财富投入到第二次科技革命中去。
他们把资本投向殖民地办厂,投向高利贷获利,都是以资本为基础的经济发展,然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崛起的美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鼓励创新,将资本投入科技创新中,很快,优越便显现出来,尤其在二战后,美国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因此,创新带来经济发展,获得资本,再由资本带动经济发展,但持续性不强。
最终还是要回到创新带动经济发展。
前面已经讲过,当代国家的竞争是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中国要复兴,首要就是发展经济,要想发展经济,就必须科技创新。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创新,创新与科技的发展是由人才实现的。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正如日本前内阁总理大臣福田赳夫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所说的:"人是我国的财富,教育是国政的根本。
"这应该是日本崛起奇迹的根源。
日本民族真正利害之处,便是那种追求至善、追求完美的专业精神。
无论做什么,皆力求最好,心无旁骛,精益求精。
此种精神之背后是异常谦逊的学习态度,永远不懈吸取他人长处之开放胸怀。
盛田昭夫说:"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飞跃进步,奥妙就在于企业经营者始终认为日本在一切领域中都落后于他人,从而产生一种紧迫感。
他们情愿以欧美各国的学生自居,坚持交学费,学习经营手法,吸引新技术。
""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
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
然而,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差甚远。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
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
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中国人和西方人对待知识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中国人用迷信的方式对待科学。
西方人用科学的方法来对待迷信。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领导人比较重视教育、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
”充分说明了中国的教育制度有问题。
但是,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人才选拔方式又恢复到应试为主,活像封建时代的科举、欧洲的中世纪。
压抑的教学方法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先进的教育也未提供任何的创新实践活动。
只有一批被填饱的鸭子,知道跟着老师叫,却永远不知道怎么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