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主流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的冲击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密集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位高等诸多特点,呈现出积极、健康、清新、高雅的总体风貌。
但是在肯定校园文化的主流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非主流的一面。
所谓的“非主流文化”只是相对于“主流文化”而言的。
随着体制的转换与重构、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校园文化呈现出斑斓繁杂的局面: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涨,另一方面则是非主流文化的不断滋长。
而这些非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可谓五花八门,让人不禁感叹,也因此而担心,担心知识的殿堂会被摧毁。
就现在的大学校园来看,有以下几种“非主流文化”:
一、有一种“艺术家”气息的课桌文化
当前,在大学生中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在课桌上舞文弄墨,乱写滥画,直接的
后果便是导致课桌上字迹斑斑,画痕累累,几乎很难找到一处“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据年研一份调查表明,大学教室中只有12%的桌面是清洁的,其余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大学生们的摧残。
此外,刻画现象也很严重,有27%的书桌上有刻痕。
从反映的内容来看,格调高雅的“精品”不多,而平庸之作过滥。
或以桌面为考试作弊之依托,或宣泄个人情感之体验,或即兴而作以感慨一时之感受、随意涂改。
同时一些格调低下,明显带有“痞”和“俗”的文化形态也能在课桌上找到。
二、格调不高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学生的“家”,是集学习、休息、娱乐与交际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
学子们在这个自由天地里用自己的言行创造了一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宿舍文化。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光、家庭文化的变异、社会文化的缩影。
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对于培养合格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宿舍文化中出现了许多黑色的潜流,一定程度上污染了宿舍的精神环境,也影响了大学生良好风貌的形成。
宿舍装饰渐趋世俗化,各类明星风采、美人玉照把宿舍装扮得“满是脂粉味”,宿舍语言渐趋庸俗化,一些粗野的词汇在宿舍中使用频率极高,甚至有人还为此创造一些污言秽语。
另外,宿舍的“卧谈风”更是大学生的必修课,谈天说地,评古品今,几乎无所不谈,当然更少不了诸如“帅哥靓妹”的热门话题,久而久之,便脱不了庸俗、下流和空谈的底子。
三、四处泛滥的广告文化
在五花八门的校园文化中,还有一种“广告文化”。
学校专设的广告栏、宿舍楼的黑板、食堂的墙面以及其他人流量大的地方都成了广告文化的地盘。
海报、通知当属家常便饭,家教信息、售货广告也是屡见不鲜,其中更混杂着诸多非主流广告,近来,代考广告终于“浮出海面”,明目张胆地出现在高校的广告栏中。
这一种特殊的“供求关系”的存在不能不令人担忧。
在广告栏中,还有很特殊的一类,即日益增多的寻物广告。
虽然通过寻物广告找回失物的极为罕见,但还是有许多人乐此不疲,也许不过是怀着侥幸心理,或借此发泄一下罢了。
四、灰色的网络文化
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流,了解社会与世界开了方便之门,开拓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无序性。
在网上随意的不负责任的发表言论,制造事端。
网络语言泛滥成灾,良莠不一,格调不高,严重颠覆了传统文字习惯。
网络游戏蓬勃发展,魔兽世界是广大学生最喜爱的一款游戏,不但花费金钱更消磨珍贵的时间,很多学生深陷其中而荒废学业,甚至走上了犯罪道路。
再有就在大学生网民中,因沉湎于网络聊天,交友、色情浏览而导致学习成绩急骤下降、精神萎靡颓废,以致精神分裂失常甚至自杀等现象层出不穷。
五、随时都能“发布”的短信文化
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被人们称为拿在手中“第五种媒体”。
在大学校园,近半数的学生拥有手机,我想恐怕还不止这个数。
短信以其廉价性,便捷性,点对点而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从而形成了所谓的“拇指文化”。
本来它对我们是大有裨益的,但是我们却用“歪”了它。
诸如短信等精神垃圾正在大学生之间广泛传播。
再有就是时间与地点的不当选择。
在上课时,自习时,手机铃声此起彼伏,短信聊天一聊就个把小时,导致无心学习。
更有甚者晚上睡不着就用短信与恋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同学高谈阔论,既影响了别人又耽误了自己。
六、带有积极意义的兼职文化
大学生在经济上寻求自主的意识正在加强。
家教,内校打工,校外打工,校外公司兼职等方式已成为大学生自筹收入与提高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
更有的同学在校园内,在宿舍内买东西,如鞋子,小装饰品,或音像制品或化妆品等等,还有的同学代理一些旅游公司或通讯公司的销售业务。
这些现象要两面的看待,负面影响是存在的,其多少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我们首要的目的是学习,经济困难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解决。
要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比例关系。
其实,这些“非主流”文化在学生们中的流行超出了大家的想象,许多老师对此都深表震惊,认为这些内容太另类,有些不健康的文化容易让学生混淆是非,影响身心发展,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障碍。
或许在学生们眼里,“主流”的东西太枯燥,“非主流”的则是好玩好笑而且还是有趣的,所以他们会乐此不疲的学习这些东西。
但是校园非主流文化的形成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校园非主流文化反映了大学生的矛盾、困惑与玩世不恭的世俗态度,若任其发展蔓延势必使校园受到精神污染。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阶段。
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看法,培养他们判断事物的能力是重要的。
一些态度调查、心理咨询对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恋爱问题上摆脱压抑及心理危机很有效果。
从大学生本身的特点来看,大学生群体基本上处于人生的青年期,这个时期正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渐趋定型之时。
一方面,他们对家庭和师长的依赖相对减少,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他们仍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阶段,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无所适从性。
对这种矛盾,我们必须要有敏感的、准确的认识,要通过完善各种咨询服务,予以必要的引导。